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茄子紅腐病的發病因素 |
【危害癥狀】:主要危害地上部或莖基部及果柄,初病部變褐,皮層腐爛,表皮內外生有粉紅色霉狀物,致植株黃化、矮小或萎凋后死亡,一般不落葉。 【病原形態特征】:Fusarium moniliforme P var.intermedium Neish et Leggett稱串珠鐮孢中間品種,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在PSA培養基上生長快,子座黃色至肉色,氣生菌絲白色至淡粉紅色,具大小兩種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新月形略彎,向兩端漸尖削,頂端略鈍,另1端較銳,具隔膜2~5個;大小24.8~52.8×2.7~4微米。小型分生孢子串球狀,單胞、無色,長橢圓形或紡錘形,大小5.3~19.8×2.5~3.6微米;無厚垣孢子。有性態不清楚。病菌發育最適溫度為25℃,致死溫度54℃6分鐘,對陽光抗力強。 浸染途徑:病菌以菌絲、分生孢子在病株上、種子上、病殘體上及土壤中越冬,翌年,苗期、成株均可染病,種子發芽時,分生孢子萌發,長出芽管,從傷口侵入,引起發病。適溫22~28℃,在發病期間降雨多,相對濕度大易發病。 【發病因素】: 1種植密度大、通風透光不好,發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抗性降低易發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間病殘體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從生的田塊,植株抗性降低,發病重。 3種子帶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機肥帶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殘體的易發病。 4地勢低洼積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濕易發病,高溫、高濕、多雨、日照不足易發病; 5大棚栽培的,往往為了保溫而不放風、排濕、引起濕度過大的易發病 6陰雨天或清晨露水未干時整枝,或蟲傷多,病菌從傷口侵入,易發病。 【防治方法】: 一、農業防治: 1播種或移栽前,或收獲后,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原和蟲原。 2選用排水良好高燥向陽地塊育苗,苗床選用無病菌新土,育苗前床土充分晾曬。 苗床要選在背風、向陽、高燥、排灌方便的地方,選無病土做營養土;營養土中的有機肥要充分腐熟;營養土在使用前,最少要曬三周以上。 3和非本科作物輪作,水旱輪作最好。 4選用抗病品種,選用無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種子須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 5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后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濕氣滯留,降低田間濕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6適時早播,早移栽、早間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時中耕培土,培育壯苗。 7育苗移栽,苗床床底撒施薄薄一層藥土,播種后用藥土覆蓋,移栽前噴施一次除蟲滅菌劑,這是防病的關鍵。 8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蟲嚴重的田塊,在播種前撒施或溝施滅菌殺蟲的藥土, 9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不用帶菌肥料,施用的有機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殘體。 10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于減輕病害。。 11地膜覆蓋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12避免在陰雨天氣整枝;及時防治害蟲,減少植株傷口,減少病菌傳播途徑;發病時及時防治,并清除病葉、病株,帶出田外燒毀,病穴施藥或生石灰。 13大棚栽培的可在夏季休閑期,棚內灌水,地面蓋上地膜,閉棚幾日,利用高溫滅菌; 14高溫干旱時應科學灌水,以提高田間濕度,減輕蚜蟲、灰飛虱危害與傳毒。嚴禁連續灌水和大水漫灌。 二、生物防治:施用5406菌肥,可減輕發病。 三、化學防治: (一)土壤消毒: 定植時采用10%放線酮適量與土混勻后撒入定植穴,后定植,可減輕發病。 (二)發病初期噴淋: 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60%防霉寶超微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 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
相關作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