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積極推進環保,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
來源:中國農資傳媒 2018-10-19 10:37:00 |
10月17日,農業農村部門發布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1891號建議答復摘要。其中指出,為保障農業綠色發展,農業農村部門創設相關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了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網絡。財政部門推進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初步建立了生態補償機制。兩部門積極推進農業環境保護,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一、關于強化政策支持 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從政府和市場兩個方面入手,創設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政策措施。 在政策創設上: 1.推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著力構建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制度體系。 2.推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明確了環評制度、監管制度、屬地管理責任制度、規;B殖場主體責任制度、績效評價考核制度和種養業循環發展機制,構建起“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體系。 3.在法制建設上,修訂了《農藥管理條例》,加強農藥管理,推進科學用藥,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制度,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研究制定《農膜管理辦法》,規范農膜生產、銷售、使用、回收等環節的管理,推進農膜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 4.在規劃制定上,印發《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設規劃》,在農業環境問題突出、代表性強的小流域,加大源頭控制,實施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程建設,探索綜合治理模式與機制。印發《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工程建設規劃》,加強種養結合工程建設力度,打通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鏈條,促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健全農業綠色發展制度保障體系。落實好《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加強農業綠色發展制度創新和建設,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走上綠色發展的道路。 二、關于加大財政投入 中央財政一直以來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工作。 一是推進農業“三項補貼”改革。2015年,經國務院同意,財政部會同我部選擇部分省份開展農業“三項補貼”(即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農作物良種補貼)改革試點。2016年,在總結地方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重點圍繞與農業農村農民直接相關的“三項補貼”政策進行了調整完善,政策目標調整為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適度規模經營。 二是支持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依托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土壤培肥改良和科學施肥服務。 三是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2016年開始,中央財政安排資金,圍繞加快構建環京津冀生態一體化屏障的重點區域,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 四是探索建立地膜回收利用體系。在內蒙古、甘肅和新疆選擇部分地區開展整縣推進試點,探索建立廢舊地膜回收利用體系,并試點地膜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探索“誰生產、誰回收”機制,率先實現地膜基本資源化利用。 五是初步建立了多方位、多層次的生態補償機制。2008年開始實施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財政轉移支付,是一般性轉移支付中支持地方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建立了生態環境保護績效考核機制,激勵并約束地方在爭取和使用資金時,將著力點真正放在環境保護上。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并認真落實《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要求,進一步健全生態保護補償相關制度。 三、關于推進監測預警 2007年組織開展的全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對全國31個。▍^、市)、342個地區(市、州、盟)、2746個縣(區、市、旗)的種植業、畜禽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的290萬個對象進行了全面普查,初步摸清了全國農業源污染底數,初步建立了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網絡。 下一步,我部將做好第二次全國農業污染源普查,摸清農業污染源基本信息,掌握不同農業污染物的區域分布和產排情況。以農田氮磷和畜禽養殖排放為重點,完善農業環境監測網,開展農業面源污染例行監測,構建數據庫和信息化平臺,探索建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預警機制。 |
相關閱讀 |
農業無人機行業標準6月1日起實施,從此將告別無標準時代 |
繁華已落,虛火攻心,閉幕下全國植保會你收獲幾許? |
農資價格戰是救命稻草也可能是七傷拳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