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耐鹽堿水稻畝產突破千斤,有望實現糧食0進口的可能 |
來源:糧罐生活 2020-10-7 9:17:00 |
我國是世界鹽堿地大國,全國鹽堿地的總面積超10億畝,如果將這10億畝鹽堿地利用上,我國的耕地將達到28億畝,就不再需要擔心18億畝耕地紅線的問題了…… 我國是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同時也是世界最早開始鹽堿地治理利用的國家。 我國歷史上最早記載鹽堿地治理的文獻有《禹貢》、《周禮》《管子》等等,其中《管子》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記載治理鹽堿地的土地科學著作,也就是早在25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中原地區與改良利用鹽堿土做著長期斗爭。 直至今天,我國的鹽堿地治理利用上有了歷史性的突破,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鹽堿地水稻產量突破了1000斤。 歷史性的一刻 2020年,9月25日,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研發的耐鹽堿水稻,在新疆岳普湖縣公開進行產量測試。 據了解,測試的新疆岳普湖縣,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的邊緣地帶,屬于重度鹽堿土地。 原則上講,重度鹽堿地并不適合種植作物,因為重度鹽堿地的含鹽量已經超過了千分之六,這意味著在這片土地上種植作物,出苗率不會超過40%。 但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種植的耐鹽堿水稻,經國內眾多水稻專家組成的測產組的最終評定,每畝產量的理論結果是548.53公斤。 這意味著,我國鹽堿地上不僅可以種植出水稻,并還有著極高的產量。 海水稻研發對于我國的意義 我國是世界第一口大國,但同時也是世界人均耕地最少的國家,我有14億人,但人均耕地近不足0.01畝。 全國耕地面積為13486.32萬公頃,僅占全球的耕地的8%,但這8%的世界耕地卻養育著全球22%的人口。 如今的中國耕地不足18億畝,但糧食自給率卻超過了98.5%。如果一旦種植海水稻的技術成熟,我國將會增加15億畝的耕地,這意味著我國的耕地將達到33億畝耕地,我國將會成為世界首個糧食100%自給自足的國家。 自2002年以來,雖然我國的耕地面積因為建設占有、退耕還林、農業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導致我國耕地面積減少了32.04萬公頃,但我國依舊是世界上糧食為數不多可以自給自足的國家。 根據《2019年中國糧食安全白皮書》中指出,我國2019年糧食總產量為6.6億萬噸,其中谷物產量產量達到了6.2億噸,占據糧食總產量的95%以上,但我國每年依舊需要進口極大數量的糧食。 據統計,自2010年以來,我國糧食進口糧食每年都要在一億噸以上,2019年,我國糧食總進口量在10609.2萬噸,其中進口谷物1785.1萬噸,進口大豆8851.1萬噸,雖然與往年相比,我國糧食進口量每年在呈階梯式下降的趨勢,但我國要是想將糧食進口量控制在5%以下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我們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一旦海水稻種植技術愈發成熟,那就意味著我國10億畝的鹽堿地將成為優勢的糧食產區,我國耕地將從不足18億畝遞增到33億畝的耕地,每年糧食產量也會增長10噸以上。 如果這一假設成功,我國不僅不用每年進口糧食,還有可能從糧食進口大國,轉變成糧食出口大國。 而且,從經濟價值來看,我國增加的10億畝鹽堿耕地,以每畝產糧500公斤來計算,每年將增產5000億公斤的糧食,如果按照現在糧食市場的價格計算(是糧食市場的價格,不是超市的價格),哪怕是每斤不足2塊錢,每年創收的經濟價值也要在25000億元以上。 而且每畝產糧500公斤也只是2020年的科研水平,海水稻2019年的每畝產量為400畝,這一研發速度幾乎是以每年100公斤的速度增加,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這一數據或將被重新刷新。 海水稻研發對于世界的意義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3年以來,隨著人口的急速增長和人類對自然的肆意破壞,促使全球有三分一的土地鹽堿化。 全球受鹽堿地影響,已經導致全球糧食總產量下降近35%以上,可以說鹽堿地已經成為如今全球糧食危機的重要因素之一。 聯合國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統計,到了2025年前,全球糧食要增長到70%以上,才能養活屆時90億人口的地球居民。 2020年,世界總人口75億人,但如今全球糧食危機已經導致有8.9億人處于挨餓狀態。 如果假以時日,中國這項鹽堿地種植水稻的技術推廣全球,可以促使全球1455億畝的鹽堿地重獲新生,讓世界8.9億的饑餓人口免于挨餓,就這其中所能創造的經濟價值都可以用不計其數來形容。 |
相關閱讀 |
未來種子企業創新是關鍵 |
農資購銷增幅顯著 |
放心農資重在落實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