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大戶紛紛違約退地,土地流轉的種植戶怎么才能賺錢?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3-6 9:16:00 |
山東省武城縣是傳統農業大縣。2014年,在北京做紅木家具生意的老閆在武城縣流轉了8749畝土地種植小麥、玉米兩季作物,流轉期限為10年,租金一年一付。然而,再次來到他的農場,發現那里已人去樓空。 “這兩年,我因糧價過低賠了1600萬元。” 老閆說,“去年就干不下去了,現在已經回到北京繼續做生意。原先流轉的土地退給了農民,農場已經建好的房屋也免費送給了朋友。” 武城縣豐旺家庭農場負責人于秀全也剛剛退掉了三年前從農民手中流轉過來的100多畝土地,目前還剩400余畝流轉土地。 “原來和農民簽合同時說好了租5年,今年實在是租不起了,沒辦法只好委托村支書挨家挨戶退地。”于秀全說。 在武城縣,像老閆、于秀全這樣“毀約棄耕”的種糧大戶還有不少,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武城縣有10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1戶、500畝至1000畝的種糧大戶3戶;而2015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6戶、23戶。 種糧大戶“毀約棄耕”的行為,在菏澤、濟寧等地也不少見。2015年和2016年的玉米價格每公斤比2014年便宜七八毛錢,按玉米畝產600公斤計算,這兩年每畝少收入四五百元。 “種地越多,賠錢越多”,為了自保只能“毀約棄耕”。 另外一些種糧大戶雖然沒有“毀約棄耕”,但給農戶的租金開始降低了。根據在山東多個農業大縣調研發現,今年種糧土地的流轉價格普遍下降了一兩百元。 武城縣,2012年玉米價格為2.6元/公斤時,土地流轉價格曾上漲到1200元/畝;2014年玉米價格為2.2元/公斤時,土地流轉價格大多降為1000元/畝;今年玉米價格降為1.5元/公斤,土地流轉價格降為800元/畝甚至更低。 那么2017年,種植戶們怎樣才能賺錢? 大戶的困境:規模越大越不賺錢 對于農民而言,規模化效益的產生取決于兩個層面: 一,規模化種植效益是否存在? 二,規模化的經營效益是否存在?即生產的規模化和經營的規模化。 成本結構“三變七” 家庭農業是一個簡單的生產單元(種植),經營交給“二道販子”們,不存在規模化經營。成本結構簡單:農藥、種子、化肥三項成本,農民種地屬于“自我雇傭”,沒有計算人力成本。根據2012年關于中國家庭農場的統計數據:家庭農場的平均耕地面積在200畝左右,平均每個家庭農場有勞動力6人,其中家庭成員4.33人,長期雇工1.68人。使用農業機械也會產生成本。此時,農業種植的成本結構就會發生變化,共分成7大項,除農藥、種子、化肥,還有雇工成本、土地流轉成本、機械成本、管理成本。 大戶的“規模不經濟” 第一,土地流轉剛剛開始,目前屬于大戶、中戶、小戶并存的過渡時期。較成本優勢,三者的成本差異大,小戶其實更具有成本優勢,因為他們的成本結構不一樣,大戶不一定有成本優勢。 第二,小戶種植,精細化程度一般比較高。在調查中發現,比如種肥同播,小戶農民一般不會漏播,但外聘“農業工人”則相反,同時,小戶農民的糧食,偷盜者較少,大戶種植,特別是商業投資的種植大戶,偷盜情況很嚴重,甚有監守自盜的現象。 第三,大戶對農業災害的抵抗能力較差。發生農業災害如何自救?如果靠機械自救,大戶的農業機械比較齊全,有一定優勢,比如水災后排澇;如果自然災害后完全靠人工自救,則大戶并沒有優勢。比如玉米遭遇風災,需要人工扶正,上千畝的面積要花費很長時間,甚至耽誤救災時間。 大戶的賺錢之道 一、規模籌碼。由于具有一定的規模,使得經營信息的獲取更加全面。靠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很難,靠經營信息增加收入相對容易則應以增加收入為主要方向,增加收入是沒有極限的。 二、獲取農業政策。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相對于小戶來說大戶具有一定的規模,則能更好對應國家的政策,通過申報項目獲取一定的補助。 經營規模,向上游獲取利潤 具有經營規模,能從上游獲得原材料優勢,或者更好的植保技術服務。如大戶、合作社實行集團采購,就能夠從上游獲得更多的優惠政策,更有質量保證的產品或者更好的植保服務。大戶通過向上游要求更好的植保服務,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產量,這就是規模籌碼。 這個籌碼可以通過家庭農場、合作社規模體現出來,目前在農資領域就有這樣的現象。比如幾家種植大戶合伙,針對廠家采購,通過規模經營向上游獲取利潤。目前,農資流通環節還普遍存在縣級代理、鄉鎮和村級零售現象,減少任何一個環節,都能夠獲得10%—30%的農資購買成本。 經營產業鏈,向下游獲取利潤 因為具有規模,種植大戶可以向下游索取利潤,實行全產業鏈經營。種植大戶種植規模和經營能力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即減少二批成本、三批成本,甚至是零售成本。此外,還可以實現訂單農業,通過了解客戶需求,合理安排種植作物的品種、規模,將不同等級的農產品分類存放,實現高附加值的銷售。這是家庭農業所不具備的優勢。 那么,如何才能讓種植大戶賺錢呢? 第一,必須從農資的生產者變成農資的經營者。 第二,如果是大田作物,應保持合理的規模,即150-250畝左右;如果是經濟作物,最重要的則是經營品種必須能夠擺脫蛛網理論的限制。 第三,了解國家農業政策,結合自身情況獲取相應扶持資金。 |
相關閱讀 |
種植戶主導時代下的“農化服務”該如何去做? |
哄抬農資價格,頂格罰款500萬! |
民用無人機《暫行辦法》太過苛刻引爭議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