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瘡痂病癥狀】: 馬鈴薯塊莖表面先產生褐色小點,擴大后形成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大斑塊。因產生大量木栓化細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雖瘡痂狀硬斑塊。病斑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內,別于粉痂病。
【馬鈴薯瘡痂病病原】:Streptomyces scabies (Thaxter) Waks.et Henvici 稱瘡痂鏈霉菌,屬放線菌。菌體絲狀,有分枝,極細,尖端常呈螺旋狀,連續分割生成大量孢子。孢子圓筒形,大小1.2—1.5×0.8—1.0(μm)。
【馬鈴薯瘡痂病發病規律】: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塊莖生長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從皮孔或傷口侵入后染病,當塊莖表面木栓化后,侵入則較困難。病薯長出的植株極易發病,健薯播入帶菌土壤中也能發病。適合該病發生的溫度為25—30℃,中性或微堿性砂壤土發病重,pH5.2以下很少發病。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白色薄皮品種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種較抗病。
【馬鈴薯瘡痂病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種薯,一定不要從病區調種。播前用40%福爾馬林120倍液浸種4分鐘。(2)多施有機肥或綠肥,可抑制發病。(3)與葫蘆科、豆科、百合科蔬菜進行5年以上輪作。(4)選擇保水好的菜地種植,結薯期遇干旱應及時澆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