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農資圈出臺的政策回顧,看看政策是如何影響市場的 |
來源:農資與市場雜志 2019-12-9 9:26:00 |
2019年,對于三農產業及農資行業是值得銘記的一年。 這一年,國家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政府出臺了諸多重磅文件,全力發展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業的綠色、健康發展,推進農資行業的轉型和升級。農資行業迎來發展的拐點。 所以,在市場的寒冬下,農資行業熱鬧依舊,改革步伐鏗鏘有力,高質量成為行業共識,整個行業向好發展。 臨近歲末,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2019農資圈出臺的這些政策,看看這些政策是如何影響今年的市場,并將繼續影響明年的行情! 01、“最強”土壤保護法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實施 2019年1月1日,被業內稱為“最強”土壤保護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之所以被認為是“最強”,一方面是體現在對土壤污染的風險管控和修復這一塊,另一方面是對污染責任人追究,對違法行為進行嚴懲。 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不規范處理農業投入品的廢棄物、向農用地排放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土壤用于復墾的土地等違法行為,將會由相關領導部門責令改正,并處以罰款;對于情節嚴重的違法行為,還將實施拘留措施。 這是我國首次制定專門的法律來規范防治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正式施行,標志著國家對土壤的保護已經上升到法律層面,土壤污染防治進入了“新紀元”。作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農用土壤修復改良成為行業乃至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成為農資行業又一個藍海市場。 02、中國進入“品質農業”時代 《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公布 2月18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制定的《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向社會公布。 《規劃》分階段制定了到2022年和到2035年的質量興農發展目標。到2022年,要基本建立質量興農制度框架,初步實現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高、國際競爭力強的農業“四高一強”格局。 規劃明確了未來農業的發展路徑: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的“四化”之路, 也給廣大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指明了目標和方向。在品質興農的新形勢下,生產出綠色、高效的農資產品,轉型服務,布局作物全程解決方案,幫助農作物品質提升、引導農民種植升級,是農資企業轉型的風口。 03、大豆振興計劃實施 今年農業農村部啟動實施了大豆振興計劃,提出要在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安徽、山東、河南、四川等傳統大豆種植區實施振興計劃。力爭到2020年,大豆種植面積擴大到1.4億畝,大豆平均畝產提升至135公斤,國產食用大豆蛋白質含量、榨油大豆脂肪含量分別提高1個百分點;到2022年,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5億畝,大豆平均畝產達到140公斤,蛋白質含量、榨油大豆脂肪含量再分別提高1個百分點。 業界認為,國家繼續鼓勵增加大豆種植面積,進一步提高國產大豆產量和品質,強調大豆種植的綠色發展,與農資行業“減量增效”的轉型路徑相一致,對農資行業而言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04、土地托管有“標準”了 全國首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規范》在山西發布 6月下旬,全國首個農業生產托管地方標準DB14/1807—2019《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規范》在山西發布,從2019年8月25日實施。 《規范》明確要求農業生產托管的前提條件是不流轉土地經營權,只提供生產環節服務,并明確要求把小農戶作為政策支持的主要對象。此外,《規范》對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的基本原則、服務方式、服務組織、服務內容及服務要求,適用于開展農業生產托管項目的服務組織及其服務都有詳細的標準。 《規范》的出臺,將使農業生產托管步入健康發展的快車道,農業生產托管行業將更加規范!從土地流轉到土地托管,國家對土地托管模式的大力推動,意味著土地集約化和規模化種植的趨勢不可逆轉。土地的變革,也將改變種植戶購買農資產品的方式,加劇農資渠道的洗牌。 05、長江經濟帶“三磷”整治 2019年,可以說是磷化工治理的元年,國家將“三磷”綜合整治列為環保工作的重點。二月份,國家開展了三磷環保專項整治;五月份,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長江三磷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實施方案》,磷化工的環保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議程。7月3號,焦點訪談報道了黃磷污染問題,引發西南地區黃磷產業全面整治。 7月9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長江“三磷”排查整治技術指南》,針對磷礦、磷肥、含磷農藥、黃磷和磷石膏庫5類重點涉磷企業提出了更嚴格的治理要求。 除了對歷史堆場進行整治,沿江多地還將嚴控增量,嚴禁新增涉磷生產企業。8月份,工信部宣布廢止《黃磷行業準入條件》,黃磷企業壓力很大。 受此因素影響,國內黃磷供應將縮減,價格將上漲。并且,這一漲價效應會傳導到下游的草甘膦、磷酸、草銨膦上,造成產品價格的上漲。 06、化工園區關停、搬遷 9月20日,江蘇省下發《關下達于年全省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工作目標任務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全省共排查出列入整治范圍的化工生產企業4022家,計劃關閉退出1431家,停產整改267家、限期整改1302家、異地遷建77家、整治提升945家。2019年全省計劃關閉退出579家,計劃關閉和取消化工定位的化工園區(集中區)9個。 自“3.21”化工廠爆炸事故發生之后,鹽城市率先決定,永久性關停響水化工園區,對江蘇全省50個化工園區開展全面評價,全力推動化工園區整治改造提升。其后,山東、浙江、江西、湖北、河南、甘肅等地都發布了政策文件,對于轄區內化工園區的數量和新建做出了具體要求。并要求規定期限內,危化品企業全部進入化工園區,對于化工園區也做出了壓減數量等要求。 07、高毒農藥禁用 5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將高毒農藥禁用范圍逐步擴大到所有食用農產品。 進入2019年,89種禁限用農藥被提上日程,且禁用力度越來越強。1月1日起,含有溴甲烷成分的農藥產品被禁止在農業上使用。8月1日起,禁止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樂果在蔬菜、瓜果、茶葉、菌類和中草藥材作物上使用。 自3月22日起,農業農村部不再受理、批準含氟蟲胺農藥產品(包括該有效成分的原藥、單劑、復配制劑,下同)的農藥登記和登記延續。自3月26日起,撤銷含氟蟲胺農藥產品的農藥登記和生產許可;自2020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含氟蟲胺成分的農藥產品。 …… 除了這些高毒農藥外,草甘膦也面臨被禁的困境。2019年貴州開展茶園菜園果園清源行動,全面禁止使用化學除草劑,廣泛開展“寧要草、不要草甘膦”的宣傳活動。 這一系列政策表明,高毒農藥禁用已經成為趨勢,且不可逆轉。如何優化產品結構,生產出生物化學農藥、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等低毒低風險農藥。代替被淘汰的高毒高風險農藥,成為農藥企業發展最為迫切的選擇。 08、肥料落后生產工藝被淘汰! 11月6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目錄共涉及行業48個,其中鼓勵類821條、限制類215條、淘汰類441條。新建以石油、天然氣為原料的氮肥,采用固定層間歇氣化技術合成氨,磷銨生產裝置等工藝被列入限制類,沒有配套工藝冷凝液水解解析裝置的尿素生產設施等工藝被列入淘汰類。 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是《目錄》修訂的重點。隨著明年《目錄》的實施,隨著國家環保力度的加大,落后產能和不合格企業淘汰的速度將會加快,行業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高,農資行業將迎來真正的洗牌期。 09、柑橘黃龍病防控在廣西有法可依 9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柑橘黃龍病防控規定》經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并表決通過,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這也是全國第一個專門針對柑橘黃龍病防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規定對柑橘黃龍病防控中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居)民委員會、柑橘種植者和柑橘種苗繁育者的責任和義務作出規定;對推行“種植無病種苗、防治(柑橘)木虱(等媒介)、清除染病病株”的防控措施作出具體規定;對違反法規的行為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規定。 廣西是我國柑橘第一大主產區,也是柑橘黃龍病的長期發生區和嚴重發生區。柑橘黃龍病可防可控不可治,此《規定》的出臺,為預防、控制、撲滅柑橘黃龍病提供了法律依據,極大加強了廣西對柑橘黃龍病防控工作的管理,推動廣西柑橘產業可持續發展。 10、肥料行業多個肥料標準發布 8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一批化工行業標準,其中《含腐植酸磷酸一銨、磷酸二銨》《含海藻酸磷酸一銨、磷酸二銨》《含硫酸脲復合肥料》《聚合物包膜尿素》《聚合物硫包衣尿素》《含肥效保持劑肥料》等6項新型肥料標準將于2020年1月1日起實施。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還發布了《化肥防結塊劑》行業標準,將于2020年1月1日起實施;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了“肥料級氯化鉀國家標準GB/T 37918-2019”,并宣布于2020年3月1日正式實施。 《肥料中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標準的發布,將給與市場上查驗肥料產品里是否添加植物生長調節劑以方法指導,讓肥料里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無處遁形。 這些標準的發布,將為這幾類新型肥料肥料的規范發展提供標準支持,推動肥料行業的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 11、小宗作物農藥產品獲登記 10月9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將其作為《山東省第二批防治特色小宗作物病蟲草害登記農藥推薦名錄》發文予以公布,要求各地結合生產實際,指導農藥使用者按照農藥標簽標注的內容正確選擇農藥產品并科學使用。 據了解,為破解特色小宗作物生產中無登記農藥可用的難題,山東省近年來持續組織開展了農藥登記聯合試驗。經農業農村部批準,已經有60個農藥產品獲準可用于防治大蔥、姜、金銀花、韭菜、櫻桃等5種作物的12種病蟲害,51家農藥生產企業新獲210個農藥登記證。 12、農業保險開啟高質量發展之路 10月12日,財政部網站引發《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為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提出相關意見。 通知提出,力爭到2022年,稻谷、小麥、玉米3大主糧作物農業保險覆蓋率達到70%以上,收入保險成為我國農業保險的重要險種,農業保險深度(保費/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1%,農業保險密度(保費/農業從業人口)達到500元/人。 農業保險作為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卻面臨著“農戶不愿投保、市場不愿入局” 的尷尬境地,原因就是賠款太低、程序繁雜,農戶感覺保險公司不靠譜。通知的提出,加快了農業保險的高質量發展,有效避免了農業保險發展與“三農”需求的差距,實現農業保險保農業的需求。 |
相關閱讀 |
“一帶一路”為農資產業帶來新機遇——2016中國—東盟農資產業高峰論壇在南寧隆重召開 |
春季蔬菜育苗,這幾個要點,可不能忽視! |
河北省農資企業100%復工,確保春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