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界抓環保引發的“漲價傳聞”,真相是這樣!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0-18 9:06:00 |
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但也不能因為環保而什么都不做。從生產企業對環保“一刀切”的質疑,到近期出現的“抓環保引發漲價潮”等傳聞,面對普通大眾的關切,化肥、農藥等化工行業似乎很委屈。談到環保治理這個敏感話題,一些農資企業更是有一肚子的話想說,但卻常常欲言又止。 甲:抓環保與產品漲價無關 過去有一些違法排污的企業,大幅壓縮環保成本,甚至根本不投入進行環保治理,嚴重破壞市場競爭秩序,阻礙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環保法》出臺以后,嚴格環境執法,一方面解決了一些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改善了環境質量;另一方面也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加快了新舊動能轉換。今后依法監管排污企業常態化,生產企業都應當適應這種常態,養成自覺遵守環境保護法規的習慣。 對于近期有人提出的“抓環保導致產品價格上漲”的觀點,筆者并不認同。產品價格變化,主要是由供需關系造成的。環保督察等行政執法行為并沒有對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造成影響,更不是推動產品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打著環保名義,渲染環保政策因素加劇產品價格上漲,這是一種擾亂市場的行為。 此外,再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環保稅也要開始征收。但環保稅出臺的目的顯然為了節能減排,并非是增加稅收或者讓企業“拿錢擺平排污”。過去一提到環保治理,企業極易產生抵觸情緒,總認為這是地方政府在跟自己過不去。事實上,過去幾年中一些企業跑馬占地、大干快上等蠻干的做法不僅導致嚴重的產能過剩,也使得資源環境難以為繼。 企業注重環保需要有長遠的眼光。從短期看,確實會增加企業成本,但從長遠看,企業承擔的很多成本是能夠被消化掉的,甚至是可以轉化為競爭力的。筆者呼吁,不能因為擔心價格會上漲就把環保妖魔化,更不能因污染企業的一時之痛,就對環境違法行為姑息遷就、置若罔聞。既然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向污染宣戰,不疼怎么能行呢? 乙:環保治理不等于添個設備 去年年底至今,一場席卷全國的環保風暴不期而至。與其他化工企業一樣,化肥、農藥行業也沒能“逃”過去,特別是農藥行業感受更為明顯。 山東臨沂金譽石化有限公司‘6·5’爆炸事故發生后,從6月底至7月初,安監總局對濱州、濰坊等地的危化品企業進行全面檢查,緊接著8月初,中央環保督察組又到山東開始檢查。與肥料產品不同,大多數農藥產品屬于有機化工產品,具有一定毒性,企業的廢渣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性,很多屬于危險廢物,成為環保、安監部門的重點“照顧”對象。 中國化肥、農藥等大型化工企業的建設,是在得到政府部門的批復,按照規劃設計建設的,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在現有技術水平和配套設施的條件下,滿足環保部門對企業“三廢”處理和排放的要求。一旦生產裝置投產運行后,裝置的“三廢”處理能力和治污容量將按照設計水平運行,企業大幅提高治污能力的空間有限。 環保督察對化肥企業提出整改意見應該支持,但加強頂層設計,遠瞻未來發展趨勢,將環保要求的提升盡可能地前移到規劃設計之初,使企業無需被動改造對行業更有意義。 化肥、農藥企業治污需要成熟可靠的技術、設備及資金投入,環保部門在強調嚴格執法的同時要給企業指一條明路。發達國家在走過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后掌握了一整套成熟的防治技術,但國內在上述領域并不完善,可供磷復肥企業選擇的先進、成熟且投入產出比合理的工藝技術不多。 |
相關閱讀 |
登錄多重因素利好,心連心化肥一季度業績持續增長,機構維持買入評級 |
山東德州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正式啟動 |
“山寨版”水稻正在成為全球水稻田的一大禍患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