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植株矮化、黃化,葉片上出現褪綠線紋或花葉并伴有壞死斑,莖上也有壞死條紋并可擴展到枝端。成熟果實黃化,伴有同心環或壞死條紋。
【病原】:番茄斑萎病毒,屬病毒。粒體近似于等軸對稱,直徑約70-90nm,基因組為RNA,外面有明顯的界膜,膜的外層似由5nm厚的一層均勻的刺狀突起組成。粒體含有20%左右的類脂,7%碳水化合物,5%的RNA。純化的病毒粒體有時出現尾狀擠出物。該病毒是化學和物理特性最不穩定的植物病毒之一。在汁液中熱鈍化點為40—60℃,室溫下體外保毒期2—5小時。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毒通過煙薊馬、西方花薊馬、煙褐薊馬等自然傳播,若蟲能獲毒,成蟲不能獲毒,但只有成蟲能傳毒。因此介體在若蟲階段由病株上取食而到成蟲階段才能傳播。介體獲毒后22-30天后侵染力最強,但是有的介體終生保毒,它們不能把病毒傳給后代。此外,種子可帶毒,進行遠距離傳播。北京已發現西花薊馬常把整個溫室的甜(辣)椒傳上番茄斑萎病毒,致甜(辣)椒嚴重發病,應引起生產上的重視。
【無公害防治法】:(1)選育抗病品種,水選后播種。(2)發病地區要及時鏟除苦琚菜、野大麗花及田間雜草。(3)青椒苗期和定植后要注意防治媒介昆蟲——薊馬,由于薊馬獲毒后需經一定時間才傳毒,因此使用殺蟲劑治蟲防病十分重要,噴藥時最好噴到莖基部把生活在根際部的蛹殺滅效果更好。梅雨季前用藥1—2次,以后薊馬增多,隔10天左右1次以消滅媒介昆蟲,可大大減少該病的發生和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