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免费看国产曰批40分钟,少妇三级全黄,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2017年肥料行業十大關鍵詞總結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2-26 9:11:00
    

    每一年,時間總是過得飛快,交織著市場的喜怒哀樂,蒸融、升騰。

    有企業嘆息,今年對于大企業是煎熬,對小企業是災難,以后估計會更難。

    這一年,環保督查常態化,生產、運輸成本上漲,需求的支撐使得氮肥、磷肥、復合肥盈利上漲;

    這一年,經作給了我們夢想,也給了我們希望。作物結構調整吹響了“想經作進軍”的號角,企業也適時調整產品結構,細分品類百花齊放;

    這一年,關于農產品、農業的探索走得更遠,農資成了農業最簡單的環節,立體的農業機械化發力,構建農業新生態,構建農產品品牌成了時下最關心的話題;

    這一年,服務商的概念被高度挖潛,重塑農資影響力和話語權。既然未來絕對不是一個單純的肥料公司或者農藥公司領先,那么就適時轉型,立志做一個現代農業產業解決方案提供商;

    這一年,市場的撕扯仍在,堅守還是轉型的爭論仍在,創新和前行的堅持仍在。我們能做的只有總結經驗與收獲,邁向夢想與遠方。惜時、努力,為自己的2017畫上圓滿的句號。

    2017年的關鍵詞:漲漲漲;經作迷戀;產品重構;農業社會化服務升溫;專注作物;特肥迅猛;土壤健康;農產品品牌化;環保常態化;智慧農業。

2017年肥料行業十大關鍵詞總結

    漲漲漲

    關注:價格;業績

    9月,化肥全面開漲,先是單質肥,然后是復合肥廠家。

    上漲的不止是價格,還有行業的業績。

    分行業看,氮肥行業業績增幅最大。前三季度共實現盈利25.19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16.83億元,由大幅虧損變為大幅盈利。

    磷肥行業也表現優異。去年同期3家磷肥上市公司僅有1家盈利,今年3家全部盈利。相比之下,鉀肥、復合肥行業業績較平淡。

    眾所周知,2017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糧價低迷、種植結構調整、市場需求下降……

    在這些嚴峻考驗之下,企業要讓消費者掏出真金白銀來,是越來越難。為什么在這種情況下還能高速增長?

    前三季度化肥上市公司業績大增,也是整體化肥行業景氣度回升的一個縮影。

    很多人對后市價格看漲,原因有三:環保督查常態化;生產、運輸成本上漲;需求的支撐。

    魯西化工前三季度盈利10.72億元,同比增長419.16%。公司表示,業績大增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續強化安全環保管控力度,各生產裝置保持了長周期滿負荷穩定運行;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大部分產品價格出現不同幅度上升,公司順應市場趨勢,及時調整,產銷平衡,取得了較好經濟效益。

    同樣,中國心連心化肥在前三季度也完成了增量。截止到2017年10月,心連心差異化尿素77.74萬噸!復合肥124.16萬噸!

    “面對深刻的市場變化,心連心以市場競爭為導向,主動調整營銷策略,豐富產品結構,創新營銷和大農戶會銷模式,強化終端服務等模式。實現了復合肥與高效尿素逆勢大幅增長,再一次向行業證明了心連心現有運作模式極強的市場競爭力!毙倪B心總經理助理賈新潮介紹。企業的增量得益于內部體制的改變。每一個業務員都是一個利潤中心,并且心連心在企業內部建立高效協同的一體化機制,資源向市場傾斜。

    也完成了綜合純利同比增2.09倍至2.61億元。2017年第三季度,該集團未經審計綜合收入由2016年同期的約人民幣13.64億提高約36%至約人民幣18.59億。此外,2017年前3季度該集團高效肥銷售收入占化肥產品收入的37%,利潤占化肥產品利潤的91%。

    磷肥行業也表現優異。去年同期3家磷肥上市公司僅有1家盈利,今年3家全部盈利。去年前三季度云天化虧損高達15.59億元,今年盈利2101.2萬元,順利實現扭虧為盈。公司表示,前三季度磷肥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恢復,公司通過科學的營銷策劃,實施淡儲旺銷舉措,牢牢把握住了市場行情,成效斐然。

    相比之下,鉀肥、復合肥行業業績較平淡。復合肥行業前三季度共實現盈利19.74億元,同比下降24.87%。6家復合肥上市公司雖然全部實現盈利,但僅有新洋豐利潤同比正增長,其余5家均為負增長。

    單質肥價格上漲,導致復合肥原料成本增加,但農產品價格低,加之市場競爭激烈,復合肥銷售價格難以大幅提高,企業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經作迷戀

    關注:種植結構調整;大田向經作轉移

    這是一個超級迷戀經作的年份。

    對于種植戶而言,一個個過山車般的經歷。

    曾經轉結構時有多瘋狂,最后就有多落寞。種植的事情,誰料得到呢?面對低迷的市場,總得做點什么吧。

    投入不斷增加,收入降低,這是所有種植戶的痛。自覺不自覺地,很多農戶就開始調整種植結構。大田的關注度降低,這是不爭的事實,當然很多人不會這么說,可能因為大田已經如此的艱難,就不要再拆穿?

    種植結構的調整不僅僅是政策的引導,也有市場的引導。大家肯定都向經濟附加值高的產品傾斜。雖然“向經作出發”這個并非口號,但是企業和個人都是這樣做的。

    不管“我是誰?”“我在哪里?”“我要干什么?”只要種植,都要轉向經作,對經作附加值高的迷戀,高于自身對抗風險的預估。

    但是轉了之后呢?以柑橘、馬鈴薯、花生、玉米、獼猴桃、蔬菜為例,這些都是今年種植面積較大的作物。柑橘仍然保持堅挺,而馬鈴薯、蔬菜、獼猴桃都無一例外的曾被寄予厚望,然后被現實狠狠掌括。

    花生本來一直行情不錯,無奈一直被連綿的冷雨胡亂得拍,成熟后來不及收獲就繼續在土壤里發芽里。反倒是玉米,居然行情不錯。這個反轉讓農戶有些懵了。

    我們對失敗的案例都會表示同情,以及對市場的憤慨。但是我們是否應該,首先要投資人身上找問題,是不是投資主觀就存在“坑”?

    你是否是沖動、倉促地決定了投資的意向?動機是不是純粹?有沒有充分準備、了解你將從事的市場,并擁有關鍵技術?是否過于高估了自己的駕馭能力?

    很多人受政策、榜樣的紅利誘惑,輕易投資,流轉幾千畝土地,跟風種植自以為賺錢的作物;蛘卟欢N植,或者高估了自己的駕馭能力,一場災害就直接將投資者打到解放前了。即便是豐收了,也會發現賣出去也是難題。并沒有競爭優勢,大基地帶來的大市場并沒有到來。

    不少人手握很多產品,砸在手中,最后不得不低價出售。

    我所知道做農業做得好的,基本上都抓住了“一頭一尾”兩個關鍵點!耙活^”,提供的種子或者品種的獨特性,保障作物的高品質;“一尾”,提供高于市場價的收購,提供產品的溢價。

    渠道只關注成本,農戶想盡快變現。在利益的撕扯和博弈之下,難免有一方妥協。

    其實,解決了收購問題就解決了一切問題。就像企業和經銷商都在解決如何幫農民省錢的問題,卻不知道節本不是目的,增效才是。用效果和收益說話,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但是賣農產品農資企業并不專業,并且這樣一來產業的鏈條更長了。農產品的收購和售賣又是另外一個范疇了。很多企業也深陷收購泥潭,收購費用倒無所謂,企業都可以承受,但是收購來的農產品不能直接變現的話,高昂的維護成本讓企業也頭疼。

    也有專家說讓外來者來掀桌子,也有說降微成平臺,平臺協同的。傳統企業渠道供需雙方距離遠,平臺或者垂直電商B2C,就會變得很近。

    產品重構

    關注:細分品類;功能型產品

    有沒有發現,今年中小企業的產品風向變了?

    原來一直被標桿企業“承包”的產品設計,在今年終于回歸到部分企業手中。市場里的產品變得更加豐富了,多了很多細分品類。

    原來中小企業,甚至行業靠前的企業,只用看著標桿企業就行了,他們推出什么產品,什么策略,跟隨就是。就像海底撈在河南的發展管理較好一樣,因為有巴奴在“幫”他們管理。中小企業甚至大企業的產品策劃曾經很多年一直被標桿企業“承包”。

    為什么這兩年特別是今年,企業的產品方向會有如此大的變化?

    其實,很多企業有一個共同的認知就是:隨著增量市場變成存量市場,而消費正在升級的時候,大量的細分產品在品質等多維度層面都不能滿足正在崛起的“經作迷戀”后對產品的需求。

    而大企業那種大體量大規模的大生意,對很多企業而言,的確做不了。繞過所謂的大產品,選擇一個小而美的細分品類,在細分品類里面領航、占位,也是非常不錯的思路。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定位,做不了大產品中的強者,就做細分品類的領頭羊吧。那么,如何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細分品類?

    市場量級夠大,試用成本低,認知度稍高。

    從吃飽到吃好,中國農業走過了這么久的歷程。反應到農資市場也如此,從偏施氮肥,到磷鉀,再到復合肥,再到中微量元素和功能型產品。行業已經開始往健康、精準施肥的道路上奔去,企業自然各自占位。

    有資源的,不止于給別人提供原料,也開始了自己的品牌產品征程。擁有“硼山、硼海、硼世界”的金瑪硼業這樣的礦產企業也開始進軍肥料行業,就可以看出中微量元素的深入人心了。味丹、安琦也開始高調做有機肥產品。

    在海藻類產品品類中,海大、明月、雷力、領先等國內企業都已經深耕了很久,并且在海藻類產品中占據一席之地。海藻酸類產品,今年出臺類行業標準,作為恩寶和開門子當然居首功,讓行業有了標準可依。

    還有腐植酸、黃腐酸類產品。

    在這個而云天化、心連心、六國、施可豐、沃豐、中農、傲禾等智能配肥也在步步進階。施可豐新增加了智慧田APP,從而鏈接種植者,解決從肥料到田地的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沃豐還在智能配肥的基礎上,增加了收儲玉米的業務,解除農戶的后顧之憂。

    全豐、田園、極飛、大疆、漢和等企業另辟蹊徑,專注做植保飛防的企業。

    川金象總裁唐印介紹,川金象在產品發展方面有兩個理念,第一個是差異化發展,第二個是循環經濟。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總經理梁福偉表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發展方向,戰略方向,但是你不管怎么發展,怎么往前走,你一定要,知道事物的本質在哪兒?肥料產品的發展規律,一是企業在引導消費,二是消費者在倒逼著企業去做一些調整。

    新洋豐副總裁趙程云認為,未來廠商營銷工作核心是調整產品結構,增加盈利水平,而非在龐大的增量任務下負重前行!

    企業的重新定位,其實是符合市場期許的。不再去爭奪一塊兒蛋糕,而開始找縫隙產品,開始在新領域領航,是行業幸事。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企業占位的時候要看清趨勢,不要被眼前的“繁華”瞇了眼睛。

    農業社會化服務升溫

    關注:農業服務平臺;服務商品牌覆蓋制造商品牌

    誰能重塑農資影響力和話語權?

    未來絕對不是一個單純的肥料公司或者農藥公司領先的,一定是現代農業產業解決方案提供商!

    服務商的概念在今年被深度挖潛,在磷復肥會上各大企業都打出了服務商的理念。新洋豐“領先的作物解決方案服務商”,甕!叭蛐腋^r業服務商”(據了解,其生態茶園就是這個思路),中化MAP“技術綜合服務商”,開門子“做一流的現代農業服務商”(制造烘干塔,專注水稻作物),紅四方“專注綠色農業的植物營養卓越服務商”,宏達股份“中國品質農業服務商”,九禾“快樂農業服務商”,豐樂肥業“中國種植業投入品綜合服務商”等等。

    很多人開始討論,為什么農服突然大熱?為什么這個概念會在今年爆發?無他,時機到了。企業的服務主體變了,“大戶”增多:土地流轉數量增多,超過三分之一;合作社超過188.8萬家;需求就變了。

    而農資購買成了最簡單的一環,消費者開始有更多的溢價需求。

    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為了做全程解決方案,企業會發現自己缺少的比較多,發現缺少植保,缺少資金,缺少技術,缺少農機,缺少農產品回收……

    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企業之間的聯合,甚至跨行業的聯合。而發展綜合性現代農業服務公司方向沒錯,重要是落地,這個需要不斷的探索甚至試錯。而很多企業都在此前已經實踐了好幾年,秘而不宣,只是為了找到方向和模式。今年,企業都覺得時機成熟,就高調宣布,讓大家有了行業突然到了合縱連橫的認知。

    加盟金豐公社平臺的服務機構已經覆蓋從種到收再到銷的農業全產業鏈:上游既有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華夏銀行、螞蟻金服等金融機構,也有金正大、巴斯夫、拜耳、漢和航空等業界領先的肥料、農藥、飛防、農機公司;而在下游,正大集團、阿里鄉村大農業、百果園、京東農業將為金豐公社搭建產銷對接的高效通道;此外,還有互聯網企業的加入。

    這個大平臺,涵蓋了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這絕對不是個例,肥料行業建大平臺的也不在少數。

    新洋豐將在肥業版塊的基礎上全面升級,建立閉合的產業鏈條,延伸農業版塊,獲取增量,用解決方案貫通整個農業鏈條!未來將構建國際化平臺、產業合作平臺、金融與投資平臺、信息化平臺,實現戰略轉型升級!

    正大集團先后和六國、心連心兩家企業簽約合作,也意指產農自產農業產業鏈的整個服務;中農農服也在針對水稻種植大戶做測土配肥,谷物回收,農機服務等做溢價……

    豐信農業總經理董金鋒表示,農業服務市場是藍海,但是關鍵要落地。農分期CEO周建認為,金融只是工具,不是農分期的商業核心。農分期現在的業務涉及幫助農戶解決種植啟動資金、種植技術、終端銷售等,一步步延伸產業鏈。

    據說農分期明年有銷售化肥百萬噸的計劃。有人戲稱,農分期已經開始跨界打劫,銷售企業要小心了。

    服務成主角兒,整合是模式。

    過去,產品在前臺,服務在后臺。賣產品是真,做服務是愰子。現在,服務在前臺,產品在后臺。不是為了賣產品才提供服務,而是服務了才能順帶把產品賣了。

    一切行業都是服務行業,肥料也是,就看哪個企業,哪個平臺能夠轉變制造商的思路向服務商轉移了。農戶要的不只是農資產品,需要有更多的切實的服務。譬如種植的種類,譬如中間的管理,譬如后來的收購……

    服務平臺也好服務商也好,將是未來的主體,因為受眾只要有好產品、好服務、好收入,誰還在意某個制造商品牌?如此之后,過去廠家大出風頭的制造商品牌,未來將會被服務商品牌所覆蓋。

    專注作物

    關注:作物大王;作物經理

    專注作物的分兩個層面,一層是經銷商,一層是企業。

    對于經銷商而言,專注作物是一件甜蜜幸福且又能夠承載做大做強野心的事兒;對于企業而言,專注作物是針對細分市場顯示專業實力和產品增量的機會。企業和經銷商都已經將之看成自己增量的源泉和深度服務的對象。

    所以,都不亦樂乎。而成功的典型似乎越來越多。

    能專注作物,就必須具備技術實力,有給作物做全程解決方案的能力。像我們發掘的十大作物服務商:專注西瓜的臺州農資陶偉康、專注核桃的中農樂楊良杰、專注水稻的江蘇眾創朱兆春、寧夏專注枸杞夏農農業彭寶君、陜西專注蘋果的綠葉農化張宏山、山東專注蘋果的煙臺植保姚吉強、東北專注人參的參王植保徐懷有、福建專注茶葉的德盛植保顏禧童、專注小麥的河北廊坊綠園農業楊春華、廣西專注柑橘的金色天蘭李建軍。

    他們在特定作物上都基本上都涵蓋了作物的全程解決方案,以及全產業鏈。

    其實,遠遠不止這些,僅我們今年我們評選的作物大王就有百余人,放到專注作物的經銷商中就是滄海一粟。我熟識的幾個大平臺經銷商也都沒經受住政策誘惑,開始涉足高端經作,以及農產品的產業鏈運作。

    一個新興的專注西瓜的經銷商江于良告訴《農資與市場》,他憑借種植西瓜的技術,給種植戶提供全程方案,贏得了很多忠實的客戶,F在他的經營已經走出區域市場,進入云南、湖南。河南專注豆角的零售商張變云憑借其對豆角全程種植的技術把控,將客戶發展到了幾個縣域。

    像我者死,其實,很多商業模式看起來很簡單,也給你分享了,但是你就是學不會。必須有自己獨特的東西在里面。

    天道益農董事長馬天強認為,傳統農資銷售是價值爭奪和再分配,在產品供不應求和供需平衡情況下,確實對滿足市場需求,增加品種品類,服務農民農業起到很大作用。現在產品已嚴重供過于求,市場也由產品為王,進而終端為王,到了服務為王。服務的核心是什么?創造價值!省心省事省錢,增產增收增效。一個環節做極致可活下去。幾個環節做好,可活得滋潤。多個點串起來,可做強做久。

    大商們都如此,企業自然也不會落后。

    市場的變化倒逼企業的變化。既然在大田的增量難以為繼,所以很多企業開始將目光投注作物的專用肥。并對特色、特定作物有了很多的政策傾斜和服務。很多企業,包括一些大區經理在談行業的時候,都表示雖然對某些區域的種植結構調整有準備,也已經調整了區域的政策,但是恐怕調整地還不夠。

    市場遠遠比我們想想的轉變要迅速。

    現在很多企業也開始參與到了經濟作物中來,甚至建立了自己的農作物品牌。在企業層面,很多企業做作物專用產品,擁有專職作物經理。

    諾普信旗下也有很多作物圈兒。今年4月7日起,金正大在全國優選100個重點經濟作物縣,集中5個月展開聲勢浩大的作物高產營養解決方案地推活動。

    特肥迅猛

    關注:外企來襲;特肥增長迅猛

    農資市場風潮又起。這次是特肥。

    不止是外企,還有農藥企業,還有肥料企業,都盯上了特肥。

    有專家估量出特肥有不次于農藥的市場份額(1500億),而目前特肥市場銷量也不過百億。面對千億級市場,還有大的增量空間。

    所以,企業怎能不動?小農藥、小肥料企業本來就在大產品上缺乏競爭力,更堅定了在細分品類上發力,專注某個作物或者產品的信念,銷量基數不高,有增量就行,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而大企業也在攻城略地。

    前年開始,金正大連續收購或者合作幾家外企,目前諾貝豐、富朗、諾泰爾、康樸、易康姆等品牌陸續上線,持續在高端特肥上布局。

    云天化和ICL合作特肥產品,建成中國磷酸鹽合資企業,向中國本土市場提供水溶性的MAP和MKP。據悉,ICL易邁施國產產品將于2017年年底面世。

    10月初,新洋豐和康樸專家攜手,合作穩定性肥料。作為歐洲著名的特肥企業,康樸專家在特肥領域的地位不言而喻,此番合作也被認為是新洋豐進軍特肥的開始。

    一直專注緩釋肥料的住商肥料(青島)有限公司,今年也開始引進西班牙(施壯格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俄羅斯、日本(施倍多水溶性化成肥料、施普朗土壤調理劑)的特種肥料產品。堅持在高品質方向發展,健全產品體系,使其在經作區更有優勢。

    而不少外企,也一改在中國設立中華區總經銷的做法,開始設立中國分公司,自己開拓中國市場。

    為什么企業都開始發力特肥?

    除了大的市場容量之外,還有經銷商對新品的強烈需求。

    求新,求變,求效果,求利潤。這些市場需求倒逼企業修改產品。

    因為經作區連做、重茬現象嚴重,一般產品已經難以滿足種植要求,更遑論增產增收、提高品質了。土壤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也需要產品的迭代。

    “需求端變了,供給端也急需升級”。消費者對農資的需求也不再是簡單的價格型、基礎型、概念型需求了,而是平衡作物所需的營養、提升農產品品質和收益。

    雖然消費者現在對特肥的概念仍然不明覺厲,但是效果好、價格貴是他們對這類產品貼的標簽。在經銷商的培育下,市場也給目前的企業產品貼上了標簽。某某品牌是常規肥,某某品牌是平價肥,某某品牌是高端肥……

    一旦市場認知確定,就很難更改,所以這大概也是很多企業借助外力,不斷推出新產品和多品牌的原因之一。

    北京永盛豐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剛對現在大家的盲目并不看好:尿素還能賣,復合肥怎么就可能賣不下去了?行業遠沒到翻天覆地變化的時候,無論從技術還是市場談都為時尚早。特肥有其方向性,但是不能替代復合肥。新技術、新產品要謹慎,還是要經過市場檢驗之后才能確定。業績和誠信在天平兩端,誰都知道該怎么辦!

    大家都在改變,期待能預見未來。

2017年肥料行業十大關鍵詞總結

    土壤健康

    關注:土壤修復;土壤健康

    土壤修復改良,這些詞語仿佛離我們很遠。

    曾經和很多經銷商一樣,對于土壤修復改良,我一直敬而遠之:概念而已。

    但是隨著近一年的市場走訪,我發現,土壤修復改良真的沒那么簡單,也沒那么地遙遠。

    沒有健康的土壤,曾經的優勢產區或將淘汰。

    河南開封杞縣是傳統的大蒜種植區,一年一季大蒜,大蒜給當地帶來巨額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土壤的問題。多年重茬種植,多種土傳性病害以及地蛆等會逐年加重發生;

    淮山藥的優質產區溫縣雖然嚴格按照作物輪作進行種植,但是仍然需要增加有機質和微生物,保障土壤的生態平衡。溫縣經銷商張秋芬盼望的是有大企業進駐;

    不止山藥,陜西生態蘋果種植專家、服務商趙福泰,希望生產綠色、原生態、優質的蘋果,如此一來對土壤的原生態要求就更加嚴格。他面臨的境況就是或者修復改良土壤,或者放棄、淘汰種植產區。目前,他從洛川遷到了延川。

    而保護地蔬菜、香蕉、柑橘這些大宗經作,其土壤修復改良需求更加迫切。

    如果沒有合適的、生態的土壤,會不會很多曾經的優勢產區,面臨著被放棄、被淘汰的命運?而這些靠優勢產區優勢作物過活的農戶,經銷商又將何去何從?

    其實不只是政策方面要化肥和種植結構的供給側改革,市場動向也在倒逼企業進行產品的結構改革。農業在變化,從豐產農業向豐收農業轉變,必然對農產品品質有更高的要求。并且,企業的經營導向也在發生變化,從規模導向轉向效率導向,利潤導向。

    今年明確提出土壤健康的企業也確實不少:富朗親土360系列、祥云的健康肥、鄂中的生態肥、新疆惠爾的土壤修復和鹽堿改良解決提供方案,拉多美的養土、提質、增產,華鑫的鑫聚力等等,都值得期待。

    不只是氮磷鉀,第四元素的廣告語直擊痛點,猶如一記閃電劃破傳統施肥觀念的夜空。而后一些企業如根力多、木美土里、北京澳佳、河北硅谷、山東恩寶等開始在生物菌肥、有機肥、硅肥、海藻肥等方面嶄露頭角。

    而生物技術和解決方案,將成為富朗開拓中國的利器。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今年磷復肥會金正大的展位否?“富朗生物能,土壤更健康”富朗品牌赫然占了金正大展位的大半空間。我在金正大2017年度峰會上獲悉,金正大要將富朗推廣列為集團的一號工程。隨著“世界親土種植聯盟”在中國落地,相信土壤健康的理念將更加深入人心。

    祥云等企業也都推出了“健康肥料”,據祥云廖起成介紹,之所以推出“健康肥料”這樣的產品和理念,是聚焦當下中國現狀,從產業鏈的源頭來控制舌尖上的安全,以科技含量高的“健康”肥,滋養健康的土壤,種植健康的農作物,并產出健康的食品。

    據鄂中生態副總經理、運營總監代中旭表示,“仟金方”是鄂中傳統農業研究院潛心多年,公司借助中科院、武漢工程大學、華南農大等十多家機構將相關研究成果整理、分析,首次提出“清、調、補”中醫理論在生態復合肥產品開發中的應用,并聯合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農用微生物國家實驗室,創造性研發出具有中醫式生態修護、種地養地、防病抗病功能的微生物生態復合肥,能有效改善土壤、作物健康和生態農產品品質。

    截至2016年底,我國登記的土壤調理劑已經超過100個。按用途分類,常用土壤調理劑主要有:改良土壤結構,降低土壤鹽堿危害,調節土壤酸堿度,改善土壤水分狀況,以及修復重金屬和農藥污染土壤。據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土壤修復市場預計可達200億元!笆濉睍r期市場有望突破1000億元。從中長期來看,修復規?蛇_萬億元。

    萬億市場,誰不想掘金?估計明年市場上又是一番龍爭虎斗。

    農產品品牌化

    關注:產品溢價;高價值導向;品牌化打造

    今年,涌現的新的“農人”品牌真不少!

    雜志社評出了一百位作物大王,我們發現,他們都擁有自己的品牌。

    東北種植五常大米的鄒志忠,他很明確自己的品牌之路:不走機械化量產的路子,而是要追求品質,追求高精尖。憑借傳統的綠色種植和管理方式,目前,其“山河鼎”五常稻花香大米大米通過“臺灣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和“老爸評測”賣出,且供不應求。不辭售后服務的麻煩,堅持每月給客戶按需提供大米,只為提供最佳口感,只為讓消費者人安心消費。

    青島有一位從業務員轉型經銷商又轉做服務商的,他告訴我目前他才找到了尊嚴,只做產業鏈的前端是找不到尊嚴的,只有幫農民將產品賣出好價格才行。

    “黃金富士”是金豐公社打造的品牌,去年就取得了好成績,今年攜“陜陜的紅心”一同面向市場,成績斐然,打通了從產品到銷售的環節。金豐公社副總經理張祥希望通過理念先進的服務,來實現對種植戶的增值,帶來種植管理模式的改變。在品牌建設和市場方面,結合外部渠道和自有渠道,幫助農戶建立品牌,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

    新洋豐也在涉足農產品,其全資孫公司洛川新洋豐果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洛川積極試點蘋果產業各個環節的綜合服務。直接收購果品并在沛瑞品牌下打造小產區生態精果概念,借助國內大型果品流通渠道和線上生鮮電商渠道銷售,最終實現優果優價。

    而“不二果”也在春節期間創造了銷售奇跡。陜西富鉀延伸果品產業鏈服務體系,從而形成“農資供應-技術服務-不二果收購”的良性循環模式。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都源于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品牌化需求與品牌缺失帶來的商機。大多數時候,消費者和種植者是互相找不到的,而農產品又是特別缺少信任的一個產業,如何解決信任問題,那就是品牌化了。

    有觀點指出:未來深耕單一作物的會被服務平臺干掉,在產業鏈的前夜,如何提升溢價能力,成了大家都在做得事情。

    有了好產品,還得讓人知道這些是好產品:提升品牌附加值;賦予品牌表現價值。提升品牌附加值有三個途徑:差異化創造附加值;信息不對稱創造附加值;心理價值創造附加值。

    著名營銷專家劉春雄老師表示,目前農業是高價值導向:高品質,高價格——讓中國人吃好。而大田作物的農產品品牌化之路就是增加高端糧食,替代進口。經濟作物的農產品品牌化之路就是高端產品,讓農戶無論增產、減產,都能增收。而經營導向來看,讓農民增收的只有種植高端產品,誰能讓農民增收,農民就跟誰走。

    所以,農產品品牌化應該是未來的產品進階之路。

    最近網上有一張互聯網大佬的聚餐圖,有人說,這是一張互聯網老板涉足品牌水果名單:從馬化騰投每日優鮮賣水果;劉強東入股了天天果園;快手宿華快手直播賣水果;聯想楊元慶佳沃(賣水果);紅杉資本沈南鵬投了水果;小米科技雷軍投了果然優(賣水果)。

    產業大佬們跨界農業,食品安全是催化劑,而從根本來說,農業發展大機遇才是其中關鍵。“著重品牌化打造、溢價提升、精細化操作、互聯網服務化”,實現生態化和社會化服務,農業思維升級,以營銷促進優質作物品牌升級。

    環保常態化

    關注:溫飽到環保,生存到生態

    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生存到生態,從要效益到要青山綠水。

    2015年開始的環保風暴還在持續中,還有更嚴格的趨勢,我們要了解環保開始常態化了。

    中國環保的步伐在一步一步的加大,水十條、大氣十條、土十條,最嚴環保令等等。

    各項嚴厲的督察和監控持續推進,對化肥企業影響進一步加深。自國家環保部提出“五步法”巡視督察工作方針以來,督查管理思路與企業環保、安全整改行動已經完全對接,無法升級改造未達標企業一律關停。正在實施的“兩斷三清”(斷水、斷電,清原料、清設備、清場地)的措施效果顯著,各地區一些小企業對市場的影響正在減弱,化肥企業轉型升級氣候基本形成,高危企業開始另尋它路。

    環保壓力大,裝置被動降負荷。環保壓力的加大,也變相促進了行業的洗牌,落后產能的退出。譬如河南、湖北、安徽、山東等地。

    求效益,企業主動限產抱團。由于于化肥產能過剩嚴重,在去年價格惡性、無序競爭的啟示下,企業主動限產抱團操作越來越明顯。比如磷銨的“6+2”會議,比如蘇、皖、冀、魯、豫五省尿素會議。

    企業裝置的限產,促進市場供需矛盾的緩解,企業效益的增加。在上半年中,涉及化肥產銷的8家上市企業全部實現盈利,利潤合計約29.32億元。整體來看,無論是被動停車、限產,還是主動降負荷,我國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折純)產量下降是必然的趨勢,預計下半年產量減少或更為明顯。

    2017年“史上最嚴”環保檢查來襲,倒逼生產企業對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部分中小企業在前期改革中已經難以適應市場,再加上環保的重錘,落后產能正逐步退出市場。但也有規模企業繼續投資新產能上馬,如江蘇龍騰、河南心連心等。產能向資源地和需求地集中,對市場的資源配置重新優化起到了積極作用,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利于市場的持續性發展。

    這也讓周期品價格將獲支撐。業內專家認為,環保限產措施收嚴,將對行業中的相關限產產業形成供給端收縮,產生推升價格的預期。

    多家大企業表示,希望環保更加嚴格。

    10月28日上午,聊城市環保局舉行企業排污許可證頒發儀式,魯西化工拿到氮肥行業全國首張排污許可證。首張排污許可證是其他企業申請排污許可證的模板和標桿,環保部歷來對頒發首張排污許可證高度重視,要求嚴,標準高,企業取證難度大。據介紹,12月底前,完成原料藥制造、農藥等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

    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國內營銷中心副總經理葉健勇表示,環保會再來一次洗牌,會淘汰一部分產能。上市大企業不僅僅有環保部分督查,證監會也在督查環保。一個工廠生產80萬噸尿素,其中污水處理項目投資就有1個億。云天化在環保項目上的投資就占到20%—30%。

2017年肥料行業十大關鍵詞總結

    智慧農業

    關注:全程機械化;高功效植保;設施農業

    設施農業,可以破解發展條件的制約。

    如果耕地之前,先有機器(土壤傳感器)測量繪制數字土壤地圖,做出分區施肥和管理方案;然后有大型機械翻土耙地起壟;然后再有種肥同播機將種肥播下去;期間有無人機或者高功效植保機械打藥噴肥;水肥一體化設施灌溉施肥(滴灌作業完全由計算機控制,能自動測試植物的生長環境、水分、養料等,自動向植物根部輸送水和養料);收獲的時候大型聯合收割機將農作物整體收割歸倉……

    水肥一體化,物聯網,讓科技改變生活。

    若這樣,農民的生活將很寫意,企業和經銷商服務起來相對容易?梢詫⑺矢泳珳实厥┯,可以節約用肥用藥,使更少投入更多收獲。

    設施農業不止今年獨有,卻在今年光大,并有燎原之勢。

    當跟很多經作種植者聊天時,他們都說靠天吃飯的時代過去了,天氣不可捉摸,缺雨、干旱、極端天氣都避無可避,所以越是經濟附加值高的產業種植戶越是不吝投入。

    佳沃集團建成的一萬畝核心示范基地內,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IT前沿技術被運用于獼猴桃的精耕細作。每棵獼猴桃樹都有精準滴灌控制器,各地塊都有360度的攝像頭,全部通過物聯網技術遠程控制。輕點鼠標,就能實時掌握果園里獼猴桃的長勢,土壤的濕度、溫度、光照等情況;拿起手機或iPad就可以遠程控制滴灌設備。

    在陜北種植蘋果的趙福泰,也將水肥一體化的管道鋪到每一家蘋果種植園;大理種植石榴的閆虎,開荒山種植之前先鋪設管道;白水劉軍田安裝防雹減災系統,水肥一體系統……

    設施農業在規模種植戶那里得到逐漸普及,企業也在做設施農業的推廣和示范。不僅可以擴展企業的銷售渠道,也可以將肥料產品和設備產品的優勢都發揮出來。

    農機開啟了種植的新時代。

    曾經的職業割麥人——麥客隨著收割機的轟鳴開始消逝,代表著一個新舊行業的交割。三更燈火五更雞般繁忙的夏收、秋種只能停留在記憶里。

    我們在市場也發現,很多農戶對農機的在意超過了農資。

    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土地集約化的今天,幾乎種植的每一個環節都開始被機械代替。更快捷,更高效是當下的追求。所以,大型的機械設備已經上線。機械施肥、機械噴藥、專家的保姆式農化服務、大型機械收割和高端設備烘干等環節,都為實現增產增收、降低種植成本提供了條件。也將人力全解放出來了。

    前幾年隨著“種肥同播技術”的發揚光大,農機裝備+緩控施肥的成功推廣給了大家想象力。近來,很多相關企業嫁接資源的成功,也是行業一大幸事。蘭博基尼的大馬力拖拉機、開門子研發的開門子谷物干燥機等等開始進入大家視線。飛防的異軍突起,給無人機注入了無限活力。

    有時候是行業的發展促使大企業加入,用自己的品牌優勢和行業影響力來規則行業的發展,讓大家找到較好的產品。

    全程機械化是復合我國農村狀況的,對于“3860”部隊,能有多少的勞力能蹣跚在黃土上?即便是大農場,又有多少的資金支持大面積請工?

    在機械化的今天,也有人想用工匠精神打磨自己的農產品,以期傳統的高品質。我不知道工匠精神和機械化量產是否背離,如果只能二選一的時候,只能任一方淡出歷史舞臺么?

相關閱讀
磷酸一銨維持高位運行,二銨報價大幅上調
尿素七月份看漲
硫酸銨:市場表面趨穩 實際需求無回升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