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補超萬億 糧價問題仍未解決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2-1-9 |
據《人民日報》1月7日報道,2011年中央財政對“三農”的實際投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達到10408.6億元,同比增長21.3%。其中,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四補貼” 資金達1406億元,比2004年的145億元增長了近9倍。 糧食生產補貼的增加,相對促進了糧食的增產。但是,在承認“提高補貼”與“糧食增產”正相關效應的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這種效應正在逐年弱化——在2004年減免農業稅(2006年取消農業稅)后,糧食生產補貼增長9倍。但是,同期我國糧食總產量僅從4.69億噸上升到5.71億噸,亦即是說,8年來我國涉農補貼在增長9倍的情況下,糧食總產量每年卻僅能增加1個百分點。 在糧食補貼對糧食增產效應持續弱化之際,我國人均糧食消費量卻在持續增加,這就導致了我國糧食對外依存度的逐年加大。時至今日,我國大豆已有超過65%依賴進口,玉米和小麥亦已陸續開始進口,我國農產品(000061)貿易已持續8年呈逆差態勢。 誠然,適度的糧食生產補貼有利于糧食生產,并有利于抵抗國際糧食市場的競爭。但反過來,過度的補貼,并以此過度抑制國內糧價的上漲,不但會逐漸弱化我國糧食生產的增產效應,而且會加劇掠奪式糧食生產(過度使用化肥和水資源)的趨勢。 欲扭轉此種狀況,必須在適度提高糧補的同時,逐步加大我國糧價上漲的幅度。雖然,自2004年至今,我國糧食價格持續上漲,但是,與我國同期大宗商品的漲幅相比,糧價的上漲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這8年里,我國油價上漲了250%、銅價上漲220%、金價漲幅高達340%,房價更是上漲接近600%。更何況,在我國糧價8年微漲的表象下,我國農資價格的大漲卻幾乎完全對沖掉糧價小漲的收益,如同期我國種子價格上漲了250%左右,鉀肥價格亦上漲超過200%。 在我國糧價與其他大宗商品價格漲幅嚴重背離,且農資成本增加嚴重擠壓種糧收益時,必然很難持續保證我國糧食生產者的積極性,以及有序生產的安全性。以當下南方的雙季耕作為例,一畝田雙季所產糧食的純收益(加上涉農補貼,減去農資成本),全年不超過1300元,而這樣的收益尚不及在當地鄉辦工廠打工一個月所得。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提高糧價,可以相對提高農民收入,從而為“拉動內需”持續增添助力。就“拉動內需”對我國下一階段經濟增長的重要性而言,如何激發人口超過城鎮居民的農村居民的消費潛力,顯然意義重大。 |
相關閱讀 |
一農資店加價賣肥料,漲價18-20元被查處 |
談企業轉型,農資企業從生產商到服務商的四大途徑 |
我們的農資銷量到底去哪兒了?(深度分析)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