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偽劣化肥太多,賣正品的化肥經銷商沒法干了 |
來源:中國農資傳媒 2019-12-2 9:25:00 |
“沒啥人種地了”“周邊鎮上的農資商關了幾十家”“忽悠農民的假冒偽劣太多,賣正品的沒法干了”…… 一邊是傳統市場縮水的擠壓,一邊是假冒偽劣化肥排擠,不少化肥經銷商反映,當前農村化肥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突出,正規、優質的化肥經銷商生存空間嚴重壓縮,呼吁各方共同加強打假網絡,引導新型化肥市場發展,支持農資商加快轉型。 “以前主業是農資,副業是農場,現在反過來了。”中部某省一農場負責人萬文勇2006年開始做化肥等農資代理,這幾年他的壓力逐年增大。“化肥銷售量從以前500噸一季下降到今年70噸一季。假劣化肥搶走了市場,但‘吃’了假劣化肥的糧食,人又如何下咽呢?”萬文勇的境遇并非個案,近年來隨著環保和去產能政策不斷推進,加上部分地區農村土地拋荒嚴重等,傳統肥料市場明顯縮水。 江蘇沭陽縣長衛農資經營部負責人徐長衛也有同感,傳統肥料市場縮水,雖然新型肥料銷量在增加,但主要靠大戶支撐。一些較大的農資商主動尋求轉型,比如調整銷售有機肥、生物肥、專用肥等,推廣測土配方等新模式,但市場認可度較低。“測土配方現在也比較混亂。有的經銷商為了討口飯吃,就說別人測的不對,不斷誤導、忽悠農戶,導致測土配方施肥需求增長緩慢。做化肥農資20多年老汪說。 經銷商頭上不止“市場縮水”這一座“大山”,業內人士指出,去產能過程中雖然關閉了不少小化肥廠,但仍有一批“打游擊”的小作坊游離在監管之外,用“伴大款”“偷養分”“忽悠團”等方式坑農害農,嚴重壓縮正規經銷商和好肥料生存空間。 “多是老人婦女種地,圖便宜,我們鄉鎮約三分之一農戶用假冒偽劣化肥。一些小廠的套路就跟忽悠老人買保健品一樣,隨便辦個講座、管頓飯、送點小禮品,現場就把化肥給賣了。”萬文勇說,不比農藥,化肥造假相對容易,多數以氯化銨為原料,加點填充料,經簡單物理加工就能做出只含氮,不含磷鉀的“肥料”,冒充復合肥賣。“小作坊一包最少賺80元,遠高于代理商10元一包的利潤。” “銷售純假肥料的都是下鄉“忽悠團”的形式,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此外,更多的是偷減含量,比如氮磷鉀總含量為48%的復合肥,但他們只給到36%。每減少1%的含量,每袋化肥成本大約降低6元。”某肥料代理商陳正福說,還有些小企業和個人為牟利故意假冒名牌大廠生產肥料。 “我們一袋復合肥賣140多元,不正規的化肥一袋80元,效果很差,但是有的農民為降低種地成本,就會選擇價格低的,導致正規化肥市場被擠壓,正規廠家也會選擇減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奇臺總場三農農資經銷部劉春蘭說。 “化肥造假可追溯性不高。”中部某省一家化肥生產企業負責人柳文發說,在他所在的市,證照齊全且規模、標準生產的化肥企業僅他們一家,但其他三五人搞個機器即生產的小作坊不下10家。“他們‘直銷’,我們還有不少‘中間環節’,以及農戶對經銷商、經銷商對廠家普遍存在的賒銷所帶來的風險。” 不少化肥經銷商指出,現階段市場監管并沒有跟上。期盼機構改革后,有關部門盡快編織起延伸至村一級打擊假冒偽劣的執法網絡,并對正處在經銷商轉型服務商的農資流通企業給予更多支持引導。 他們建議,機構改革后,監管宜下沉,構建延伸至鄉鎮、農村的監管執法網絡,著力打擊“流竄造假售假”等現象。陳正福說,眼下由于假冒肥料可以從廠家直接銷售到用戶手中,隱蔽性很高,市場監管部門不易察覺,有人舉報才處理,處理時罰款又受額度限制,違法成本過低,因此假劣肥料才暢行無阻。 受訪的業內人士建議,監管執法要管住兩端,一是源頭端監管要精準淘汰小作坊式企業,設置生產能力、廠房面積等幾個硬指標,排查嚴打流竄的小作坊。二是消費端執法要深入用肥一線,不能飄在上面,監管部門要主動掌握本地肥料的銷售情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提高違法成本,讓農資市場健康發展。 政府引導拓展新型肥料市場,并適當提升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種糧大戶已逐步意識到肥料的重要性,但大量小散戶仍然只認價格。農業部門應引導農民使用新型肥料,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施肥知識,教會農民正確識別肥料。同時,建立優質農產品優售優價的穩定長效機制,不斷提高新型肥料的市場占比,減少土壤污染,助力化肥行業轉型升級。 此外,有經銷商表示,還需減少部分地區化肥行業“地方保護”,降低農戶用肥成本。 |
相關閱讀 |
會寧:農資打假保春耕 |
河南沈丘縣:開展農資打假“紅盾護農保三夏”專項活動 |
遼寧盤錦破獲一起假冒“谷雨”牌摻混肥料銷售案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