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免费看国产曰批40分钟,少妇三级全黄,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幾種蓖麻病害的危害癥狀、發病條件和防治方法
來源:網絡    2018-6-1 16:13:00
    

    蓖麻屬大戟科一年或多年生雙子葉植物,其種子中含有用途廣泛的蓖麻油,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但蓖麻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常會受到各種病害的危害。本文為大家介紹了蓖麻幾種主要病害的危害癥狀、發病條件和防治方法,供農戶們參考。

幾種蓖麻病害的危害癥狀、發病條件和防治方法

    1、蓖麻枯萎病

    1.1 病原與危害癥狀

    蓖麻枯萎病病原為尖孢鐮刀菌蓖麻;。蓖麻枯萎病主要發生在4—5月,苗期到現蕾、開花期均能發生。幼苗受害后,常死亡于子葉還未展開時;2~3片真葉期受害,常有水漬狀病斑圍繞莖部,幼莖基部呈黑褐色或紅褐色,病處腐爛,葉變暗綠色,但不脫落;莖桿受害后,形成條狀病斑,著生有粉紅色霉狀物,凹陷,維管束變褐色,導管中充滿病菌,導致水分供應失調,造成萎蔫干枯。

    1.2 侵染循環與發病條件

    蓖麻枯萎病病菌以孢子或菌絲體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可侵染多種林木幼苗或草本花卉,如辣椒、黃瓜。其傳播途徑主要有流水和土壤,一般從植株根部的傷口侵入,4月(蓖麻二葉一心期)開始發病,5月中下旬(現蕾期)病株逐漸增多,后病情快速發展(開花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灌漿期)達到發病高峰,8月后(成熟期)發展緩慢[5]。

    1.3 防治方法

    蓖麻枯萎病的防治可分為以下幾種方法:一是拔除病株燒毀;二是選擇優良抗病品種;三是實行輪作,輪作年限4年以上防治效果明顯;四是選用無病種子,制種田必須拔除病株,同時無病區要嚴禁從病區引種和調種;五是秋耕深翻,深埋殘葉碎屑,破壞病原菌的生活環境;六是化學防治: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0倍液浸種或用種子重量0.5%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 kg/hm2混入細干土,均勻施于穴內;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株灌藥液0.3~0.5 kg,每7 d灌1次,連續防治3次。

    2、蓖麻疫病

    2.1 病原與危害癥狀

    蓖麻疫病的病原為疫霉菌(Phytophthora),其包括3個生理小種:寄生疫霉(P.parasitica Dastur.)、蓖麻疫霉(P.ricini Saw.)、臺灣疫霉(P.formosana Saw.)。蓖麻的葉片及莖部容易受疫病危害,苗期受害后,子葉上現圓形暗綠色病斑,后逐漸擴展至葉柄、莖部乃至整株,病斑有淡褐色同心輪紋,病健交界處灰綠色;成株期受害,初在葉片邊緣現灰綠色圓形或不規則形水漬狀病斑,隨著病情擴展,病斑逐漸擴大,當田間濕度較大時,病斑上著生白色霜狀霉,當田間濕度較小時,病部呈黃褐色輪紋狀或青白色,莖、葉柄、果柄、幼果被害后初為水漬狀、暗綠色,漸漸呈褐色,后變黑褐色水浸狀,潮濕時病健交界處亦生白色霉狀物,最后葉柄、果柄軟化,漸明顯縊縮,病部以上萎蔫下垂,蒴果不能成熟,幼果腐爛脫落。

    2.2 侵染循環與發病條件

    蓖麻疫病病原以卵孢子、菌絲體、厚垣孢子在病殘株及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萌發并產生孢子囊,孢子囊遇水產生游動孢子。一般6—7月孢子囊萌發侵染蓖麻植株,形成中心病株,中心病株產生的孢子囊通過氣流或風雨向四周擴散傳播,并重復侵染。溫度10~25 ℃,空氣相對濕度85%以上時,病害最容易流行。在植株易感階段,中國大部分蓖麻種植地區的溫濕度,都適合蓖麻疫病的發生,蓖麻疫病的危害盛期一般在7—8月。蓖麻疫病的發病條件為地勢低洼、田間濕度過大、土壤瘠薄、排水不良、植株生長勢弱,空氣干燥時停止繁殖,生活力較弱。

    2.3 防治方法

    蓖麻疫病的防治可分為以下幾種方法:一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結合整枝打杈及時摘除病葉、病穗、病枝,集中燒毀或深埋;三是合理輪作,一般與玉米、小麥等禾本科作物輪作,以減少初侵染來源;四是降低田間空氣濕度,創造不利于病菌生長的條件,可適當稀植;五是進行深耕,將帶菌的表土層深翻到15 cm以下;六是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可噴70%代森錳鋅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倍液、40%乙磷鋁(疫霉凈)200倍液、72.2%普力克800~1 000倍液,每隔10 d噴藥1次,共噴3次。

    3、灰霉病

    3.1 病原與危害癥狀

    蓖麻灰霉病病原為Botryotinia ricini(Godfrey)Whetzel,屬半知菌亞門葡萄孢屬。蓖麻灰霉病主要危害幼花、幼果、嫩莖、葉、果梗等。葉片感病,初現的水漬狀病斑沿葉脈擴展,引起早期落葉;莖桿感病,葉痕處初現的病斑逐漸擴大,病部光澤消失、干枯并出現黑色菌核,常引起上部組織枯萎;ü胁,常由病莖蔓殃及,致使花、蕾、蒴果變褐脫落,種子不成熟以致種子霉爛。遇雨水多濕度大時,各部位的病斑均易長出一層鼠灰色霉狀物及黑色菌核。

    3.2 侵染循環與發病條件

    病原菌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山東地區7月末、8月中下旬、9月后的田間發生情況分別為田間零星發生、發病高峰、發病緩慢或停止發展。7—8月間蓖麻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都很旺盛,葉片多,葉面系數大;各級分枝都基本形成,田間通風較差,造成極利于發病的小氣候環境。此時蓖麻主穗處于灌漿成熟期,一級穗處于灌漿期,二級穗處于開花坐果期,果實幼嫩,是易感病時期。

    3.3 防治方法

    蓖麻灰霉病的防治可分為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實行合理輪作,以減少初侵染來源;二是深耕,將帶菌表土深翻到15 cm以下,促使其死亡;三是降低田間濕度,創造不利于病菌生長的環境,實行合理稀植;四是結合整枝打杈及時摘除病葉、病穗、病枝,集中燒毀;五是排澇降濕;六是進行化學防治,在病害始發期使用50%速克靈1 000倍液、50%撲海因粉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農利靈800倍液、60%防霉寶(多菌靈鹽酸鹽)超微粉600倍液、45%灰霉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

幾種蓖麻病害的危害癥狀、發病條件和防治方法

    4、蓖麻黑斑病(葉枯病)

    4.1 病原與危害癥狀

    蓖麻黑斑病病原為Alternaria ricini(Yoshii et Takim.)Hausf,屬半知菌亞門鏈格孢屬。蓖麻黑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果穗。子葉和真葉最初產生不規則的小型灰綠色病斑,病斑逐漸失去水分呈蒼白色。以后病斑逐漸擴大形成不規則形大斑,病斑周圍褐色,外圍有蒼白色暈圈,中央為褐色,上有暗黑色輪紋。病斑上有黑色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嚴重時病斑占據葉片的大部分,最后枯死。果穗受害后變黑腐爛。

    4.2 侵染循環與發病條件

    蓖麻黑斑病病原以菌絲在病殘體上越冬,次年侵入寄主,產生分生孢子后通過風雨進行傳播。該病在潮濕條件下發展迅速,在蓖麻生長后期常擴展迅速。

    4.3 防治方法

    蓖麻黑斑病的防治可分為以下幾種方法:一是選育抗病品種;二是采用無病種子,或用種子量0.4%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三是大田種植實行3年以上輪作;四是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葉燒掉或深埋,并深翻深耕;五是適期播種,不宜過早,避開發病高峰期。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肥,提高抗病力;六是化學防治:必要時可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

    5、蓖麻銹病

    5.1 病原與危害癥狀

    蓖麻銹病病原為Melampsora ricini(Biv.)Pass.,屬擔子菌亞門真菌。葉片受害后,常有直徑0.2~0.4 mm的夏孢子堆形成于葉背,呈黃色圓形或不規則形絨毛狀;正面則生成褐色的不規則狀壞死斑,病害嚴重時壞死斑連成一片,造成葉片枯死,脫落。

    5.2 侵染循環與發病條件

    病害的發生和發展主要受溫濕度的影響。發病溫度為8~24 ℃,最適溫度為14~20 ℃,氣溫低于8 ℃,或高于24 ℃病害停止發展。氣溫在14~20 ℃時病害發展很快,夏孢子的發芽率可達30%~40%。病原菌的潛育期為7~8 d。相對濕度在50%~70%時均能發病,但最適宜的發病濕度為55%~65%。

    5.3 防治方法

    蓖麻銹病的防治分為以下幾種方法:一是選用抗、耐病品種,主要有青桿類型的品種;二是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抗病性;三是及時對病葉進行摘除,并及時銷毀;四是用25%粉銹寧1 000~1 500倍液噴霧,每隔15 d 噴1次,共噴3次。

相關閱讀
防治西瓜絲核菌立枯病須知
山地茄子如何種植
沙糖桔出現裂果該怎么辦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