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主要為害果實。在果面形成近圓形病斑,大小15~25毫米,初表面灰褐色,后變成灰白色,其上生出大量黑點狀毛刺,即病菌分生孢子盤。該病多發生在生活力弱的果實上。
病原:病原為辣椒刺盤孢和辣椒叢刺盤孢 Colletotrichum truncatum(Schw.)Andrus et Moore .,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發病規律:病菌主要以菌絲和未成熟的分生孢子盤隨病殘體遺留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也可以菌絲潛伏在種子上,種子發芽后直接侵害子葉,使幼苗發病。田間靠風雨傳播。孢子產生需高溫高濕的條件,田間發病的最適溫度為24℃左右,空氣相對濕度97%以上。低溫多雨的年分病害嚴重,爛果多,氣溫30℃以上,干旱,該病停止擴展。重茬地,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氮肥過多,植株郁蔽或通風不良,植株生長勢弱的地塊發病重。
防治措施:(1)與非茄果類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機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和生物有機肥;采用高畦或起垅栽培,及時插桿架果,可減輕發病。
(2)從無病果上采種。
(3)發病初期開始噴灑40%多豐農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
(4)棚室保護地可選用8%克炭靈粉塵劑,每667m2lkg。采收前7天停止用百菌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