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季在于春,種子的好壞決定的農作物的產量。作為人口大國,種子產業在國家糧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日前,一篇名為"袁隆平:中國最大的劫難已無法避免"的文章在微信等移動互聯網平臺瘋傳。文中稱,現在農民手中已經很少有可以自然留種的種子了。以前種子都是在各家各戶的農民手中,農民年年留種,這家沒有那家有,是安全的。現在不是了,都是年年去種子公司購買,種子公司購買的種子只能夠種一季,是不能夠留種的,否則長出來的是草。種子公司的種子會出問題嗎?只有天知道。但真出問題了,農民哪怕有地也沒有種子下地了,多么恐怖!更何況,據報道,我們國家的種業公司一半以上都被控制在外資手里,或被控制在洋人手中。
然而實際情況是否真如此?據此,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種子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以雜交玉米為例,2013年,中國雜交玉米制種面積382萬畝,預測制種產量13.6億公斤,有效庫存10億公斤左右。2014年可供種23.6億公斤以上,預計種植面積5.5億畝,需種量11.5億公斤,余種量12.1億公斤左右,突破需種量的兩倍。
目前排名世界種業前十名的公司均已進入中國市場。由于中國種子經營的現行法規及政策的限制,這些公司的經營范圍主要是蔬菜、瓜果、花草種子等,其經營量約占中國這類種子需求量的50%左右。從農業部頒布的經營許可證許可經營范圍數據來看,目前外資進入的種子類別涉及蔬菜、花卉、草類、玉米、棉花、油料等。其中,經營蔬菜種子的外資企業數量最多,其次是花卉和草類種子,再次是玉米和棉花種子。外資企業尚不足以施加重大影響力。前瞻網種子行業報告資料顯示,在稻谷種子供應上,國內也沒有供不應求的情況。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雜交水稻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中國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從近幾年種子市場供需狀況來看,產能過剩已成常態。例如,2007年雜交水稻余種量5500萬公斤,屬供需平衡有余年份;2008年雜交水稻余種量達到1億公斤,供過于求比較嚴重。
根據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非但不是供不應求,反倒是產能過剩現象比較嚴重,而這種情況在2014年將更加嚴峻,高庫存格局也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壓力。那么報道中的"我們國家的種業公司一半以上都被控制在外資手里,或被控制在洋人手中。"是否屬實?種子居于農業生產鏈條的最上端,是農業生產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良種對農作物增產和改善品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