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長沙舉辦的農藥行業會議上,專家提出“農藥減量”水稻應該“擔大頭”,水稻用藥開發也要向著更高效、更環保方向發展。
全國農技推廣中心藥械處處長邵振潤介紹,當前中國水稻用藥的特點是:殺蟲劑品種多,復配制劑多;用藥量偏高現象突出,影響生態,殺傷天敵;缺乏高效藥械,農藥利用率不高,高溫季節打藥難,防治用工成本高;統防面積擴大,補貼及政府采購用藥增加。中國水稻種植面積大,需要政府和企業大力開發稻田專用并與環境相容性好的劑型,如緩釋劑、顆粒劑研發引進適用于稻田的高效藥械,以提高農藥的利用率。對于國家提出的“農藥減量”政策,結合水稻病蟲科學防治特點,邵振潤建議:一要抓好水稻苗期用藥;二要按照防治指標施藥;三要實施組合用藥;四要推廣減量用藥;五要改進施藥技術與方法;六要開展統防統治;七要推廣高效施藥機械;八要添加助劑;九要推廣后期穗部用藥;十要加強培訓和技術指導。他表示,抓好科學用藥、改變過度依賴化學農藥的“粗放”的防治方式,才能在保障水稻豐收的同時減量用藥。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朱春雨介紹,截至2014年底,農藥共有登記產品21896個,其中水稻用藥登記占總數的20%,共計6692個。在這里面,水稻殺蟲劑3328個,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殺蟲殺菌混劑和殺螺劑分別為1774、1419、126、29和16個。有效成分(包括混劑配方)登記598種,排名前三位的是吡蟲啉、毒死蜱和噻嗪酮,分別為371個、289個和167個。防治稻飛虱的登記產品最多,占到25%。從劑型上分析,懸浮劑、水分散粒劑等近年快速增長。近年來,吡蚜酮成為防治稻飛虱的熱門產品,吡蟲啉熱度下降。近4年,農藥田間試驗批準數量增長30%,水稻用農藥登記田間藥效試驗申請數量增加了40%。預計未來水稻種子處理劑市場潛力大,國內水稻種子處理劑登記僅占全部種衣劑品種的13%。朱春雨建議企業選擇內吸性好、活性高、持效期長的藥劑發展水稻苗床處理劑,以減少用藥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