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產品品質提升大行動在京隆重啟動 |
來源:農資導報 2019-7-20 9:07:00 |
7月18日,由中國化工報社《農資導報》主辦,北京裕豐金必來公司、意大利比奧齊姆、河北三農公司協辦,全國農技推廣中心、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中化農業《熊貓指南》、京東農場、中國果品流通協會、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等30余名行業大咖共同參與見證下,中國農產品品質提升大行動在京隆重啟動。當前,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社會公眾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正在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健康方向轉變,中國農業提質增效迫在眉睫,農資行業需抓住轉型風口,引導農民種植升級,助力農作物品質提升。 中國化工報社社長崔學軍表示,通過本次大行動,目標將推廣一批好的農資產品和優秀解決方案,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化肥、農藥等農資投入品,讓化工為米袋子、菜籃子、果園子貢獻力量,更好實現化工改變、創造美好生活。希望通過普及現代農業技術知識、幫助農戶提高種植水平,引導農戶從追求增產轉向注重品質,推介優質綠色農資產品和方案,帶動整個產業向優質、安全、高效、生態發展。 中國化工報社副社長張健秋指出,農產品品質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包括土壤環境、品種優良、病蟲防治、栽培管理、生產環節可溯等,其中,農藥、化肥等農資投入品的使用,對農產品品質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農產品品質提升的根本出路在于農業生產的標準化。為此,中國化工報社《農資導報》特聯合行業內優秀農資企業,共同發起“農產品品質提升大行動”,從土壤健康、植物營養、科學用藥出發,在全國范圍內打造高標準示范田,為作物品質提升助力。 產業升級與品質提升 中化農業《熊貓指南》CEO 毛峰: 從田間到餐桌,建立中國品質農業的話語權 “中國的農業種植業市場有6萬億的規模,無數人在買,無數人在賣,但什么樣的農產品好?消費者不一定知道,知道了不一定能相信,真相信了不一定能買到。”毛峰一語道出了中國農業目前面臨的痛點。 毛峰表示,中化農業作為國內最大涉農企業之一,推出中國優質農產品榜單熊貓指南,其目的就是想在大市場里為品質農業發聲,告訴消費者什么是好的農產品,在哪里能夠買到。熊貓指南通過全體系的科學檢測,建立品質農業的話語權,搭建從田間到餐桌的優良發展路徑。 為確保榜單的公信力,團隊從源頭開始介入。熊貓指南調查員親赴一線實地勘察種植地塊的環境、品種及種植管理等過程,結合衛星掃圖研究地塊變化,投射農產品種植情況。同時,熊貓指南還聯合中國農大、國家糧食局研究院、瑞士SGS等頂尖實驗室,從環境、品種、種植、品質、物有所值等五方面,全面掃描農產品品質,實現科學測評的落地。 2019年3月,熊貓指南公布春季榜單,共有132款農產品上榜,這是基于團隊85萬公里的行程,對544個具體地塊的反復調查,2500項數據以及265套實驗室檢測而凝結的成果。 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副秘書長 李煥玲: 中國高品質農產品市場空間巨大 根據統計,2018年全國水果總產量為2.57億噸,其中園林水果大概1.76億噸,總供給和總需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供給側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優質的、綠色的、有品牌的果品還是很難滿足消費者需求,而且價格較高,而一些低端的、低質量的果品產能過剩,積壓滯銷。每年都會有水果賣難的現象出現。所以我國目前的果品的總體現狀是“大而不優,多而不強”。 中國有14億人口,其中4億多人是中等以上消費群體,這些消費群體追求生活品質,對生活質量要求高,對于中高端的、優質的、有特色、有品牌的農產品需求量比較大,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新西蘭獼猴桃、智力車厘子、泰國榴蓮等,基本上80%進入到中國市場,消費價格比較高,市場銷售火爆。從這點來看,中國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很強。 目前在水果標準的探索方面,由于水果的種類多,同一品種在不同生態環境下表現出來的結果不一樣,統一標準有一定的難度。大型經銷商百果園等根據消費需求在制定自己的企業標準,行業應用相對更貼近實際。 京東農場負責人 喬志偉: 農產品品質提升最重要的是標準化、規范化種植 “京東農場對高品質農產品的定義,首先是安全,其次是追求產品的“本味”,第三是產品該有的營養,從這三個方面來考慮如何去種植出高品質的農產品。” 京東農場負責人喬志偉表示,京東集團作為一家電商平臺選擇線下布局農場基地,首先是體現了京東的核心價值觀,客戶為先。現階段來看,消費者對前端農產品的消費存在信任度的缺失,而京東的出發點就是為3億多活躍用戶提供好的、可供選擇的優質農產品。本著為客戶服務和負責的原則,代表消費者直接去基地源頭來管控農產品生長環境和生長過程,而非簡單的采購。其次,農產品的品質保證更重要的就是種植的標準化、規范化,讓農事行為、投入品向對農產品品質正向影響的方向走。京東借助自己的科技能力為企業在前端提供一系列技術支持,把科技賦能到種植基地前端去,改變傳統農業存在的無標準、不規范問題。轉變傳統農業增產求增收,而用提質增效發展現代生態可持續農業,這是一個大企業的社會責任。 好的農產品首先與土壤、水、溫度、濕度、光照、溫差等一系列自然環境因素相關,其次種、藥、肥等農業投入品的規范使用和農事行為對農產品品質的影響。京東與農產品生產前端基地合作伙伴,一起借助于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手段,通過對“自然環境+投入品+農事行為”等,做出一系列管控措施,建立管控體系,將正向影響農產品品質的環境、投入品和農事行為等可視可追溯,合作打造京東農場,確保農產品的優質產出。 另一方面,在布局上必須做到優質優價銷售支持,從經濟上激勵前端種植者責任性的去種植,幫助優質農產品得到高價格的銷售回報,這也是京東農場的模式關鍵。為此,專門設立了品質農產品銷售平臺“京品源”,意為“京東農場,品質保障,源頭管控”,以“好品質看得見”作為“京品源”平臺特點,從而形成種植者與消費者在信息和產品的互動,從而建立起品質與價格的匹配,實現共贏! 青島德地得公司董事長 胡德剛: 統一思想、統一行動助力品質提升 基層農資服務商轉型做果品,胡德剛將德地得的轉型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零售店向公司化運作轉型;第二個階段,從2011年開始,定位做精品農資;第三個階段,從2015年開始,從精品農資、精準服務向技術服務方向發展,根據各種作物需求來制定種植標準,根據標準做服務,并在此基礎上注冊了農產品品牌“德味來”,讓種植者按照德地得的標準,種出健康、安全的食品。 胡德剛認為,統一的思想和統一的行動才是對品質提升的助力。 第一,統一思想。以德地得為例,從員工到客戶、用戶,整個團隊內外思想全部統一,公司的價值觀是做良心人干良心事,經營標準是不能完全以利益為驅動,因為我們從事農業農資服務。 第二,行動統一。首選做的農資產品是精品,符合國家發展趨勢,其次是技術,要像醫生一樣,不但能治病,還能治未病,提早防控,為了種植標準能讓更多人信服。德地得每年召開示范推廣會2000多場,讓5萬多種植者從中受益,真正讓種植戶實現提質增收。 土壤健康與品質提升 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保護中心處長 馬常寶: 土壤健康是高品質農業的基礎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夠生產出安全、優質的農產品,所以土壤是農業生產特別是高品質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石。近年來,我國耕地質量建設保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耕地質量總體向好,穩中有升。但我們也必須要看到水土流失、土壤板結、土壤貧瘠化、土壤酸化、土壤鹽漬化、土壤污染和土壤微生物失衡等區域性問題依然突出,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加大力度加以解決。 土壤對農產品品質的影響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土壤問題影響農產品安全,土壤污染是對農產品安全最大的影響因素;二是土壤問題影響農產品健康,土壤酸化、鹽堿化、貧瘠化等問題,都會影響到農產品的品質;三是土壤問題影響著農產品特性,現在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追求不再是均質化,而是追求更多有特色的產品。綜合來看,土壤質量直接影響著農產品品質。 從國外發達國家耕地污染治理經驗來看,很多值得我們借鑒。首先是建立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像日本、美國等對于土壤污染有明確的條文界定和明確的懲罰措施;其次是提高社會公眾意識,要注重培養防控優于治理的意識,并建立誰污染誰負責誰治理的機制;最后是研究土壤綜合修復技術措施,像土壤重金屬治理采取物理隔離,化學鈍化、生物綜合反應等綜合技術集成。 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名譽會長 晁無疾: 健康土壤是高品質葡萄栽培第一要素 根據2018年的統計數據,我國葡萄種植面積在1100萬畝到1200萬畝,總產量1200萬噸,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葡萄產量第一大國,但現在是大而不強,多而不優。根據2016-2017年調查結果,我們國家葡萄真正達到優質水平的大概能占到總產量的三分之一,有百分之七十的葡萄屬于中低下水平,所以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也是葡萄產業當前最重要的任務。 改土也是所有果品實現優質最重要的基礎,在葡萄種植中,健康的土壤是第一位的,沒有好的土壤,什么樣的農產品都很難有好的質量。我們的土壤現在確實面臨一系列問題,尤其是農民盲目追求產量,大量使用化肥,濫用調節劑,加上有機肥的來源存在問題,嚴重影響葡萄的質量和安全。 根據國內外研究認為,決定葡萄質量、安全和產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土壤和陽光,就是陽光直射葉片的時間和土壤的含氧量。高品質葡萄栽培,三點基本要素種植者要掌握: 第一是土壤要好,有機質要達到2%-3%,而日本是達到5%; 第二土壤的含氧量必須大于9%,如果低于9%,土壤不能正常呼吸,一切營養吸收都會變成空話; 第三是PH,我們希望全國優質的葡萄園PH保持6.5-7.5,不要過酸、過堿。 經過努力,中國葡萄產業近年來進步很大,現在高檔葡萄市場上國產葡萄也層出不窮,廣大群眾對優質葡萄生產很有信心。隨著農民意識提高,果園肥力增加,土壤改良,中國的葡萄一定會更進一步。 北京裕豐金必來公司董事長 付榮軍: 微生物喚醒土壤活力 金必來是致力于農業科研27年,特別以農用微生物科技為重點,以智慧土肥為主線,提供完善的植物生態營養解決方案。27年來,金必來在微生物的產品布局上主要做兩件事: 第一是解決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種群和數量的減少問題。土壤中的微生物結構非常復雜,1克土壤含有不低于1億的微生物菌株,其中有15%是有益微生物。但是隨著土壤質量變化,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減少,金必來通過復合微生物技術和滴灌、穴施、基施的合理手段,人為的將有益微生物還到土壤中,幫助植物去轉化土壤中的礦物質、有機質。 第二是針對植物體內的微生物和內生菌進行大量研究,通過5年時間上千萬的研發投入,目前已經拿到叢枝菌根真菌的菌株和培養發明專利,年內將正式獲得農業農村部正式登記。叢枝菌根通過與植物共生,利用植物提供的碳水化合物生長,同時反哺植物多種功能性物質,可幫助作物吸土壤養分,增強作物抗旱、防治重金屬污染等能力。 在海南,金必來通過“復合微生物+代謝產物”的技術,成功解決金菠蘿連作的土傳病害、死苗、爛苗問題。在寧夏中寧縣,通過應用金必來微生物生態解決方案,解決了枸杞死樹問題,同時還解決了早春抗低溫的問題,開花早,結果率高,實現連續開花連續結果連續采收,有效提升枸杞的產量、品質和價值。 河北三農公司董事長 劉書延: 土壤修復必須要做到“四個一” 河北三農專注土壤線蟲防治10年,因噻唑膦與土壤結緣,并開始發現土傳病害、土壤板結、酸化、減產、絕收的一些種植的共性問題,在此基礎上向土壤修復產業展開摸索。由于起初不懂、盲目信任和應用技術上的缺失,相信了一個菌、一個肥就能解決土壤問題,2015-2017年三年間,經歷了慘痛的教訓。 從2018年開始,河北三農對土壤修復有了一個全新認識。劉書延認為,土壤修復必須要做到“四個一”: 一個標準:土壤修復準確的來說應該叫土壤康復,因為農田土壤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還能夠種植出各種各樣的作物,而如何讓土壤康復,這就需要有標準可依,從物理指標、化學指標、生物指標等對現有的土壤等級進行進一步細化,為農民提供指導。 一個核心:有機質是健康土壤的核心和靈魂,有機質含量達到3%以上才是健康土壤,當有機質含量達到一定程度后可以保水、供肥,自身產生腐殖質,釋放土壤中的營養供作物吸收。而現有的這種采取輸入法和疊加法來促進作物生長的模式,正在進一步惡化種植環境。 一個措施:土壤修復不能單靠一個產品,而是應該是一套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包括有機肥、綠肥、菌劑等綜合手段。 一個結果:健康土壤,最終實現農產品品質提升。經過兩年的摸索,河北三農也摸索出了系統化的土壤修復方案,在全國承包了4-5萬畝地,從南方的柑橘、芒果、火龍果、柚子,一直到東部的西紅柿、瓜類、甜菜,東北的圓蔥,山東的大姜等,在十幾種作物上展開摸索。目的就是希望通過10年時間,能夠擁有百萬畝以上的健康土壤,改變現有的種植生態。 植物營養與品質提升 中國植物營養和肥料學會理事長 白由路: 植物營養助力品質提升 談到農產品品質,包括多個方面:首先是營養品質,包括蛋白質、淀粉、脂肪、維生素等營養元素;外觀品質,沒有很好的外觀,賣不上價;流通品質,也就是常說的貨架期,能便于采收、運輸等。我們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對品質概念有所認識。 品質和數量息息相關。對于品質,部分人有一些錯誤的概念,好像用了化學肥料之后,農產品品質就下降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肥料是作物的糧食,和人一樣,作物每天必須在攝入一定營養基礎上,保證粗糧、精糧搭配,才能生長健壯。化肥就像是作物的精糧,養分濃度高;我們常提到的有機肥就是作物的粗糧,養分濃度較低,缺一不可。由于肥料不合理利用,土壤中積累了很多的養分,與現代人的肥胖有點類似。因此,要合理利用肥料。舉個例子,強筋小麥蛋白質含量高,廣受消費者歡迎,在種植過程中,氮肥對其蛋白質的合成起到了關鍵作用。果色均勻是葡萄的重要品質,鉀含量低,容易造成葡萄果色不均勻,因此鉀肥使用非常關鍵。 因此,肥料的使用對于保證農產品產量和品質有重要作用。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 高祥照: 規范為農業種植帶來活力 人民群眾在吃得飽的基礎上,正在向追求吃得好轉變,中國農業也要滿足這方面的需求,生產更多的優質農產品。肥料行業,尤其是土壤改良行業,為生產優質農產品做出了貢獻,但是仍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首先是規范性,伴隨新型種植主體的成長,越來越多的企業跨界進入農業行業,種植群體越來越多樣化,只有規范,才能為整個農業系統帶來活力,推進農產品品質的提升。在化肥使用量零增長、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等政策背景下,企業重視變化的同時,應避免蜂擁而上蹭熱度,立足自身特點和優勢,堅持有機肥和化肥科學結合的原則,加強研發綠色農資產品,著力解決實際問題,為農產品品質提升做出貢獻。 事實上,生產中,現代農業生產中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水溶肥存在易堵管道的現象,肥料造粒后易碎、易吸濕等問題,這些都需要多學科多領域聯合解決,形成解決方案,這一過程也為農資企業帶來了市場機遇。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陳清: 品質提升仍需科學施肥 施用有機肥普遍可以提高作物品質,但劣質有機肥由于存在重金屬等污染物,可能會影響農產品的衛生品質。化肥和有機肥配合施用對作物品質的提升在不同階段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因此需要正確地施用肥料,提升作物品質。 肥料施用數量和時期對作物品質影響很大。在缺氮的情況,施氮量增加,品質就會得到改善,當作物品質增加到一定的時候,繼續施用氮肥,產量就會增加,當產量變為最大的時候,品質就會下降,所以掌握好產量和品質的關系,爭取掌握施肥時期。基于此,歐美生產中,果園采摘前一個月一般不施用氮肥。 平衡養分供給對作物品質提升非常重要。過去30多年時間里,部分地區化肥過量施用,造成了土壤的酸化,而近些年,在一些經濟作物區,也出現了鉀的過量積累導致鎂的拮抗,原因在于大家都認識到鉀是一個品質元素,出現了過量施用。 中微量元素對作物品質提升的作用也應引起重視。在北方地區,施用鈣肥有助于提升作物儲藏品質和外觀品質,但須注意施用方式;硫對蔥、姜、蒜、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品質提高作用需要引起重視;硼對碳水化合物運輸和開花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意大利比奧齊姆中國區總經理 陳乃琦: 生物刺激劑為高品質農業而生 生物刺激劑作為一個較新的產品品類,近些年在國際市場上和中國均發展迅速,這源于它滿足了種植者對于作物品質提升的需求。 根據歐洲生物刺激劑行業委員會(EBIC)對生物刺激劑的定義,“提高品質”是生物刺激劑非常重要的一個應用方向。生物刺激劑是一種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的產品,其核心原料包括腐植酸、氨基酸、海藻提取物等天然物質,符合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作物像人類一樣,也是生命體,具有一定的生長規律,要想獲得優質的農產品,必須要尊重作物生長的規律。作物從種子開始成長,面臨諸多挑戰。讓種子均勻萌發、生長、開花、結果,這些過程都離不開對作物各個階段的科學的種植管理,尤其是在開花結果階段,如同人的孕育階段一樣,更加敏感,更需要種植者精心的呵護。生產中,很多農戶也已經意識到作物在各關鍵生長階段需要投入“特殊”的產品,但是又不知該選擇什么樣的產品。生物刺激劑的出現很有針對性的解決了這些問題。通過使用生物刺激劑,可以使作物體內營養和植物內源激素水平達到平衡,使作物高產優產。目前,比奧齊姆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大量的技術推廣工作,通過使用生物刺激劑在提高葡萄、藍莓、荔枝等作物的品質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 《農資導報》創意策劃部主任蔣善軍在活動介紹中表示,中國農產品品質提升大行動將從作物入手,從土壤修復、中微肥、微生物、生物刺激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多個層面出發,聯合政府、企業、渠道商、果品收購商,進行高標準示范園建設和優質農資產品、農業技術推廣,通過示范引領作用,共同打造中國的農產品品質提升年! |
相關閱讀 |
農資天天嚷著要漲價,企業經營為什么卻越來越困難? |
種業全渠道營銷論壇幫你打通營銷任督二脈 |
《農田水利條例》201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