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農藥經銷商有沒有存在的理由? |
來源:網絡 2019-7-26 10:26:00 |
日前,遇到臨村一位農民驅車十幾里路到鎮上的農資店買農藥,恰巧農資店老板下鄉送貨去了,這位農民足足等了兩個多小時,農資店老板也沒回來,農民只得悻悻而歸。經詢問,這位農民說,他們村小,只有200多口人,原來村里有家小賣部代賣農藥,但因為沒有辦證,現在他不敢賣了,上邊查得很緊,再賣就要罰款。沒有辦法,他們村農民買農藥只得到鎮上,大多數都是逢集找人捎回來,平時如果不縫集就容易“抓傻”(意思是白跑腿),要么一次多買幾樣,免得多跑路。 大家都知道,自從新版《農藥管理條例》和《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頒布以后,截至2018年8月1日,過去那些一直在從事農藥經銷的基層農藥零售商,因經營門檻的提高,沒有取得農藥經營許可的一下子就成了違規者。因此,他們當中很多人要么放棄農藥經營,要么也由公開轉入地下。因為自去年以來,執法部門一是加大了執法力度,即處罰額度大大提高;二是加大了執法密度和頻律。 過去,執法人員只是在農資使用旺季進行抽查,主要看產品質量是否合格,主要針對的是一些縣、鄉鎮的大經銷商。而現在是挨村對小賣部拉網式排查,重點查處無證違法經營,并且不定時、不定點,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進行監管。此外,暗訪和突查手段增多。像市、縣執法部門都有可能異地執法,突擊性強。特別像我們山東,省電視臺《山東問政》曾問政過農藥流通市場存在的種種問題,讓執法部門痛下決心對存在問題進行整改,并且后續還有“回頭看”,這讓執法部門不敢懈怠,因而執法越來越嚴格。 生存在基層末梢、和農民最親近的村級農藥經銷商卻遭遇尷尬:一是受經營面積以及庫存條件的限制,根本就不具備辦理資格;二是由于銷量有限,復雜的辦證手續以及后續的進銷貨臺帳、電子備案等硬性要求,只能讓大伙兒望而卻步。因為對于一個村級農藥商來說,一年的農藥銷量本身就有限,每個村就那么多客戶,他們靠的就是方便村民、能為農民提供便捷的服務而贏得一點利潤。說實在的,在這種條件下,利潤往往會成為次要的東西,而為村民提供便捷服務往往顯得更加重要,才更受農民歡迎。 在很多村,村級農資經銷商不僅僅在村里賣農資,其實他們還在扮演著過去村里“農業技術員”的角色。他們在推廣農資產品的同時也推廣了很多農業新技術,包括一些科技前沿的新東西,他們實際在承擔著原來由村農業技術員承擔的一切工作。可以說在當今中國農業生產格局中,這些村級農資經銷商功不可沒。 筆者就遇到這樣一位村級農資經銷商,常年在他的農資店門口放一塊自制的小黑板,經常把一些農業科普知識寫在黑板上,向村民介紹。內容根據當地農業實際及時更換,一年四季從不間斷,受到農民歡迎。 這些村級經銷商他們在推廣農資產品的時候, 的確是為了得到一定的利潤,也許正是這一點掩蓋了他們為民服務的本質和功能。別看這些村級經銷商一年忙忙碌碌,其實他們的收入卻并不高,因為有限的空間、有限的農資銷量決定了他們不會有多大收入,一年的收入真還不如外出打工掙得多。這些經銷商有時明明是在給村民做好事,但他們的這種地位、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并沒有真正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肯定,也得不到政府部門的任何支持,甚至連一句鼓勵的話都不會有,至于政策方面的優惠就更談不上了。當他們真正面臨困難的時候,甚至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時,比如遭到有關部門的違規收費或亂罰款時,他們卻孤立無援,沒有人會伸出援手、施以幫助,他們只得自己默默承受。 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每個村里都會設立一個專職農業技術員,負責村里農業生產方面的技術指導,包括果園莊稼管理、施肥追肥、病蟲害防治等。他們利用村里的高音喇叭或黑板報進行宣傳指導,他們每年都能夠從村里獲得不低于村官的報酬,還能獲得外出學習、培訓、參觀等很多機會,以提高他們自身的業務水平,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可以說是比較高的。而眼下的這些村級農資經銷商干著同樣的活、搞著同樣的服務卻沒有如此好處,更多的卻是不被理解。 那么村級農藥經銷商有沒有存在的理由?筆者認為這些經銷商接近農民、熟悉農民、能方便農民,他們的經銷是完全有必要的。像乙草胺、草甘磷這類用量很大的常規農藥,哪位農民不需要?到了農忙季節,難道都要讓農民跑十幾里甚至幾十里地到鎮級或縣級經銷商那里去購買?實在是不切實際。尤其當遇到蟲災,或莊稼發生突發性病變,農民往往非常著急,希望能夠就近購買,少跑冤枉路。 既然廣大農村基層經銷商有存在的必要、有市場空間,為什么不能給他們一個合法的理由,讓他們生存下去呢?讓他們每次面對各部門的檢查都提心吊膽、躲躲藏藏,這終歸不是辦法。 為了加強監管,有關部門完全可以加強對他們的培訓,使他們真正能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使他們真正能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使他們能達到一定的從業水平,或通過發放有關證件,成為技術指導員,或讓他們成為上游經銷商連鎖店或店員,給他們一個合理的身份使他們真正成為農村發展的中堅力量。因為很多新東西最終還是要靠這些終端經銷商來推廣的,他們自身的實踐往往更具說服力。農業專家雖然厲害,但終歸還是離農民太遠,在農業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方面,這些基層經銷商是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 就說現在一些職能部門的送科技下鄉吧,只是把科技下鄉只當做一種口號,到農村把桌子一擺、橫幅一掛、攝像機一拍、電視上一放,農民的水平就算提高了。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是一件長期的任務,需要打持久戰。 因此,希望管理部門在制定有關政策的時候能多從這些基層經銷商的實際情況出發,給他們留一席之地,給他們開一點綠燈吧,哪怕是臨時的、短暫的,他們終歸是要前行的。 |
相關閱讀 |
農資經銷商怎么把路走的更遠 |
一片漲聲中,步履艱難的農資經銷商們該如何應對? |
農資經銷商要做好需要掌握的8大標準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