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麻皮蝽的為害癥狀、發生規律、形態特征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9-9-17 16:57:00 |
桃樹麻皮蝽又稱黃霜蝽、黃斑蝽,各地均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桃樹的生長,降低了其產量。為了幫助農戶們更好的應對該蟲害,本文為大家總結了桃樹麻皮蝽的為害癥狀、發生規律、形態特征及防治措施,詳情如下: 為害癥狀: 成蟲和若蟲吸食葉片、嫩梢及果實汁液,引起刺吸點以上葉脈變黑,葉肉組織顏色變暗枯死,易形成畸形果。 發生規律: (1)世代。每年發生1代。(2)越冬。以成蟲于草叢或樹洞、皮裂縫及枯枝落葉下及墻縫、屋檐下越冬。(3)時期。果樹發芽后開始活動,5~7月交配產卵,卵期約10多天,5月中下旬可見初孵若蟲,7~8月份羽化為成蟲為害至深秋,10月開始越冬。 形態特征: (1)成蟲。體長21~24.5mm,寬約10mm。體背面黑褐色,密布黑色刻點和細碎不規則黃斑。頭部較狹長,側葉與中葉末端約等長,側葉末端狹長,并有一條黃白色線從中片延伸至小質片。觸角細長,黑色,第5節基部淡黃色。前胸背板、小盾片黑色,有粗刻點和許多散生的黃白小斑點。腹背部深黑色,側接緣黑白相間。(2)卵。長2.09cm,寬約1.70cm,豎立,近球形。初產淡綠色,中期米黃色,孵化時變為淡黃色。卵殼網狀,假卵蓋半球形,頂部中央有一顆粒突起。破碎器黑色,三角形。(3)若蟲。共5齡。各齡若蟲體扁,洋梨形,前端較窄,后端寬圓,全身側緣具淺黃色狹邊。觸角4節,黑褐色,節間黃赤。前足脛節端半部加寬,側扁變成葉狀。腹背第3、4、5、6節中央各具一塊黑褐色的隆起斑。腹側緣各節有1黑褐色斑塊。喙黑褐色,伸達第3腹節后緣。1齡若蟲體長3.4~5.1mm,頭中葉長于側葉,復眼淺揭色,頭頂至第2腹節有1條隱現淺黃白色細中縱線。前胸背板側緣稍向上卷起。5齡若蟲16~18.4mm,頭、胸、翅芽黑色,腹部灰褐,全身被有白色粉末。頭中葉與側葉幾等長。頭前端至小質片端部有一淺黃色中縱線。各腿節基部2/3為淺黃色,脛節中端黃白,其余褐色。 防治措施: (1)農業。做好冬季清園工作,清除樹上樹下病蟲枝葉,清果園及其周邊的雜草分堆集中燒毀。摸除樹干上的干翹樹皮,填塞樹縫樹洞。全園淺翻挖1次。秋末初春,在成蟲越冬場所,人工捕殺成蟲。利用成蟲、若蟲喜白天活動、正午活動高峰時機人工捕殺。(2)藥劑。用石流合劑、波爾多液或生石灰水液任其一種樹干涂白1m,破壞越冬成蟲生長環境,降低越冬蟲口基數。在成蟲產卵至3齡若蟲前,樹冠噴5%來福靈2 000~3 000倍液,或功夫1 500~2 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 000~1 500倍液,或80%敵敵畏1 500倍液,或40%速撲殺1 000~1 500倍液等藥液,對成蟲、若蟲具良好的防治效果。 |
相關閱讀 |
對于節省農藥用量新技術 |
油麥菜病蟲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
桃樹康氏粉蚧的危害癥狀有哪些?該如何應對?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