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版”水稻正在成為全球水稻田的一大禍患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6-5 10:34:00 |
近年來,一種形似水稻但實為雜草的“雜草稻”,正在成為全球水稻田的一大禍患。 浙江大學和中國水稻研究所科學家最新的研究揭開了“雜草稻”的身世:它正是栽培稻去馴化形成的品種。這一成果日前在線發(fā)表在《自然通訊》上,論文通訊作者為浙大農業(yè)與生物技術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樊龍江教授和中國水稻所陸永良研究員,第一作者為樊龍江團隊的邱杰博士。 善于潛伏的“鬼稻” 雜草稻是“山寨版”的水稻,要清除它卻并不容易。在田間,雜草稻是一個滿分的“潛伏者”,人稱“鬼稻”。 首先,它會“擬態(tài)”。從苗期開始,雜草稻就與栽培水稻一同拔節(jié)長葉,外型上極難區(qū)分。直到結穗之后,撥開稍有色素沉著的稻殼,露出棕褐色的米粒,才能判斷這是雜草稻。這時識別,為時已晚。 其次,它會休眠。樊龍江向記者描述了這種神奇的休眠機制:水稻長,它也長;水稻不長,它不長;如果一塊地改種玉米,種子就在土壤中休眠;隔兩年后灌水種了水稻,雜草稻又會“復活”了。據介紹,雜草稻的種子可以休眠10年。它們,完全是沖著栽培稻來的。 再次,它會落粒。常規(guī)的栽培稻為了便于人類收割,稻谷成熟后仍然掛在枝頭,不會落入土中。而雜草稻不這么干,它成熟后很快就落粒,“潛”入土中,隱蔽得很好。 如此“聰明”的搗亂分子出現在田間,與正常的栽培水稻爭陽光、爭水、爭養(yǎng)分,嚴重影響水稻產量與品質。而且,它們的米粒口感堅硬粗糙,如果收割時混入了這樣的“假”米,農民就賣不出好價錢。 目前,雜草稻已成為全球稻田的疾患,也是我國稻田雜草中除稗草外最嚴重的雜草之一。它在東南亞、南美洲等稻區(qū)大面積分布,我國江蘇、廣東、遼寧和寧夏等地也已大面積發(fā)生“污染”。災害嚴重的稻田甚至大面積絕收,農民棄田而去;有的農民則怪罪是種子公司賣了“假”的種子。 揭開“鬼稻”的身世 樊龍江課題組聯合陸永良課題組從我國江蘇、廣東、遼寧和寧夏四地收集了155份雜草稻材料和76份當地歷年栽培稻品種,對這些材料進行了全基因組重測序和群體分析后,得出一項重要結論:我國雜草稻均起源于栽培稻,其中江蘇、廣州雜草稻起源于秈稻,而遼寧、寧夏雜草稻起源于粳稻,且四個群體的起源方式為獨立去馴化起源。 也就是說,雜草稻的“前輩”正是經過人類長期馴化的栽培稻。樊龍江說,它們有可能是不同種類的水稻品種串粉后形成的“去馴化”品種。事實上,去馴化的現象在很多動植物種都有發(fā)生,比如,家雞變得會飛,就是家雞“去馴化”以更加適應環(huán)境機制。 “雜草稻去馴化過程并非是簡單的將栽培型恢復為野生型,而是利用新的變異和分子機制適應環(huán)境。”樊龍江說。課題組還發(fā)現了一些重要的受到平衡選擇的基因組區(qū)域,直接與雜草稻的果皮顏色和休眠有關。 這項研究加深了人類對作物馴化和去馴化進化的遺傳機制認識,對理解雜草稻環(huán)境適應機制及其防控和制定合理水稻栽培措施具有重要理論指導意義。 全球科學家聯合向“鬼稻”宣戰(zhàn) 樊龍江說,目前,人們只能用一些基于經驗的辦法阻止雜草稻的肆虐,比如收割時注意盡量減少稻谷落粒;避免不同水稻品種之間的花粉串粉;加強田間管理減少田間雜草稻種子庫容等。但這些辦法并非一勞永逸,甚至收效甚微。鬼稻之“鬼”,名副其實。 針對這一情況,全世界的科學家正在聯合起來,組成雜草基因組國際協會組,對影響餐桌品質的雜草宣戰(zhàn),樊龍江是亞太地區(qū)科學家的召集人。 樊龍江不久前在英國參加雜草基因組國際協會組會議期間,聽一位巴西的同行講述了人類對付雜草稻曾有過一次短暫的勝利:科學家通過轉耐除草劑基因,培養(yǎng)出一種能對抵抗除草劑的水稻品種,這樣就可以通過噴施除草劑精準地消滅處于苗期的雜草稻,而對水稻品種沒有任何影響,為栽培水稻的茁壯成長鏟平道路。但是,沒過多久,科學家發(fā)現,雜草稻也進化出了除草劑耐藥性。這一辦法宣告無效。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正在進行一項為期2年的植物基因組比較測序計劃,來研究栽培稻和雜草稻之間的分子差異,希望研究結果能幫助稻農除去這一可怕雜草。樊龍江課題組也正在與他們共同研究雜草稻進化之謎。 |
相關閱讀 |
加拿大通過草甘膦重新評估 |
企業(yè)合作才能共贏發(fā)展 |
重慶草莓缽式育苗獲得成功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guī)?/a>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