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背后,你最關心的幾大焦點問題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5-31 9:51:00 |
截至5月24日,先正達約92.2%的股票已接受要約。這距離中國化工100%收購先正達的目標僅有一步之遙。至此,這筆價值430億美元,中企海外收購史上迄今最大的交易,歷時一年多,終于要收官了。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在收購過程中最為人們最關注的的幾點問題。 收購資金從何而來? 之前曾有消息稱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合并,為此中化集團將出資助購先正達。而在今年1月16日香港舉辦的亞洲金融論壇上,中化董事長寧高寧表示中化集團不會計劃收購中國化工集團。沒有了助資,錢從哪兒來呢? 近日,據SEC披露的交易文件,中國銀行、國新控股、摩根斯坦利、興業銀行為交易提供了股權融資,中信銀行和匯豐銀行牽頭銀團貸款,中國化工亦拿出了部分自有資金。 中國化工集團在其子公司中國化工農化公司之下,設置了6層特殊目的主體(SPV)為收購標的進行融資。第二層SPV為中信銀行提供的銀團授信,規模為125億美元,參團銀行包括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法國東方匯理銀行(Crédit Agricole 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瑞信(Credit Suisse AG)、Natixis、裕信銀行(Unicredit Bank)、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 中國銀行向第三層SPV提供100億美元的永續債,此外,第三層SPV獲得的股權融資還包括興業銀行提供的10億美元永續債,以及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提供20億美元、2020年到期、利率為5%的可轉換優先股。 中國化工的自有資金在第四層SPV出現,由中國化工農化公司、中國化工農化國際自籌50億美元。這層SPV還有國務院國資委下屬的投資平臺公司國新控股提供的70億美元的永久債。 匯豐銀行為最后一層SPV提供68.12億美元的貸款授信,參團銀行包括匯豐、瑞信、荷蘭合作銀行、裕信銀行。 收購后,中方有何獲益? 我國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保障糧食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即使中國制定了18億畝(相當于1.2億公頃)“耕地紅線”的政策,但對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耕地面積仍然相當局促。如果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實現其最大的生產價值,則需要通過創新和技術的支撐。農藥作為保障糧食豐產豐收的重要生產資料,則需要在創新和技術上走在前列。 據統計,原創農藥企業每年投入研發費用較高,一般占總銷售額的9%-13%,而每個新品種平均研發時間需要8-10年。先正達每年研發投入約占年銷售額的10%;在育種方面,國內絕大多數企業還是以“代繁”為主,原創研發能力也亟待加強。 在中國,先正達目前相關總投資已超過25.2億元。據了解,先正達在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11個生產和供應基地,以及141個研發基地;在68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發明專利18897項。目前有近30個農藥新產品處于研發的不同階段;種子領域每年推出500多項產品,其領先的雜交小麥技術,2019年將在美國實現商業化,年銷售收入將達280億元。 此外,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先正達總資產1334.2億元,資產負債率58.2%;當年銷售收入895.3億元,凈利潤84億元。其中,當年農藥產品銷售收入占全球農藥市場20%份額,產品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種子產品銷售收入占全球市場8%的份額。 剝離產品業務影響有多大? 先正達作為一家全球性企業,相關收購交易需經其產品覆蓋區域內國家及國際組織的反壟斷和安全審查。根據中國化工公開的資料,目前收購先正達項目已向22個國家或地區申報并獲批。其中,歐盟、美國及墨西哥提出了業務剝離要求。 據公開的數據計算,根據歐盟要求,中國化工與先正達最終需要剝離的農藥產品占兩家農化業務合并收入的1.1%;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對項目提出剝離阿維菌素、百菌清和百草枯3個產品業務,剝離業務收入占兩家農化業務合并收入的0.16%。產品業務剝離后,減少的銷售收入僅占兩家農化業務合并收入的1.26%。 國際投行分析指出,歐盟批準陶氏化學公司與杜邦公司的合并交易,條件是兩家公司需剝離殺蟲劑、除草劑和部分待研發產品和基礎設施,總計銷售收入占兩家農化業務合并收入的9.6%。拜耳收購孟山都項目,盡管還沒有進入歐盟正式審查階段,但按照有關國家反壟斷要求,后期也可能需要剝離相關產品業務。 因此,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所剝離的產品業務,無論是其占兩家企業總收入的比例,還是與其他同業并購企業剝離的業務占比相比,對企業整體業務的影響并不大。 |
相關閱讀 |
構筑“土肥和諧”新關系,腐植酸更具活力 |
這碗飯越來越難吃,農資人卻吃出了味道! |
農業面源污染嚴重,化肥農藥利用率將進一步提高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