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進口“洋種子”超32億!斷“種”危機會來臨嗎? |
來源:農資導報 2020-12-25 9:06:00 |
近期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出8項重點任務,“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引人注目,就是“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種子是現代農業的基石,如果過度依賴進口,一旦發生“斷種”,引發的危機將甚于科技“卡脖子”! 據中國種子貿易協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農作物種子進口量為7.27萬噸,進口額達4.75億美元(32億元人民幣),種子進出口赤字達2.56億美元(約17.36),中國是不折不扣的種子凈進口國。 據新華社旗下新聞周刊《瞭望》9月19日指出,近年來,包括行業前10強在內的70多家國際種業巨頭已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這使得一大批洋種子滲透到國內田間地頭——比如,美國先鋒公司20余個玉米品種已全覆蓋我國糧食主產區東北、黃淮海地區,這一現象背后也凸顯了當前國內市場的種子隱憂。 在記者走訪了黑龍江、河南、湖南等糧食大省,不少農業干部、農民和行業專家反映,很多種子大量依賴國外,既影響我國在國際種子市場的主動權和話語權,更存較大風險。 美國先鋒公司選育的雜交玉米種子“先玉335”推廣至今已十余年,是東北、華北玉米產區種植的主要玉米品種,在部分地區已成第一大品種。甚至有的東北育種工作者自嘲:“我們不用搞育種了,一個‘先玉335’就夠了。” 著名學者汪暉、嚴海蓉等提議《建立農民育種保護區、保護中國種質資源》。文中提到,國內玉米種子市場已經基本被“先玉335”和“鄭單958”兩大品牌主導,形成“雙寡頭主導市場”的局面。 此外,汪暉等人的文章還提到,就玉米而言,農戶使用最多的5個品種中,3個是中外合資的種業公司生產的,2個是國內研發的。合資公司的分工基本是外方負責研發和生產,中方負責銷售,說白了,就是跨國資本借殼占領中國的種業市場。 除了玉米之外,西部麥區的一些地方也依賴進口麥種,另外諸如辣椒、胡蘿卜、馬鈴薯、西蘭花等餐桌上常見的蔬菜,其種子對國外的依賴程度則更加嚴重。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工作人員劉鵬魁告訴記者,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見的白蘿卜,種子大部分來自韓國。“韓國的白蘿卜更修長,品相好,汁多渣少、耐儲藏。雖然價格是國內種子的20多倍,但仍比本地蘿卜更具競爭優勢。” 今年,黑龍江省海倫市向秋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了1萬多畝辣椒,其中1700畝尖椒和近1000畝圓椒使用的是以色列種子。“國外種子確實好。以尖椒為例,國內尖椒種子只能采兩茬,國外種子可以采三茬,而且外形好看、市場認可度高,銷售好價格高。”該合作社理事長高向秋說。 值得一提的是,洋種子不僅在我國市場占據了較高的份額,其價格也遠高于國內種子。黑龍江省科研人士曾指出,一些蔬菜品種的洋種子價格高出國產種子幾十倍,以至于“進口的按粒賣、國產的論斤賣”;比如一種進口辣椒,一畝地僅種子成本就1500多元,算下來一粒進口種子就要2毛錢。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認為,現代農業技術已經十分發達,但當前我國的糧食育種技術,整體還落后于西方一些發達國家。胡定寰說:"中國是擁有幾千年歷史的農業大國,本土種子資源非常豐富,但在長期不斷引進國外糧食品種使用的過程中,很多本土種子品種逐漸消失了,這是非常可惜的。" |
相關閱讀 |
農用地土壤污染責任人認定辦法公布,哪些人會受影響呢? |
2020年水稻、玉米、棉花、重大病蟲害防治指南 |
一個玉米品種種了兩年,要不要換?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