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業內大咖深度解讀:一號文件中的“農資機遇” |
來源:農資導報 2021-2-27 8:50:00 |
2 月21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印發,這是新世紀以來連續發出的第十八個中央一號文件,不僅對我國“三農”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給農資行業也賦予了新的使命和機遇。結合相關話題,《農資導報》特刊發業界人士的點評和解讀,以饗讀者。 找準新坐標: 融入鄉村振興戰略 【原文】 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點評】 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認為,今年的一號文件突出了三大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高質量發展、糧食安全。這幾個方面對我們農資行業都帶來了重要的積極影響,也將帶來很大的發展機遇。農業要增產,就需要更多的肥料;要提質,就需要更多的專用肥料;要綠色發展,就需要更精準的配方,減少浪費;農業要高質量發展,要減少碳排放,這就要求我們無論從農資生產環節還是使用環節,都要強調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 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符純華認為,文件給農資行業帶來的影響和機遇是重大而深遠的:第一,把糧食安全提到新高度;第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未來環境友好型的農資產品規模會持續增長;第三,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農資企業在服務領域大有作為;第四,農業高質量發展為高質量農業社會化服務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第五,現代智慧農業是發展趨勢。 金正大集團副總裁翟際棟認為,隨著推進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的不斷深入,發展壯大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智慧農業,給農資行業的綠色、安全、環保生產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肥、藥的減量增效,農資產品既要增產又要養地,要求農資行業無論在生產、施用、服務等環節都要有更高的科技含量,這無疑對分散的農資行業是個巨大挑戰。為適應新的發展要求,農資行業的進一步深度融合可能在所難免。具有科技研發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能為“三農”提供系統化、集約化服務的農資企業,將成為未來市場競爭的王者。 安徽輝隆瑞美福農化集團總經理丁小龍認為,文件給農資流通行業帶來機遇和挑戰,未來農資流通企業應從如下方面發力:一是繼續以技術營銷為本,加強在糧食主產區的深度布局和持續服務;二是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研制生產高效、低毒、環境友好型肥藥產品;三是建立鄉鎮農事服務中心基層網點,全力推動產業鏈綜合服務模式構建;四是以強強聯合方式,加入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市場,充分適應信息化時代潮流;五是進一步發揮金融服務優勢,切實解決農戶資金難題;六是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轉型力度和資金投入。 鎖定主戰場: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原文】 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十四五”時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水平。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 【點評】 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會長陳生斗認為,過去農資行業為我國糧食生產十七連豐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后農資行業將在保障糧食安全上大有作為。一是大力調整產品結構。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擴大適銷對路產品生產。二是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研發生產節本降耗、綠色安全的新型農化產品,促進糧食生產提質增效。三是切實加強農化服務。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能力,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踐行新使命: 守住耕地數量質量紅線 【原文】 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 【點評】 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副司長陳章全認為,耕地保護制度主要從四個方面來構建:一是管控制度;二是建設性的保護;三是激勵性的保護;四是耕地占補平衡。黑土地被稱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我國的黑土地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四省區,有4億畝左右,占全國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一,糧食總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黑土地“變瘦”就是有機質含量下降,現在提出治理它,具體做法包括:一是推動地方立法;二是依托正在實施的一些政策,探索如何綜合治理;三是推動侵蝕溝的治理,將工程、農藝、生物綜合性措施組合起來,這需要一個過程。 錨定大目標: 持續推進藥肥減量增效 【原文】 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產品和技術。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全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和農膜、農藥包裝物回收行動,加強可降解農膜研發推廣。 【點評】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原主任、華中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宋洪遠認為,全國農藥施用量1991年是77噸,2019年是139萬噸。截至2020年底,我國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已順利實現預期目標,化肥農藥施用量顯著減少,利用率明顯提升。經科學測算,2020年我國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達到40.2%,比2015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農藥利用率達到40.6%,比2015年提高4個百分點。由于過量使用化肥,對土壤的質量帶來了影響,由于過量施用農藥,可能對農產品質量有影響,所以我們要由過量變為適量。化肥如果一粒不用的話,農作物的產量就會先下降;農藥如果不用的話,作物和蔬菜的品質就無法得到保障。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化肥、農藥科學使用至關重要,一定要整體兼顧。 構建新模式: 探路農業社會化服務 【原文】 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發展壯大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投入品、技術、裝備導入小農戶。 【點評】 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符純華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為高質量農業社會化服務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文件中提到扶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種植主體,對農資企業的服務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服務能力是打造企業影響力的重要環節。特別是伴隨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規模的不斷擴大,要求農業社會化服務更高效精準。未來誰能掌握先進產品、種植技術、產品資源、金融資源等,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話語權。 搶灘新賽道: 試水智慧農業 【原文】 發展智慧農業,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滿足農民就業創業需求,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與技能培訓,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深入開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支持高校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服務。 【點評】 陜西富鉀農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堃介紹,公司從2015年至今一直在農村搭建“富鉀DT智慧店”,功能涵蓋優質高效投入品提供、農資電商、不二果生鮮收購、不二果園種植技術培訓、富鉀農民大學教育等。2021年一號文件給了團隊強大的信心和支撐,未來會將“富鉀DT智慧店”覆蓋到更多的縣及鄉鎮,讓DT智慧聯盟服務更加廣泛化、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 北京韋加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吳慶廣介紹,公司致力于建設數字農業產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和優勢單品大數據平臺,一方面,建設集“5G+農業”專網、農用無人機設備研發生產、農機管理、農業物聯網設備生產與應用、病蟲害測報、綠色智慧農場種植方案、新型營銷模式、農業職業教育、大數據展示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未來面向全國輸出無人農場樣本和上行電商營銷模式體系;另一方面,發揮數字農業產教融合基地平臺的作用,吸引國內知名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綠色農業服務組織、有關高等院校、各個農業類國家中心、阿里、京東、拼多多等互聯網巨頭加入。 大疆農業市場總監樊文澤介紹,一號文件提及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公司關注的重點。當跨過機械化階段后,農業生產要攻克的另一座高山是智能化、精準化、數字化。農戶進行生產管理的依據不再是單純的經驗,而是農田里一個一個的傳感器、攝像頭和匯總分析數據的AI系統;執行生產管理的也將是無人拖拉機、無人收割機等。讓智能裝備走向田間地頭、上山下鄉,應當成為科技企業的使命。 順應大趨勢: 打造品質農業 【原文】 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鼓勵發展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飼料,穩定大豆生產,多措并舉發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 【點評】 新洋豐力賽諾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文勝認為,農資企業在產品設計上,不僅要關注作物營養,還要關注賦予作物營養的土壤。為此,力賽諾推出土壤改良系列、品質提升系列產品,真正讓農民邊種地、邊養地,推進綠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推廣服務方面,瞄準國家地埋標志性作物區域開展種植農匠活動,推動區域優質農產品建設。 金華市金土地農資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建設認為,一號文件給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對農資人來說既要看到商機,也面臨著挑戰。一號文件要求既增加面積,又增加投入,這就意味著必然增加對農資產品的需求。從挑戰角度看,農資企業要盡快適應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在品質農業上積極作為,因為種植結構決定了農資產品結構,種植面積決定了農資產品需求量。 |
相關閱讀 |
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辦法今年5月1日起施行 |
中國農農業綠色發展六大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
土地全托管,實現規模化種植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