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江蘇破獲一起農業項目騙局!涉案金額200余萬元 |
來源:沭陽公安、經濟參考報、新浪財經等 2020-7-14 8:40:00 |
近幾日,江蘇沭陽警方成功破獲一起以投資農業項目名義進行非法集資案件,涉案金額總計200余萬元,現場抓獲涉嫌非法集資的犯罪嫌疑人6人。 經查,2018年5月份以來,犯罪嫌疑人孫某等人在沭陽縣城區租用門店,以投資農業項目名義,通過街面散發傳單、門店講課等方式進行公開宣傳,誘導群眾繳納社員費,加入XX康“農業專業合作社”項目,又以送雞蛋、免費做理療、免費旅游等利誘手段,誘惑群眾繳納入股資金,并承諾按年利率6%~16%進行分紅,共吸收50余名群眾“投資”總計200余萬元。因查處及時,目前群眾投入資金得以全部退賠。 新型農業項目暗含陷阱,農民遭遇“花式坑騙” 近幾年,一些人打著“新型農業”的幌子,通過搞“共享農業”、辦“合作社”等手段,編造出種種吸引眼球的賺錢噱頭,許以高額回報,引誘農民投資參與,蒙騙農民! 去年以來,四川等地冒出一家叫“人人樹”的公司,宣稱自己是搞“共享農業”的,推出一款“人人樹”手機App在農村地區推廣,引誘農民下載參與。 宣傳說公司有高標準農業、畜牧業產品生產基地,正在打造“共享經濟供應鏈”,不僅能讓農民在網上遠程種菜、種果樹、養畜禽,還能分紅賺錢,按照其宣傳,認購這些產品,一年收益可達投資額的3倍之多,其“新型農業”模式已經吸引數萬人參與。 有農民說 “收益高得離譜,反正就是要你不斷投錢,不斷拉人頭發展下線。”但去年下半年開始,其App出現無法提現的情況,客服說是系統在升級,后來,App干脆無法下載和運行,公司也聯系不上了。周圍其他公司的人員說, “人人樹”公司“跑路”了。 這并非個例,近期不少地方冒出類似這樣的“新型農業”陷阱。如,“蜀桑源”投資平臺,對外宣稱,公司有6萬畝桑葚產業基地,有桑果食品、中醫藥、畜牧養殖等五大產業。因趕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才結合“互聯網+農業”建設線上平臺,讓農民有機會參與進來。農民線上購買一棵865元的桑樹,經過12天“養護”,就能以984.37元的價格出售,資金一年能翻好幾倍。如果發展其他會員,還有相應的傭金。 后來,“蜀桑源”因非法集資被公安機關查處。 合作社“新項目”成坑農新幌子 很多農民反映,這幾年農民專業合作社很火熱,大家都知道加入合作社比單打獨斗好,可以抱團闖市場,還能互助互利,但是,也聽說有些合作社圈了大家的錢,然后經營不善倒閉了,或者干脆“跑路”了,農民的錢“打了水漂”。 如安徽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租用土地,作為仙人掌種植基地,對外宣稱種植仙人掌可以得到高收益,參與集資可以得到高回報。在集資過程中,王某某經常帶領群眾到仙人掌種植基地參觀,夸大種植基地面積,宣傳種植仙人掌高產利豐,引誘客戶購買公司的仙人掌,并承諾投資者在第一年、第二年分別可獲得投資金額30%和50%的高額利息。 結果不到兩年,該公司就不再對生產基地進行管理,對于基地生產出來的仙人掌也不再回收。在拖欠的集資款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依然欺騙客戶,繼續大量非法集資,距離案發之前,非法集資6500多萬元,涉及2600余名參與者,案發時未歸還集資戶本金2700余萬元。最后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 以集資詐騙罪判處王某某無期徒刑。 如江蘇某農業科技投資公司,以播放視頻、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宣傳“柱狀蘋果樹”項目。對外宣稱,該項目是一項高回報、抗風險的新型農業科技項目,投資中心已租賃300余畝土地作為柱狀蘋果苗圃基地,投資者若參與投資,每月可獲得2%至5%的高額收益。 結果不到一年共有235名社會公眾參與投資,共吸收資金1081萬元,其中一部分用于向投資者發利息、償還債務等,其余大部分被張某個人使用。后來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 張某有期徒刑4年,并處罰金5萬元。 警惕這些新型農業騙子常用的套路 現在農業項目騙人已經不僅僅是靈芝栽培、冬蟲夏草、藥材種植、月月結果的草莓、蘆薈種植、大蒜素加工回收等這些騙局了,新型農業騙子的套路主要有: 1、有的假借鄉村振興政策,借口種植、養殖、項目開發、合作社發展等向農民籌錢 2、有的“空殼社”無實質性生產經營活動,卻虛構“盈利”吸引農民認領股份、入股分紅 3、有的假借商品銷售、回購、轉讓等方式,引誘農民參與 4、有的采用傳銷或秘密串聯的形式集資 5、還有的利用“互聯網+農業”概念,通過電商、手機App等形式欺騙農民。 總之,對所謂“高回報、保本金、低門檻”等誘惑,對打著各種幌子的非法集資活動,要保持頭腦清醒和理性判斷。 畢竟,農民掙錢不易! |
相關閱讀 |
肥料抽檢不合格,經銷商把生產商告上法庭 |
2016年廣西第二次農藥抽檢結果出爐,10%的產品質量不合格 |
遼陽農資打假保障農業生產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