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農資行業極具代表性的十大并購整合事件梳理 |
來源:農財網農化寶典 2019-12-26 9:56:00 |
大潮褪去,才能看清楚誰在裸泳。不管有沒有穿底褲,對于農資行業來說,整合并購都是大勢所趨,唯有如此,才能重塑行業格局,提升產業集中度和企業綜合競爭力。 2019年,農資行業整合并購加速,洗牌加劇,甚至出現了不少讓人“大跌眼鏡”的事件。曾經的百強肥企,黯然退場;3大上市企業剝離化肥業務,集體撤退;曾經看起來極其光鮮的龍頭企業,或破產重整,或被迫“賣身”。 有人離席,有人進場。這一年,不少企業開啟了“買買買”模式,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生產經營格局愈加明顯;中化集團將魯西化工收入囊中,龍蟒大地甚至被跨界收購;開磷與甕福完成整合重組,“兩化”融合趨勢也愈為明朗;國際農化巨頭并購速度加快,緊盯中國市場。 農財君梳理了2019年極具代表性的十大并購整合事件。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案例的回顧,行業人能夠撥云見日,受到些許啟發。我們更希望,農資行業的整合能夠朝著良性方向進行,最好是能夠催生一批真正的巨頭,引領行業健康發展。 1、中化集團將魯西化工納入麾下 超級央企化工板塊再擴張 魯西化工12月20日晚發布公告宣布,通過股權劃轉,公司正式并入央企序列,實際控制人由聊城市國資委變更為中化集團。 雙方此次“牽手”,是中化集團在化工板塊的戰略擴張。中化集團是國內領先的化工產業綜合運營商、農業投入品(種子、農藥、化肥)和現代農業服務一體化運營企業。魯西化工所處的行業為化工新材料、基礎化工、化學肥料,是全國最大的化肥生產企業之一以及國內一流的化工新材料企業。 此前,中化集團已通過收購瑞士農藥巨頭先正達、中國農藥最核心的研究機構沈陽化工研究院等一系列并購重組,大大增強了農藥業務的規模和研發能力。 短評:此次入主魯西,中化集團的重點放在了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工裝備上面。但就農業投入品板塊來看,雙方均在化肥行業深耕多年,尤其是中化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中化化肥是國內最大的化肥分銷商之一,擁有完善的銷售網絡。未來,不排除雙方在化肥、農藥等產品銷售上協同合作。 2、開磷甕福合并兩磷變一磷 將重塑世界磷肥產業格局 6月26日上午,貴州磷化集團正式揭牌,我國磷肥行業誕生一個具備全球影響力的航母級企業,“兩磷”(原開磷控股集團、甕福集團)成為旗下子公司。 作為磷肥行業的兩大巨頭,“兩磷”各有優勢。開磷集團磷肥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二位,并擁有得天獨厚的磷資源優勢,探明儲量達11億噸,礦區資源還可開采上百年。甕福集團磷肥產能居全國第三位,磷礦選礦技術國際一流,在精細磷化工領域擁有多項國際領先技術,是目前為止傳統磷復肥企業轉型發展最為成功的企業之一。 短評:“兩磷”合并后,高濃度磷復肥及新型肥料產能產量將達700~850萬噸,成本、技術、品質、規模在世界排名第二,為多種新型高端肥料開發打下基礎,市場布局優勢更為明顯,在控制中國市場供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最終或能重塑磷化工產業格局。 3、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深度融合 或誕生全球最大化工公司 “兩化”將合并的消息層出不窮。自去年起,擅長并購重組的寧高寧“一肩挑”中化集團、中國化工董事長,這被外界解讀為“兩化”將合并的有力證據。 今年,“兩化”合并信號不斷。兩會期間,寧高寧透露:“兩化”合并正在研究中!7月份,國資委也釋放出了重要信號:下一步要穩步推進央企集團戰略性整合,重點推進包括化工在內的多領域戰略性重組,加快整合央企同質化業務,再次掀起市場對“兩化”合并的預期。 9月份以來,“兩化”則多次聯手展開市場布局,合并跡象逐漸明朗。9月2日,擁有豐富海外并購和資本運作經驗的中海油董事長楊華調任中化集團總經理。業內認為,其將協助寧高寧推動“兩化”的合并。9月5日,寧高寧發話: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正在大力推進“兩化”合作。10月,“兩化”又攜手布局中國第一化工大省山東。11月,雙方在第二屆進博會上聯合舉辦專場簽約活動,融合協同趨勢明顯。 短評:“兩化”融合最大的優勢體現在規模效益和協同效應上,雙方營收合計超過1000億美元,合并后有利于在化工、農業投入品板塊的優勢互補,減少同質化競爭。戰略層面上,將會打造出一個輻射領域廣、滲透行業上下游、產業鏈更加完善的化工巨無霸,來應對國際化工巨頭在華布局壓力。 4、三泰控股近36億收購龍蟒大地 跨界入局或為脫困 2019年,此前一直專注金融外包服務的上市公司三泰控股,在戰略方向上了做出重大調整。8月30日,三泰控股正式宣布用現金購買李家權、龍蟒集團所持有的龍蟒大地100%股權,交易金額35.57億元。 兩家公司除了分屬不同行業外,經營業績也存在巨大差別。龍蟒大地資產總額為36.8億元,現有四川德陽、湖北襄陽兩大基地,年產近百萬噸磷復肥產品2017-2018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5.48億元、33.16億元,凈利潤5720萬元、2.8億元,經營業績向好。 而三泰控股此次跨界收購的背后,是其面臨已連續四年出現虧損的困境。近年來由于金融服務外包競爭激烈,三泰控股經營壓力驟增。2018年營業收入為7.2億元,遠低于龍蟒大地。2015-2018年間,也僅有2017年實現3.02億的賬面凈利潤(扣非后為虧損4.81億元),其余年份凈利潤分別為-0.38億,-13億,-2.19億。 短評:三泰控股所處的金融外包行業競爭程度加劇,公司現有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不突出。龍蟒大地這一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后加入后,能夠快速拓展利潤來源,增厚業績,這也是三泰控股收購龍蟒大地的原始動力。但對龍蟒大地來說,此次收購屬于跨界整合,兩家主營業務不具有相關性,能否實現協同效應還有待考察。 5、UPL收購樂亭永樂 共享分銷渠道 11月18日,UPL(印度聯合磷化物有限公司)通過其香港分公司,從燕化永樂收購位于河北省的樂亭永樂100%股權,同時向燕化永樂發行該香港分公司25%的股權。 樂亭永樂是燕化永樂的核心子公司,于2017年建成投產。據悉,該公司年可生產農藥復配制劑2.8萬噸,涵蓋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和植物生長調劑四大系類。 短評:此前,UPL已于2019年2月宣布正式完成對愛利思達(Arysta) 的收購,交易額為42億美元,一舉成為全球五大農業解決方案公司之一。此次收購樂亭永樂,UPL將獲得樂亭永樂在中國廣泛的分銷渠道、產品登記證以及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這將為其在中國的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6、利民股份并購威遠生化 豐富產品補充渠道資源 今年6月,利民股份成功完成并購威遠資產組(河北威遠生化、威遠動物藥業、內蒙古新威遠),從中國農藥行業第二梯隊成功躋身第一陣營,重塑行業格局。 利民股份此次收購的目的,在于優勢互補,保持其在農化領域的領先地位,完善產業布局,豐富產品結構、強化渠道建設。 利民股份產品以殺菌劑為主,而威遠生化則為國內阿維菌素、草銨膦、嘧菌酯優勢企業,阿維菌素、甲氨基阿維菌素和伊維菌素產品工業生產技術水平屬世界領先,雙方產品及渠道協同互補效應顯著。 短評:利民股份近兩年在資產重組并購上“狠下”功夫,最早收購河北雙吉,已經控制代森類(代森錳鋅、代森鋅)原藥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本次收購,一是通過河北威遠殺蟲劑(阿維菌素和甲維鹽系列)和除草劑(草銨膦系列)原藥和制劑的優勢,使利民股份獲得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三個板塊齊頭并進,并帶來技術和業務板塊的新生血液;二是,威遠生化原有的優質渠道資源,可以給利民股份很好的補充。 7、安道麥收購輝豐農藥業務 加速拓展中國市場 11月6日,安道麥與輝豐達成協議,在合資公司的框架內,安道麥支付3.7億元收購輝豐全資子公司上海迪拜50%股權。 短評:入股上海迪拜成立合資公司是安道麥在中國市場持續快速擴張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將加強其在作物保護市場的商業活動、定位和供應能力,也預示著安道麥將依循今年年初公告的方向:收購輝豐位于江蘇省大豐市主廠區的農化業務這一目標逐步落地。而輝豐目前則已將主業轉向生物農業,通過出售部分資產而達成轉型目標,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8、四川鎣峰變賣化肥資產 廣東天禾收購“云河”商標 今年,具有資金、技術優勢的企業表現強勢,在市場上“買買買”。然而,仍有不少公司則因為經營、資金以及大環境所拖累,被淘汰出局。 2019年,已處于破產清算階段的四川鎣峰,陸續將與化肥生產緊密相關的商標、廠房、機器設備公開拍賣出售,以償還債務。自此,這家擁有40余年歷史的國內知名化肥企業基本完成破產清算,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四川鎣峰曾經榮譽加身,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化肥生產企業之一。2005年起,公司躋身全國化學肥料制造業100強,年產能達100余萬噸,尤其是其擁有的“云河”牌復合肥是國內知名化肥品牌,頗受消費者信賴。 而根據最新的司法拍賣信息,廣東天禾通過其四川子公司收購了“云河”系列商標及部分專利技術,意欲讓“云河”這一曾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的品牌重現江湖。 短評:四川鎣峰的敗局,給化肥行業敲響警鐘。產品老化脫離市場需求、內部管理粗放以及多元化擴張導致資金鏈斷裂是其破產的重要原因。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未來行業兩極分化只會越來越明顯。企業需要在技術研發、產品質量、服務模式、經營管理等領域持續創新,儲備更多的“干糧”,才能在寒冬中“活”下來,有效應對市場挑戰。 9、鹽湖股份破產重整 鉀肥之王謀求重生 “鉀肥之王”鹽湖股份今年到了危急時刻。8月,公司被439萬元的債務拖到重整 ,開始變賣資產謀自救。 目前,法院已裁定鹽湖股份進入重整程序,并對旗下兩家虧損子公司進行拍賣,對業務板塊進行“好壞分離”。如果順利完成重整,將全面優化鉀肥巨頭的資產結構和債務結構,整體化解債務,實現輕裝上陣。若重整失敗,將被宣告破產,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近年來,鹽湖股份將“走出鉀、抓住鎂、發展鋰、整合堿、優化氯”的多元化發展作為戰略布局,但也就是對“鎂”的一味追求,將整個上市公司拖入泥淖。實際上,鹽湖股份的“老本行”鉀肥業務相對優良, 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其氯化鉀產品的毛利潤分別為53.6億元和29.23億元。 短評:鹽湖股份的多元化拓展,自開始起技術、體制及管理等層面問題便如影隨形,且相互影響。一路跌跌撞撞,最終不得不將虧損資產剝離上市公司。值得慶幸的是,公司鉀肥和提鋰主業仍具競爭力,各方積極推動的破產重整或將令其絕地重生。 10、3大上市企業集體撤退 剝離化肥業務 這幾年,在去產能、環保高壓、農業需求量下滑、成本倒掛等不利因素影響下,以傳統尿素為主的不少氮肥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巨大壓力,退出速度加快,行業洗牌進入下半場。 柳化股份、赤天化、河池化工3大氮肥上市企業生產線已停產多時,今年以來,紛紛開始轉向,將化肥業務剝離。 柳化股份:曾是華南地區最大、品種最齊全、經濟技術實力最雄厚的現代化工及化肥生產基地。2017年7月,因拖欠巨額債務長達六年,柳化股份被債務人申請重整。今年11月,柳化股份將尿素生產相關設備全部低價拍賣,經營性資產僅剩下生產雙氧水的鹿寨分公司,徹底脫離了化肥行業。 河池化工:廣西重點骨干化肥企業、中國500家最大化學工業企業之一。在2018年,河池化工關停了尿素生產裝置,全面停止生產。今年9月起,宣布以1元的價格,出售尿素生產相關的實物資產,轉變為一家醫藥公司。 赤天化:貴州最大的氮肥生產企業,尿素產能超過100萬噸。3月份至12月份,赤天化(現已改名為“圣濟堂”)連續宣布出售旗下兩家承擔全部尿素生產業務的子公司,開始集中力量發展“大健康”這一單一主業。曾經在赤水河畔存在了四十多年的明星國企徹底消失,不再留下一絲痕跡。 短評:這3家企業過去均為國有大型氮肥企業,輝煌無限。黯然退出的原因之一是其所處的氮肥行業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不足、競爭激烈,其二是企業近年來核心競爭力喪失,主營產品尿素附加值低,成本倒掛,造血能力缺失,同時失去了轉型升級的機會。 對于仍在固守的傳統化肥企業,應吸取教訓,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提升產品附加值,提升產品質量,對初加工產品進行深加工,拓展產業鏈深度,調整產業結構,完成產業轉型。 |
相關閱讀 |
2018中國(江蘇)國際種子交易會 |
國家農資數據中心將于2016年在江蘇無錫建成 |
政策解讀:《關于進一步明確畜禽糞污還田利用要求強化養殖污染監管的通知》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