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時代,農業領域該如何做? |
來源:農資市場播報 2019-3-2 9:22:00 |
共享經濟的概念發端于互聯網誕生地美國,但在中國發展并取得不俗成績。 中國巨大的人口、蓬勃的市場給共享經濟提供了豐厚的發展土壤和廣闊的創新空間,以致于幾乎沒有哪一個領域不能與共享經濟產生些瓜葛。 例如大家都知道的無人機,目前在農業領域成為共享經濟的一大亮點。各地有志于農業服務的農業經營者,紛紛投資購買無人機,不僅服務于自己的農業生產,還組織專業合作社,在統防統治平臺的組織下,與其他農戶共享,通過服務賺取利潤。從風風火火的共享汽車、共享無人機,到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不論這些產品最終如何,它們都是共享經濟的重要參與實踐者。但有一個頂頂重要的領域,我們卻忽略了:農業需要共享經濟,而我們更需要與子孫“共享農業”。 過去有句老話叫“千年土地八百主”,道出一個歷史事實:土地的主人隨著時間的轉移不斷變換,幾十年過去,人沒了,土地還在,只是換了主人。套用一句俗語句式說人與土地的關系就是“鐵打的土地流水的人”。土地是人類最最重要的生存資源。“千事萬事,吃飯大事”,因為“安谷則昌,絕谷則亡”,漫長的歲月里,人們把土地當成命根子一樣精心呵護,并形成了一整套精耕細作、循環利用、有機發展的耕作制度。 在化學肥料使用之前,中國農業歷史上就是靠這種技術與投入提高土地的生產效率。但由于傳統農業生產技術和組織制度的天然局限,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吃飯問題在以化學肥料為代表的現代農業技術與投入加入后,才最終得到解決。但長時間超負荷的生產和超量化肥農藥的使用,使我們的土地面臨著巨大壓力,自然的負荷承載能力已經到了極限,各種環境問題的出現都指向土地,這是比大豆等農產品問題都更嚴重的問題。面對此問題,不論是生態農業、綠色農業,還是有機農業,其本質都是要實現土地永續利用下的農業發展,實現糧食增產增收與環境平衡的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要激活要素市場,而土地無疑是要素市場最關鍵的要素。一是土地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頭活水;二是要堅持優先發展農業,重視土地質量,支撐農業的智能化、綠色化和現代化發展,為農民帶來紅利,為農業帶來新動力。 這正是農資行業需要發力、可以發力的重要領域。雖然土地質量問題更多來自化學肥料的使用方式的不科學,但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農業土地的質量問題在治理上離不開農資行業,離不開農資企業與時俱進的產品與服務。未來,環保理念的推廣,環保產品和技術的應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的升級迭代,都離不開農資專業隊伍;同時,一個針對土壤修復、環境治理的農資產業新領域正在發育形成,一大批修復維護土壤、提升土壤有機質、恢復土壤生命力的產品在不斷出現。行業需要重視這個領域的創新發展,不斷為農業的新需要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從國際農業發展的歷史看,世界先進農業國家保護環境、修復土地的產品和經驗,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農田,今天只是我們暫時使用和保管,最終,還要我們交給下一代使用。它是我們與子孫共有、共享的珍貴資源,不能讓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成為無法傳承的“傳家寶”! |
相關閱讀 |
農資行業陷入“整體性迷茫和朿手無策”,為啥? |
農資電商發展迅猛,政策監管還需加大力度 |
2015年國內糧食收購各地不一 總值達1.76億噸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