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蘋果桃小食心蟲為害蘋果、梨、棗較嚴重。為害蘋果等仁果幼蟲多由果實胴部蛀入,蛀孔流出淚珠狀果膠,俗稱淌眼淚,不久干涸呈白色蠟質粉末,蛀孔愈合成一小黑點略凹陷。幼蟲入果常直達果心,并在果肉中亂串,排糞于隧道中,俗稱豆沙餡,沒有充分膨大的幼果受害多呈畸形、俗稱猴頭果。為害棗、桃、山楂等多在果核周圍蛀食果肉,排糞于其中。被害果品質降低,有的脫落,嚴重者不能食用,失去經濟價值。
【危害作物】:蘋果、花紅、海棠、梨、山楂、榲桲、桃、李、杏、棗、木瓜等。
【病原】:北方年生l-2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結冬繭越冬,在樹干周圍一米范圍內3-6厘米以上土層中占絕大多數。越冬幼蟲出土期,因地區、年份和寄主的不同而異,出土盛期一般在5月下至6月中旬,有時延續60多天,雨后土壤含水達10%以上進入出土高峰,干旱推遲出土。越冬幼蟲出土始期與溫度有關,出土前一旬平均氣溫一般為16.9℃,地溫為19.7℃。越冬幼蟲出土后,一天即可做成紡錘形夏繭,在其中化蛹,蛹期半月左右,6月中旬陸續羽4L,至7月上旬或8月中旬結束,羽化交尾后2-3天產卵,散產,仁果類樹多產于萼洼處,棗樹多產于葉脈分杈或梗洼處,每雌產卵高者可達百余粒,一般40-50粒,產卵對蘋果等品種有明顯的選擇。成蟲壽命6-7天,晝伏夜出,無明顯趨光性,卵期一周左右,孵化后多白果實中、下部蛀入果內,不食果皮。幼蟲為害20-30天老熟脫果,入土結冬繭越冬。8月下旬以后脫果者只發生一代,7月下旬以前脫果者發生2代。棗和梨樹上只發生一代,并比蘋果遲20天左右。幼蟲天敵有齒腿姬蜂和甲腹繭蜂。
【預報預測】:(1)越冬幼蟲出土期測報:一是選上年發生嚴重的樹5株,(或于秋季采收時取大量蟲果堆放測報樹下,幼蟲脫果后收取蟲果),于越冬幼蟲出土前,將樹盤整平耙細,篩上一層細土,在距樹干60厘米范圍內,均勻放瓦片15-20片。開始每2-3天檢查一次,有無出土幼蟲或夏繭,記數后將蟲取出,發現有幼蟲之日即幼蟲開始出土期,此后每天上午檢查一次,若天天都有幼蟲出土,且數量日趨增加,表示幼蟲開始進入出土盛期,只需一次施藥的果園,應立即進行地面施藥。或用性誘劑掛于田間,根據果園大小,掛2-4個,置誘芯于水盆上,掛在樹北側高1-1.5米的外圍枝上。每天定時檢查一次,記載所誘桃小成蟲數,將蟲撈出,當第一次誘到成蟲時,應進行地面施藥。(2)調查卵果率,即當性誘劑誘到第一頭成蟲后(未進行性誘者,一般自7月中旬開始),每5天查一次卵果率。調查卵果可采用定果調查,即選主栽品種5株,均勻分布園內,每株按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高約1.5米處,每方位定果20-40個,5天查卵一次,記數后將卵抹除,當累計卵果率達2-3%時開始樹上施藥。也可隨機調查,即不定株,也不定果,每次隨機取果調查,一般抽查總株數3-5%,1000-3000株者抽1%,3000株以上者抽查0.5%。每株仍按上述5個方位連續取20個果(每株百果),記錄卵數,五天調查一次,當一次調查卵果率達1%時,樹上開始施藥。如人力不足,每次至少應調查5株以上為宜。
【防治方法】:
對此蟲防治欲得最佳效果,關鍵是做好測報工作,采取樹下防治為主,樹上防治為輔,人工與藥劑防治相結合的策略。(1)有條件的地區可進行果實套袋,于產卵前套完,9月上旬去袋,可防治多種食果害蟲,獲得無農藥果實(綠色食品)。(2)越冬幼蟲出土盛期后,在樹冠下培土6-9厘米,或樹冠下覆蓋地膜,防止成蟲出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