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臨儲價格調整帶來的問題及其相關建議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5-23 9:00:00 |
2016年春節,我到遼寧省東港市小甸子鎮紅旗溝村、黑溝鎮臥龍村進行了走訪調研。當地農民反映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同時農業農村政策調整,特別是玉米臨時收儲價格的調整也帶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 一是種糧農民收入減少,農戶儲糧量增加。紅旗溝村和臥龍村都是以種植玉米、水稻為主,種植玉米是主要收入來源之一。臥龍村農民趙美華說,她家種植玉米30多畝,種植花生10畝,今年玉米少收入4000多元,受此影響,花生價格每斤也比以前低了1毛多,還不好賣。我們在村里也看到,許多農戶糧倉里堆滿了玉米。 二是農民選擇種植品種具有一定盲目性,農業信息利用不足。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總的方向是明確的,就是什么掙錢種什么,但具體種什么比較盲目。臥龍村農民趙全福說,村子附近有個小型桃罐頭加工廠,村里很多人準備種桃樹。但投入成本高、周期長,3~4年才能結果,對種植收益也沒有把握。當地不少農戶都有臺式電腦和智能手機,但當被問及是否利用互聯網查詢種植信息時,農民都表示很少用。 鑒于以上問題,我有三點建議: 一是加強扶持政策研究,確保玉米臨時收儲價格調整后,農民收入不減少。通過定向補貼方式補償玉米生產成本,保障玉米種植的基本收益,保護農民的玉米生產積極性,爭取實現農民種植玉米的收益不下降、主產區玉米播種面積基本穩定。鼓勵農民儲糧,減少國家糧食儲存壓力,同時減少糧食儲藏損失。 二是加強信息、政策引導,避免一哄而上,產生新的賣難。首先是要加強鄉村產業規劃編制工作,引導各類產業有序發展。其次要加強引導和政策扶持。適應馬鈴薯主糧化和人們消費多元化需求,積極引導農民發展馬鈴薯、雜糧及高效作物,對建設溫室大棚等生產設施的農戶予以生產性補貼;對改種投資較大、生產周期較長的果桑等作物的,應給予小額貼息貸款支持。第三要引導農民充分利用互聯網了解種植信息和學習種植技術,增強農戶生產的針對性。 三是堅持種養加一體化發展,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當前,在縣鄉層面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的發展存在相互脫節現象,農民合作社、加工企業的帶動作用還沒有真正發揮。建議繼續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并擴大種類和區域;積極鼓勵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向初加工延伸,提高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能力。以縣為單位加強農產品倉儲物流設施建設,不斷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 |
相關閱讀 |
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取得突破 |
春耕,購買農資一定要謹慎 |
農資市場低迷,“苦”成為一個行業常態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