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稱】:番茄菌煤霉病
【番茄菌煤霉病癥狀特征】: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及莖。葉片染病背面生淡黃綠色近圓形或不定形病斑,邊緣不明顯,斑面上生褐色絨毛狀霉,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霉層擴展迅速,可覆蓋整個葉背,葉正面出現淡色至黃色周緣不明顯的斑塊,后期病斑褐色,發病嚴重的,病葉枯萎,葉柄或莖也常長出褐色絨毛狀霉層。
【番茄菌煤霉病發病規律】: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隨病殘體在地面上越冬。翌年遇適宜條件菌絲體產出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傳播,形成初侵染,后又在病部產出分生孢子,成熟后脫落,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病菌生長最適溫度27℃左右,最高37℃,50℃經10分鐘致死。高溫高濕易流行。廣東、廣西4—5月,湖南、湖北6—7月,氣溫高于25℃,遇雨或連陰雨天氣,特別是陣雨轉晴,或氣溫高、田間濕度大利于分生孢子的產生和萌發,田間始見發病或迅速擴展甚至流行。
【番茄菌煤霉病防治方法】:
(1)發病重的地區應選用抗病品種或抗病力強的雜一代,如中黑94、古巴、蘇19、粵農2號和勝利1號等品種。
(2)保護地做好生態防治。露地選擇通風、遠離保護地番茄的高燥田塊栽植,深溝高畦,適當密植,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提高菜株抗病力。
(3)發病初期及時噴灑40%多·硫懸浮劑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濕性粉劑可500倍液、50%混殺琉懸浮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一1500倍液、65%甲霉靈或5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9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