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免费看国产曰批40分钟,少妇三级全黄,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盤點2020農資行業十大關鍵詞!
來源:農資與市場    2020-12-24 8:37:00
    

    仿佛今年比往年過得都要快,眨眼的功夫一年就要過完了。

    我們復盤這一年,發現有很多的變量在里面。

    這一年,有眼淚,有驕傲,更有在逆境中突圍的勇氣和探索。

    這一年,不確定性已經變成了常態。

    但是,疫情和不確定性更是打破中國原有行業結構的力量。

    這一年讓更多人學會了與不確定性共處。

    這一年,星辰大海的探索從未止步。

    服務商們有了更多的想法和行動,在新技術、新營銷上有了更多的動作。讓優果優價不再僅僅是一個停在口頭的詞語。

    資源型企業發展勢頭更為強勁,純營銷型企業優勢漸弱。農藥行業集中度繼續提升,世界農藥TOP20中國占了11個席位。企業的產品開始更趨向獨特性、功能性,大多數企業都找到了自己在行業的生態位。

    盤點2020年,我們選了:不確定性、漲漲漲、(化肥/農藥)免登記、失速、增效劑、智慧農業、增長黑客、后浪、并購、可持續發展等十個關鍵詞來記錄市場的變化。

    我們也在表明:最好的時代已經開啟,每一個奮進者都會有自己的收獲。2020的所有過往,你我記得,時光記得。

盤點2020農資行業十大關鍵詞!

    一、不確定性

    關注:疫情、不確定性、改變

    今年的熱詞當屬“不確定性”。

    每天睜開眼就有無數不確定性閃襲而來。

    D23中國農化行業領袖年度智慧峰會之后,業內人士見面聊天談的都是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不是今年獨有,但是卻在今年表現得更加明顯。

    若要追溯“不確定性”一詞來源的話,來源有兩個:經濟學和物理學。

    經濟學中,不確定性指的是,經濟行為者在事先不能準確地知道自己的某種決策的結果。

    在物理學中,不確定性指的是,量子力學中量子運動的不確定性。

    去年我們都說“太難(南)了”,今年幾乎沒人再說這一句話了。難道今年不難了嗎?當然不是。當“難”成了普遍性問題或者成為常態的時候,就不再是難題了。

    疫情驟至,黑天鵝事件頻發,行情的難以捉摸,市場的變數等等,讓今年更加不確定。

    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把大家都打懵了。

    行業雖然受疫情的打擊不是很大,但是疫情的確也催化了行業的變革。

    首先是庫存和物流方式的思考。

    近年來,由于運力提升,以及各大企業全國布局已成,或者有分公司或者有前置倉,基本上農資都是朝發夕至,所以經銷商大多習慣了不提前備貨,習慣了隨用隨發,不占倉庫。

    疫情初期,交通受阻,運輸成本上升,企業成品脹庫,產品法下沉到基層市場,缺貨!

    時至5月,又因為3-4月屯貨太多,很多經銷商又面臨是否要甩貨的窘境。

    市場最大的不確定就成了“貨”。

    今年年初的不確定性給大家上了一課,究竟合理的庫存該是多少?如何合理消化庫存?

    未來,這種不確定性是否仍在?誰也給不了確定的答案,更多人已經默默地將與不確定性長期共存寫上了計劃。

    再者,市場活動的方式變了。

    出不了門,見不了面。就意味著三會(農民會、示范觀摩會、促銷會)開不了,讓農資這個對“面見”比較依賴的行業著實有些凌亂。

    好在慢慢地大家都通過直播、連線、群等方式線上溝通,各地物流相繼開放后,及時補貨,并沒有耽誤春耕的農時。而這些新的方式,逐漸成了企業慣用的方式。

    有人說,疫情,不只是一場疾病,更是打破中國原有行業結構的力量。

    我們要學會的是與不確定性長期共處,并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二、漲漲漲

    關注:主糧上漲、糧食安全、農資投入品漲價

    縱觀2020年,國內糧食市場關鍵詞:漲。

    國內部分主糧上漲幅度較大,根據中儲糧(1-10月)谷物收購價格指數同比變動顯示,小麥同比增長2.85%,玉米30.40%,早秈稻8.43%,中晚秈稻9.51%,粳稻4.51%。

    受草地貪夜蛾、沙漠蝗蟲、水旱災害等影響,可能導致糧食或農產品減產,今年國際糧食市場整體大幅波動。我國農產品進口來源或存不確定性。

    這些都使國內糧食安全重要性進一步凸顯,這也成為糧食漲價的主要原因。

    此外,今年部分農資產品也出現了漲價潮。

    早期漲價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導致原料供應緊張,運輸成本上升,開工率也較低。漲價也并非各地都是,主要集中在局部地區并呈現階段性上漲的態勢。

    當時正值春耕之際,北方冬小麥和南方水稻都到了用肥旺季,山東、河南、陜西、蘇皖以及遼寧、吉林、河北等地農民采購尿素積極,導致價格一路上漲,上漲幅度每噸幾十元到一百元不等。

    其實,農資的生產和使用本來有明顯的季節性,行情規律是“冬藏春動”,一年中價格最低的時候是四季度,一二季度的價格一般也都是高的。

    經過一段時間高位之后,大部分品類回落,但與往年相比大部分農資產品依然是上漲的。

    其主要原因還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如2020年12月,9種原藥上漲,溴蟲腈、乙螨唑、己唑醇、嘧菌酯等漲幅較大。其中,97%溴蟲腈每噸上調了5000元,達27.5萬元/噸;98%嘧菌酯每噸上調了5000元,達23萬元/噸。

    當然環保、安全嚴查也是農資產品漲價的原因之一。

    農業產業鏈內各環節之間更多是博弈關系。農資產品只是種植產業鏈條中的一個板塊,且在種植總成本中農資占比持續下降。

    無論是大農戶還是普通農戶對漲價還是十分敏感的,即便是多了十元,他們都會考慮要不要購買。

    原料和成本,是企業關心的問題,消費者一直只關注價格和效果。

    況且,現今市場上農資產品種類,可替代性很強。

    其實無論是農產品,還是農資產品,漲跌都是市場的常態。而漲價絕對不是拉動企業銷量增加的籌碼。如何幫助種植戶解決種植痛點,怎樣保障農民真實的提高收入才是根本,也是企業轉型期間要始終考慮的問題。

    三、免登記

    關注:肥料免登記政策、農藥登記審批綠色通道、釋放市場主體活力

    今年農資行業最利好的政策莫過于化肥農藥免登記政策(通俗稱呼)了。

    2020年9月13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國發〔2020〕13號)。

    其中有兩項規定同行業有關:

    1.取消新農藥登記試驗審查事項行政許可,改為備案。

    2.取消七類肥料(含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農用氯化鉀鎂、農用硫酸鉀鎂、復混肥料、摻混肥料)登記,改為備案。

    取消登記,意義深遠。

    取消登記可以進一步減輕肥料企業的負擔,有利于改善營商環境、釋放市場主體的活力。

    實施農藥登記審批綠色通道管理措施,在確保產品高效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生物農藥、高毒農藥替代產品、特色小宗作物用藥登記審批進程,促進農藥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發展。

    我國肥料登記制度可以追溯到1989年,期間也一直在精簡行政許可,2015年以來,順應行政審批改革要求,肥料登記審批手續多次簡化。

    我國肥料登記管理制度的變遷

    1989年9月,原農業部根據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發布了《關于肥料、土壤調理劑及植物生長調節劑檢驗登記的暫行規定》,對除免于登記的14個品種外的所有肥料實行檢驗登記制度。

    1993年7月實施的《農業法》規定了肥料等農業生產資料的登記或許可制度。

    1997年,《農藥管理條例》及實施辦法實施后,植物生長調節劑改按農藥管理,不再執行肥料、土壤調理劑的檢驗登記制度。

    2015年9月起,部級肥料登記實施網上申報;

    2016年2月起,不再要求申請人進行肥料安全性評價試驗和肥料產品檢測;

    2017年元月起,取消肥料臨時登記制度。

    2020年,取消七類肥料的登記,改為備案。

    不再備案是否就意味著不再監管?

    其實,登記制改為備案制,對肥料、農藥的管理并不會放松,市場監管力度勢必要加強。

    我們看到,農藥、肥料都出臺了相應的監管措施。“建立健全新農藥登記試驗/部分肥料產品備案制度,建設全國統一的在線備案平臺,對不按要求備案的要依法設定并追究法律責任。”

    我們期待未來會有更好的行業秩序,更好的商業環境。

    四、失速

    關注:增長停滯、失速、生長

    任何一個品類,任何一個企業,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后的增長形態都將呈“S曲線”。

    而一旦企業到達失速點,深陷“增長魔咒”,無論你多么努力,也不能取得進步。

    毋庸置疑,增長停滯是當今企業面臨的最危險、最迫切的難題之一,對于任何規模、任何行業的企業來說都是如此。

    我國農資行業已然失速,總結以下,大抵是:“需求失速”“產品失速”“技術失速”。

    首先,需求失速。

    隨著2015年農業部制定了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方案,2017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推行綠色生產方式,2020年“十四五”要將綠色、高質量發展從理念轉向實質性行動。

    此外,普通消費者將無化種植(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的種植方式)和農產品高品質、健康組成一組標簽。在種種壓力之下,肥料、農藥需求端也失速,近幾年肥料、農藥的使用量不斷減少。

    然后說產品失速。

    現在農資產品登記證總數多,產品種類也非常多,競爭越來越大。截至2020年11月底,農藥登記證數量41766個,各種特種肥料登記證數量21447個。

    但總體上近幾年,農藥、特肥、藥肥等新增登記證數量越來越少。

    以農藥為例,我國獲得正式登記的農業用途農藥較過去5年顯著減少。2018年新增登記證數量為4326個,而2019年新增登記證僅為264個。

    而近幾年大火的特肥也面臨同樣的困境,自2018年達到頂峰之后,2019年新增登記證數量急速下降。

    再說技術失速。

    新化合物研究成本越來越高、登記風險和登記成本顯著增加,新有效成分上市數量以及我國每年新增農藥產品登記證數量減低。

    不僅開發先導產品的成本在不斷提高,而且需要篩選的化合物數量穩步增長,耗時也延長了很多。

    登記1個農藥新有效成分平均需要合成及進行生物學研究的新化合物數量增加至16萬個,從發現到上市平均耗時也上升至11.3年。

    在失速的大背景之下,一定會帶來存量博弈。

    在原有產品、技術、需求上已經無法增長,一定要發現新領域、新機會、新需求,用生長代替增長,才能突破增長魔咒,在變化環境中不斷發展。

    五、增效劑

    關注:產品風口、增效劑品類、生態位

    在每一個有限游戲內,都存在一個產品的風口,都有一批優勢的企業出現。肥料、農藥莫不如是。

    今年增效劑類企業成了亮眼的存在。

    和很多創新不同,增效劑這個細分行業卻是發軔于中小企業。

    很多人覺得增效劑產業今年突然爆發了。

    其實,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跡象可循。增效劑企業一直在巨頭的視野盲區里悄悄地生長,積聚巨大的能量和能力。

    增效劑行業的發展,其實就像克里斯坦森談到的“動機不對稱”,他們關注的市場和大企業關注的市場不一樣,并且當時這個細分市場盤子較小,他們在邊緣之邊緣找到了適合生長的生態位。

    為何增效劑能大發展?因為作為增值肥料增值載體的增效劑,他們或者是天然物質或是植物源的,以海洋生物提取物、腐植酸類、氨基酸類、微生物代謝物通過制備技術制成。具有生物活性,不但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環保安全。

    這在內卷的行業,算是一股清流了。

    為何“內卷”在今年突然流行?就是“大家都不去創造新價值,而是想辦法搶存量。”

    如何突破內卷?行業給出的答案就是,洞察用戶需求,在成熟的市場中創造新的需求來源,不斷打造產品力,創造新價值。高質量綠色發展是前提。

    對于已經到了產品功能競爭階段的肥料行業而言,無論是大肥企業還是特肥企業,差異化已經成為占領市場,在無限游戲中持續保持優勢的密碼。所以,增效劑的作用不言而喻。

    要想生長,就得協作。

    一批優質增效劑類企業在今年脫穎而出,高調進入大家的視野。

    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所研究員趙秉強強調,增值肥料是新一代綠色高效肥料產品類型,當前我國增值肥料產量居全球之首,未來五到十年,增值肥料將在我國成為新常態、新業態。

    雖然新興行業看上去條條大路通羅馬,實際上也密布陷阱、步步驚心。

    有業內人士指出,多種肥料增效劑功能協同作用是趨勢;理化性質穩定的超高活性肥料增效劑會成為主流;合法的高性價比的肥料增效劑是行業最重要的需求。

    誰說小品類沒有未來?正像德魯克所言,“小企業的成功依賴于它在一個小的生態領域中的優先地位。”找到并運營自己的生態位,就是生長的最佳途徑。

    六、增長黑客

    關注:直播、傳播的出新、重構人貨場

    企業最關注的是增長,沒有增長,就沒有生命。

    以有限的資源獲得最大限度的成長,更是企業夢寐以求的。

    增長黑客是熱門的商業方法論,其核心是找到行業的核心供需失衡,然后想辦法解決。通過創造性的方法,科學的數據分析工具,可以用極低的費用在短時間內吸引數以百萬計的用戶。

    增長黑客說白了就是用數字化運營的方式,低成本實現爆發式成長。花小錢辦大事。

    《天下無賊》有一句話,“我最討厭你們這幫打劫的,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所以,不但要增長,還要有武德。

    這也是為何一大批互聯網大佬做社區買菜,不被輿論看好的原因。

    行業今年有一波操作猛如虎,也暗合了增長黑客的方法。

    用直播實現用戶增長:激活、獲客、認知、品類、分銷、拼團砍價、體驗、背書、品牌、利他、推薦、存留。

    當直播成了風口,誰不想從風口中分一杯羹?請強援是一個方法,企業員工的深度入場是基礎。

    有些企業的直播已經常態化、職業化、崗位化了。

    很多企業開辟了直播新渠道,員工定崗,也有老板親自上場的。有人戲稱,每一個老板都是主播。

    農資行業的數據目前還不得知,但我們能看到,有些原來可能不是很熟悉的人突然占到前臺,在帶貨方面做得還不錯。當然,行業尚不可能出現像格力董明珠那樣強悍的帶貨能力——341億,但是我們不能不感慨——銷售渠道的舊格局正在瓦解。

    直播,正在重構人、貨、場。

    從“人找貨”向“貨找人”變遷,渠道競爭格局迎來重塑。

    從原來“既定的渠道流通”到以“人為中心,在用戶畫像基礎上挖掘用戶需求,以靈活的場景引導、吸引用戶購買”過渡。

    從“消費者主動要”,到“告訴消費者應該買什么”過渡。

    企業直播+業務布局向全領域展開,很多企業都是潤物細無聲地在做一些改變。

    我們可以看到,新朝陽、農大肥業、佐田氏等企業視頻號在用更加靈活的場景,引導、吸引用戶購買;新洋豐、糖化利用企業構建的直播矩陣,生態聯動以提升直播和服務效能。

    很多經銷商開通快手直播賣貨,當然產品優劣不一,成交量也不一。

    單一賣貨并沒有那么容易,應該說農資這個行業的專業性相對較強,并且常規的農資購買后可能需要其他后續的服務(打藥、種肥同播等),若涉及跨區域,網上購買就很難享受到這些服務。

    但是,精準的定位,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算是直播中比較亮眼的,未來也比較有潛力。

    像淘寶上一些專業做家庭園藝的店鋪,他們會瞄準家庭種植者,每一天的直播中,賣花卉的同時,講花卉的營養和防護,所以小包裝的肥料和農藥的銷量并不少。

    還有一些就是提供解決方案類的,很多經銷商直播會走這個套路。

    像姜大光、梁巍等,他們直播的時候,會解決用戶遇到的問題,也會講作物的管理技術以及他們獨有的管理方案。他們都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即便是不在網上購買,也會在線下成交。

    直播帶貨,可以最大限度地讓用戶增長。

    更多企業選擇的是通過“精準匹配+個性化呈現”獲客,通過“懂用戶、有粘性”進一步存留新增用戶。云圖控股的《我要找到你——尋找最幸福經銷商》,將年會優秀經銷商的展示拍成了微電影,用笑點滿滿的創意,星爺無厘頭似的表達,詼諧有趣,迅速在業內圈粉。

    湖北祥云的“祥云嫂”憑借農家50歲老阿姨/小姐姐的親民身份以及幽默逗趣的表演,有節奏的語言展示祥云品牌,在抖音等平臺也收割了一批粉絲。

    當然,行業的增長黑客遠不止這些。

    未來,可能會涌現更多的大IP,大流量。但是,這種做法,值得肯定。

    就像提出增長黑客概念的肖恩·埃利斯說的那樣,設計新的方法以尋找并獲得新客戶,從客戶身上學習,以優化客戶定位,擴大客戶群并提高營銷投入的效益。

    使用增長黑客方法,算是一大創新亮點。

    七、智慧農業

    關注:高質量、高效率、高效能、方便快捷、人性化

    智慧農業以智慧生產為核心,將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

    智慧農業具有先進的生產工具(智能化設備)、高質量、高效率、高效能、方便快捷、人性化等典型特征,可以因時、因地、因人促進農業生產,可以填補農業勞動力的缺口,還能更精細化的配置農業生產者資源。

    如今,智慧農業已經成為當今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大趨勢,也是目前農資行業的一個風口。

    何況,智慧農業市場規模巨大。據預測,2020年我國智慧農業潛在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175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4.3%。2025年全球智慧農業的市場規模將接近700億美元。

    當下,我國智慧農業目前有四大應用場景:數據平臺服務、無人機植保、農機自動駕駛以及精細化養殖;應用的主要技術包括智能傳感器系統、智能農業裝備、智能無人機、智能機器人和云服務軟件系統。

    然而,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智慧農業還處于初級階段,還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和挑戰,如土地不集中、組織散小、人才缺乏等問題。

    但也就意味著我們的上升空間非常大。而具有創新思維的科技企業和資本的嗅覺是最敏感的。

    近幾年,更多科技公司、資本市場加入到智慧農業的布局中來了,這些企業為農業創造的價值也不可估量。2020年11月,極飛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輪12億元融資,這是目前中國農業科技領域最大的一筆商業融資。

    此外,智慧農業相關企業未來還是依托商業模式創新,才可以實現技術的價值。

    目前已經有很多農業物聯網公司開始跳出技術和硬件盈利模式,正在從技術延伸至整個產業鏈,而是為農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或者推動產業化裂變,成為整個農業產業的變革者和參與者。比如,極飛科技與阿里打造未來農場、科百科技組建萊蕪科百智慧農業產業園、森禾智慧農業打造玉米產業模式。

    當然,我們也看到傳統農資企業紛紛積極擁抱科技公司,他們建立聯盟,充分發揮綜合優勢和獨特作用,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比如中化農業與阿里的合作。

    盡管中國智慧農業起步晚,還依然處在初級階段;但我們深信,中國智慧農業即將迎來大爆發的黃金時代。

    八、后浪

    關注:標簽、行業賦能者、新物種、作物服務商

    五四青年節前夕,隨著Bilibili“獻給新一代的青年”宣傳片《后浪》的走紅,“后浪”一詞再次強勢入耳。

    長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掀起,前浪還在。

    其實,有時候,前浪和后浪未必在同一個沙灘上。

    有“前浪”的開拓探索與引領,“后浪”更容易循著軌跡走向成功。

    我認為,前浪、后浪不應該只以年齡劃分,更要用行為劃分。

    因為有的人即便年齡尚青,卻一直茍且,得過且過,市場稍微波動就丟盔棄甲。

    而有的人雖然不再年輕,但是他們一直堅持長期主義,堅持創造新價值。有一分熱,就發一分光。

    對于農資行業而言,我更愿意將后浪比作那些行業的新物種,奮斗的行業賦能者、成功轉型的服務商。

    后浪奔涌在農資服務河流中,是勇敢、無畏、充滿動力的。

    長者拓寬航道,年輕人奔涌向前,不畫大餅,只做拼圖。為行業賦能,不與行業爭利。這就是行業向上的力量。

    我們有目共睹,這兩年有更多的年輕精英加入農資行業,并且逐漸走向前臺。

    D23中國農化行業領袖年度智慧峰會上一場經銷商對話中,年輕一代和長者攜手給我們帶來一場精采的對決。青島及地象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于利寧說,前輩們不應該被叫做前浪,因為前輩們都很前衛,能把握住所有的熱點,并且能跟著市場的步伐不斷進化。

    年輕的西安集佰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亞強也表示,前輩們開拓出很多經驗值得敬仰,為了做好特肥,他還特意前往四川大合錦去學習。

    不止年輕的人在學習,年長的也在不斷迭代,持續生長。

    我們熟識的趙堃、楊世超、王占山、姚吉強、楊春華等人,無一不在不停迭代、創新,從農資起步,然后到專注某一作物,再到全程的解決方案,再到農產品品牌的打造。

    他們的持續領航,給了行業一個借鑒的路徑。倒不是說鼓勵大家都要去做農產品品牌,而是當作物成了我們的服務主體的時候,我們需要更懂作物,需要繼續下沉。

    “當前行的腳步踏上時代的浪潮,定會改變農業舊環境,開創種植新時代……在帶領社員致富的路上,你們腳下有泥,眼里有光。”這是張祥在金豐公社三周年的演講。

    那些努力、勇敢向前,且推動行業進步的力量,他們,都是后浪!

    他們在改變著這個行業。他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他們。他們用責任和擔當讓“標簽”有了新意!

    九、并購

    關注:并購、整合

    并購依然是巨頭入局以及布局的重要手段。

    10月黃金國慶期間,美國先鋒公司、先正達集團先后宣布收購阿坤納斯、瓦拉格羅。

    而這僅僅是2020年農化行業收購、并購的一個縮影。如果要詳細地列舉今年的并購重組案例,定是指不勝僂。

    并購整合相關行業,是企業完成轉型升級最快捷的途徑。

    通過并購整合,企業獲取其他企業的技術和資源,將自身業務向上下游或其他領域進行延伸,進一步擴大了生態邊界;開辟了新的業務增長點,或豐富了產品結構,或填補了缺少品牌化營銷和服務體系的短板,形成較好的產業鏈協同效應與多元化業務發展。

    對于大企業來說,他們不單單是整合資源,重要的是要對各方資源進行高效組合,形成良性的生態運營。

    因此他們除了規模化并購,更加注重對整個行業的生態布局,尤其是在新產品的開發、綜合解決方案的提供、生物技術領域的不斷開拓以及數字農業領域的超前布局,以此牢牢掌控著自身的核心優勢及行業話語權。

    此外,企業間以及企業與大平臺之間的戰略聯盟也變得日增月益。在產業鏈的某一節點,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的企業或者大平臺更容易獲得大企業的青睞。

    而無論是企業間的并購,還是戰略同盟,都是為了聚合更多優質資源、突破邊界、賦能農業新生態!

    但跨入陌生領域,如果關聯度不高的話,也很難做出業績。

    因為,并購也需要一定的成本,不單是資金成本,還有技術和管理成本。如果技術和管理不到位,并購后很難去盤活,這樣還會影響企業本身的運營效率。因此,也有些公司則可能因為并購重組的拖累而走向下坡路。

    對于行業來說,由并購整合所帶來的“馬太效應”將日益凸顯,行業集中度也將進一提升。

    近幾年,由于兼并重組及全球市場的波動,再度改寫了世界農藥20強榜單,中國元素明顯增強。尤其是2020年公布的世界農藥20強中,先正達、安道麥、北京穎泰嘉和、南京紅太陽、揚農化工、福華通達、利爾化學、新安化工、立本作物科技、山東濰坊潤豐11家中國企業入圍,占據了大半壁江山。

    整合之后,需要時間釋放整合的資源,才能夠形成新的平衡,這個過程可能會有一些動蕩,但是相信整合之后行業的效率會更高。

    十、產銷協同

    關注:品質農業、可持續發展、種好賣好

    前兩年,我們說“經作來了”,今年我們說“產銷協同”。為什么?

    因為從大家關注的重點,和會議上企業贈送物品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品質農業時代真的來了。

    品質農業就要關注可持續發展,就要關注種好賣好。

    近兩年,消費者對品質農產品的需求在增長。企業或者經銷商參加大的會議都喜歡帶一些自己的新、特、奇農產品。讓與會的人大開眼界,大飽口福。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水果產區和消費市場,水果多,這毋庸置疑。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水果產量達2.74億噸。

    百果園創始人余惠勇說,好水果永遠是供不應求的。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近兩年,我國消費者對于品質水果需求攀升,價格分化和優質優價更加明顯。

    受消費端引導,水果生產將更加注重品質提升,品種結構將進一步優化,生產布局不斷調整,差異化高品質果品的有效供給將增加。

    有個品牌商介紹,目前農產品品種迭代太快了,需要儲備。顏值要高,要差異化,口感要好,商品率要高,要解決貨架期的問題……

    于是,我們看到了粉色的草莓粉玉,檸檬外觀的柑橘檸檬柑,黃青色的蘋果瑞雪、維納斯,黃色的火龍果燕窩果……甚至紅薯也開始有了蜜薯、栗薯,土豆也都趨向更高品質的華頌7號、V7等等。

    很多專家都表示,抓住消費升級的機遇,生產出好產品,誰能堅持品質、落實品質,誰就能抓住機遇、獲得紅利!

    但是要推好、種好、賣好一個新品種真的太難。

    即使是當今風靡全國的陽光玫瑰依然只有不足10%的能種出其該有的品質和風味。

    南寧市百果香農業投資有限公司黃奎更是直言,99%的人沒有吃到過品質、顏值俱佳的百香果。

    采訪作物大王,都說土壤改良提升腐殖質含量是關鍵。

    除了種植者自身能力及水平的提升之外,作為企業,作為經銷商,你用什么產品和服務與之匹配?

    企業都在提農業的增值服務,讓種植者種好、賣好。經作上提倡增值農業,大田上提供與規模農業相配套的農資服務體系。

    具體的落地是重中之重。

    一些企業已經找到了和品質農業的共處之道,有些企業還在摸索,但是最終或將能實現“讓農民種好、賣好,讓消費者吃上高品質健康農產品”的目標和愿望。

    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也是更好的時代開啟的一年。

    2021年會怎樣?我想也不會變得更容易。

    唯有保持前行,與時代同頻,方得持續生長。與大家共勉。

相關閱讀
農民需求對接要精細化研究農民的需求
聚焦種業!這十年,中央一號文件都說了啥?
不種玉米種這個:2016年這些大戶賺嗨了!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