這次人口普查,農資人從中看到了什么? |
來源:農資導報 2021-5-18 8:27:00 |
5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2020年,我國總人口達到141178萬人,約占全球總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在城鄉人口方面,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0199萬人,占63.8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979萬人,占36.11%。 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第七次梳理人口的“家底”,上一次人口普查是2010年。這次人口普查有幾組數字,作為一個長期關注農資行業的人,站著農資行業看我國這次人口普查,我有一些想法,想與農資同仁交流。 這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流向城鎮的流動人口比重仍在提高。2020年,流向城鎮的流動人口為3.31億人,占整個流動人口的比重達到88.12%,比2010年提高了3.85個百分點。其中從鄉村流向城鎮的人口為2.49億人,較2010年增加1.06億人。 從這次人口普查結果看,農村居住人口明顯低于城鎮居住人口,說明了從農村流向城鎮的人口,這幾年出現了劇增的態勢,面對這一變化,作為從事農資經營的人,應該意識到今后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將成為常態化。現在大家都有體會,農村勞動力越來越貴,農民的時間值錢了。以前在農村找裝卸工卸一噸肥,每噸裝卸費也就是5~8元,現在卸一噸肥要15~20多元,而且,人還不好找。在農村專一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在減少。 泱泱大國,14億人要吃飯,農村人口還在繼續流向城鎮,留下的土地靠誰來種?這是一個天大的問題,也是一個現實問題。地還是要種的,而且,還要種好,種出效益,種出前途。這就意味著必然會有大部分土地集中到有資金,會經營,懂管理,年輕化的新型職業農民手中,只有實現土地集約化,才能發揮好規模種植和大型機械的優勢,從而,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種植者的效益。所以,農資人要認清形勢,面對農村人口的出現的新變化,改變傳統農資經營觀念,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把服務的重點由原來服務一家一戶,調整到以服務種地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為主,把服務優勢重點放在服務大戶身上,同時提高自己綜合服務能力。 通過調查,現在種地大戶也遇到了不少新的問題,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 一是投入種地成本居高不下,單靠種植效益不理想,甚至,不少還出現虧損; 二是對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特別是一些從其他行業跨界過來的新農人,對技術服務非常迫切; 三是農產品銷售問題突出,這其中,除了市場波動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需要提升農產品品質。 作為農資經營者和農資生產廠家,就應針對大戶存在的這些痛點,樹立用戶思維,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客戶問題為出發點,通過幫助大戶解決生產和經營方面的痛點,提高自己的服務本領,贏得客戶信賴,樹立自己在大戶心目中的地位。 這次人口普查還有一組數據,也給農資行業的人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即人口的老齡化問題。 在公布的相關數據中,60歲以上人口占比18.70%,比2010年上升5.44%。說明了中國人口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一般來說,一個社會中的老年人數量達到總人口的20%左右,整個社會就已經進入了老齡社會,按照14億人口來算,這個門檻也就是2.8億。預計2025年,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3億。 人口老齡化,農村勞動力年齡偏大,在農村表現得尤為突出,現在還在農村種地的大都是45-65歲這個年齡的人,在農村青年人進城,中年人打工,老年人種地,這幾乎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現在農村種地的小戶、散戶還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年齡在45~65年齡段的農民,是村鎮農資零售商服務的主要對象,起碼在最近5~10年這批農民還要以種地為生,他們對土地有感情,對農業有情懷,他們手里掌握著少則一畝半畝,多則十畝八畝的土地,他們視土地為飯碗,視土地為生命,他們還有余力在這塊拼了大半輩子的土地上耕耘,所以如何為這些進入老齡化的農民做好服務,這是每一個農資人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這批老齡農民種植者存在三個問題: 一是對新產品、新技術,接受比較慢,不是不信,也不全信,他們信奉的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人生信條。不見兔子不撒鷹。所以在農村推廣新產品,還是要多做示范田,組織農民實地觀摩,以實際效果說服農民。特別是,對上年紀的農民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誤導和欺騙他們。只要把實實在在的效果展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看到增產的的潛力,相信他們中多數人還是能接受的。 二是更注重投入成本。上年紀的農民大都比較計較,他們貨比三家,講究種地成本。做過農資推廣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有時候你即便做出了效果,農民也承認產品好,但也不一定買你產品,其主要原因還是農民認為產品價格高了,要投入的成本超出了他的預期,這樣他們還是不會買你產品。所以,在推廣產品和提供施肥方案的時候,要求廠家和經銷商站在農民的角度,通過投入產出比說服農民。實際上,多數農民關注的還是眼前利益,習慣拿自己以前的投入與現在的投入做比較,這就要求農資經銷商和廠家提高制定方案的科學性,借助科技增產的潛力,做到少投入,多產出。 三是農產品賣難問題和增產不增收問題,是長期影響農民種地積極性的一個關鍵難題,特別是了年紀的農民,腿腳不便,不便于長途運輸,生產的農產品存在較突出的賣難問題;也有的農民只重視了產量,忽視了品質,因品質差,賣的價格不好,直接影響農民收入。如今農產品市場分化越來越明顯,優質的農產品賣高價還不愁銷,大路貨越來越沒市場。這方面留給農資經銷商和廠家很大的發展空間。 怎么能讓農產品銷的好,讓農民種的東西賣上好價錢?經銷商、廠家應該多在這方面想辦法,真正幫農民所需,解農民之痛,只要農產品銷售解決了,農資產品銷售也就不難了。 前幾天我在青島萊西市就在拜訪過一家“愛琳農資店”,萊西市主要以種植溫室葡萄和露天桃樹、甜瓜為主,農資市場潛力大,競爭也很激烈。愛琳農資店的主人叫李愛琳,夫妻兩個做農資時間也就是四五年,但是生意做的紅紅火火,當地的農民都相信他,喜歡買他家的肥料,除了他的產品質量過硬,送貨上門,重視服務以外,經理李愛琳很關鍵的一個經營訣竅,就是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為尋找葡萄、桃子銷路,他主動到廣東、深圳、北京聯系客戶。客戶到他這里收貨,他好酒好煙伺候,真誠贏得了客商的信任,每年到李愛琳這里收葡萄、桃子的客戶就有20多家。當地的農民說,用愛琳肥料,不但品質長得好,銷路也不愁。加上他的肥料貨真價實,質量好,種出的農產品質量高,賣的價錢也好。農民說跟著愛琳走,用愛琳的肥料,農民一百個放心。所以,他農資店的肥料越賣越多,尤其到了旺季,門前車水馬龍,門庭若市。 中國是世界頭號人口大國,農業,農村農民一直是政府和社會關注的重點,隨著土地流轉,種地大戶會不斷涌現,圍繞種地大戶搞服務,是大勢所趨,但對老齡農民也不能放棄和忽視。作為經銷商要從自身能力出發,要根據個人情況,不能好高騖遠,當前,對大多數村級農資零售商和鄉鎮農資經銷商來說,可能還要把年齡偏大的這部分農民作為主要服務對象。 目前,種地散戶,多數是五六十歲,甚至七十歲的老人,他們留守在農村還是種地的主力。老齡化農民,雖然在消費觀念和種植技術上存在一些問題,但是他們更需要農資人給他們提供幫助和服務,如技術指導,送貨上門,提供農產品銷路等。 想做好農資,經銷商也不能一概重大輕小,在努力服務大戶的同時,也要兼顧農村老齡化這個群體,既要陽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在服務的同時,經銷商也要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根據自己的能力,善于做大戶,還是更適合做小戶,散戶,不能人云亦云。做大戶要有服務大戶的能力,做散戶和小戶,與年紀大的農民打交道,就更需要耐心和熱心,對農資經銷商來說,尤其要防止出現大的做不了,小戶又看不上,兩頭耽誤的尷尬局面。 14億人口是中國的國情,老齡化社會也是實情,新時代要做好農資經營,做好農業服務這篇大文章,我們不能脫離國情。相信從這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中,你一定會嗅到更多的信息,在今后的服務中,更好的把握前進的方向,與時俱進,為中國農業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相關閱讀 |
“紅頭文件”來了,大豆、玉米、水稻生產者補貼已經開始發放 |
袁隆平耐鹽堿水稻畝產突破千斤,有望實現糧食0進口的可能 |
無人機植保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農機市場空間廣闊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