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嚴查,正以風暴一般席卷整個農資行業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4-3 10:08:00 |
環保嚴查,正以風暴一般席卷整個農資行業。關停、整改、斷貨、漲價……在環保高壓下,肥料生產廠家不得不停產整改,沒有開工率,沒有貨款,廠家資金鏈緊張。經銷商缺少貨源,在用肥旺季銷量急劇下降,不得不用大量時間和精力尋找新貨源,確定新的合作關系。 這是一場矛盾與機會并生的改革。為了應對環保檢查,不少廠家不惜鋌而走險進行數據造假、偷排偷放。一旦被查,等待企業的或將是數十萬乃至成千上百萬的整改資金,這種資金壓力將壓垮一批中小企業。整改或是不改,這是一個巨大的矛盾。更有甚者,企業由于延遲發貨,很有可能面臨與經銷商之前的法律糾紛…..毫無疑問,環保對農資行業的影響,正在迅速擴大,可以預見,在環保高壓下,將有一大批不符合要求的企業被淘汰,行業洗牌已然來臨。 數據造假、肆意排污現象嚴重 近期,環境保護部組成18個督查組,對18個重點城市開展2017年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期間,檢查單位和企業8500余家,發現存在問題的單位企業有3119家。據環保部最新公布的查處名單發現,肥料企業有近20家上榜,成為環保嚴查的重點照顧對象。 據查處結果,問題主要有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不實不嚴不落地,部分大氣污染治理措施任務沒有落實,企業環境違法違規問題突出,部分企業監測數據不真實甚至造假,揚塵污染問題比較普遍。 其中,排放問題是個老大難問題。在被查處的肥企中,超標排放問題嚴重,如廠區鍋爐煙氣和造氣爐廢氣有多個直排口;鍋爐廢氣旁路未采取物理隔離措施。此外,無組織排放十分嚴重,鍋爐廢氣煙道破損嚴重,大量煙氣無組織排放。此外,對肥料企業來看,由于不規范生產原因,出現擅自在廠外大片空地露天堆放物料、進行生產,無環保設施,異味、揚塵較為嚴重等現象。 此外,許多肥企沒有安裝脫硫設施,車間粉塵揮發嚴重,導致廠區及周邊惡臭刺鼻,無組織排放嚴重。 更有甚者,通過技術手段,試圖通過造假,用虛假數據,對環保部門瞞天過海,比如將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在線傳輸數據造假,以及手工監測造假,這種偽造數據躲避環保部門查處的現象屢見不鮮。 環保督查席卷全行業,力度空前 2017年是“大氣十條”的考核年,執行力度只會空前加大。對于環境污染,環保部這次可謂是空前強硬,查處一家整改一家,一系列的政策也相應出臺。 3月過去,從目前來看,環保部已經完成了兩批督查試點,第二批已經基本結束了。今年還有兩批督查,相關工作正在準備中。在中央督查效應的帶動下,24個省份相繼出臺了省級環境保護督查方案。其中對于環境問題突出的地方,環保部還將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和回查。 今年,包括北京在內的28個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將實施最為嚴格的污染防治措施。環保部近日發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以下簡稱《方案》)推出了19條具體措施,其中,28個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已被列為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首批實施范圍,《方案》要求,28個城市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同時,石家莊、唐山、邯鄲、安陽等重點城市,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天津港不再接收公路運輸煤炭。 根據《方案》要求,今年8月底前,28個城市重新制定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須細化到具體企業、工地和單位生產工序。環保部表示,將對28個城市空氣質量改善情況實施按月排名,按季度考核。 日前,環保部公開征求對《重點行業和流域排污許可管理試點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下稱《工作方案》)的意見。根據要求,試點工作包括兩方面: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試點、流域排污許可管理試點。《工作方案》指出,2017年將完成鋼鐵、焦化、氮肥、印染、原料藥制造、農藥、農副食品加工等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可以說,當排污相關證件的出臺,將對農資企業生產的環保要求進一步提升。 可以說,從早在2016年嚴格的環保督查下,一直持續到現在,環保風暴持續發酵,諸多肥料企業多次停產限產,原材料產能受限,關停、整改、斷貨、漲價……這種情況在2017年只會更嚴重。 環保查什么?這些問題沒處理好開工都難 根據近期查處的環保案件,企業被查的范圍有所擴大,環保部也總結出一些經驗,對重點問題實行重點打擊,沒有處理好的企業恐怕連開工都成為問題。比如當企業出現生產配件的同時有出來粉末的輔料、相關的燃煤鍋爐等設備要查封;發現有噪音、氣味濃的產品也要整頓;沒有營業執照、不規范的廠家需要重新整頓。 此外,工廠有以下問題之一,將面臨罰款、關停、責令整改、約談等。情況如下:存在消防安全隱患;偽劣及假冒仿牌;偷排廢水;排放油漆味等刺鼻氣體;低頻噪音或噪音過大;粉塵污染;未公示環評;無環保審批手續;違法建設;私設暗管排污;煤渣到處飄散;無廢水回收系統;未辦理取水許可;無防滲漏措施的水塘存貯其他廢棄物;治污設施簡陋老舊問題;煙塵排放濃度超標;廠區堆積垃圾未及時處理;未辦理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報批手續;污染治理設施未經環保部門驗收;排污許可證過期;非法生產;無排污許可證……這些“地雷”,企業一旦踩中,等待的恐怕就是停產限產的結果。 發貨困難資金緊缺,中小廠家倒閉現象普遍,經銷商銷量減少 當下,在環保高壓下,企業發貨時間有所延遲,企業更換設備費時長,生產耗時間。由于資金緊張,不少企業要求款到發貨。“換設備要錢,環保嚴查,不只我們生產企業成本加大,上游企業成本也加大,所以我們在上游進貨一樣加大成本,沒有資金根本周轉不過來”。湖北某肥料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由于貨源有限,企業對未來前景不明朗,進貨方式為先付款后發貨,這種形式保證了生產企業的現金流。 廣東江門中僑化肥有限公司總經理蔣發倫表示,由于環保問題,去年合作的三家磷肥和有機肥企業被迫停產,一時間他難于尋找貨源,預估將損失3000噸銷量,損失的銷售額在150萬元左右。蔣發倫表示,現在只能找新型肥料產品,以及大品牌廠家合作,這樣才會對貨源有所保證。“對于尋找新的貨源,需要確立新的合作關系,需要考察產品質量和市場反應,這無疑都是要耗時耗力”,蔣發倫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據知情人士透露,部分經銷商也對資金把控越來越嚴格。需求周期縮短,在基本確定用肥情況下,才會給廠家打款要貨。 業內人士表示,這有可能是一個死循環,一方面,廠家需要馬上打錢才肯發貨,另一方面,經銷商捂住資金,希望在用肥時才打款,這對企業供應能力造成極大挑戰。 更加嚴重的是,環保嚴查還將引發一系列連鎖效應。近期,山東頻頻爆發擔保問題,其中重要影響便是企業由于環保問題,生產難,銀行出于風控要求,難以放款,一旦其中一環倒下,便是眾多企業面臨資金斷裂。“企業無法正常運作,面臨停產風險,銀行貸款資金也就批不下來”。山東一肥料企業負責人說道。 業內專家分析,企業整改資金,等待企業的將是數十萬乃至成千上百萬的整改資金,包括購買設備和改善排放設施,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恐怕很少企業能夠承擔。 此外,廠家的開工率和產能大受影響。事實上,從2016年來,環保政策壓力增大,氮肥企業開工率受限,數據顯示,自2016年4月份以來,全國尿素開工率一路下滑,春節前已滑至50%以下,有些小廠甚至直接停產。春節過后,開工率雖然有所恢復,但提升幅度并不明顯。由于環保再次從嚴,開工率大大下降。 在環保影響下,廠家研發新型產品趨勢越來越明顯。由于生產設備受環保所限,許多企業無法生產傳統產品,在變革關頭,不少企業把眼光瞄準新型產品開發,加大科研投入,研究更多新型產品,淘汰落后產能,以應對市場變化。 環保導致發貨延遲 經銷商有權訴訟賠償 當前,環保政策趨嚴,企業停產限產現象普遍存在,這就導致目前農資企業延遲發貨的情況屢屢發生。對此,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德法安邦律師團首席律師吳承澤分析道,關于延遲發貨甚至不發貨,經銷商要維權,在法律層面上,有三種方式予以解決。 首先,基于長期合作的關系,經銷商往往會先與廠家溝通,就發貨時間等問題達成新的協議,這也是業界普遍選擇的方式。 其次,如果是在現行的環保標準下,廠家被查處,由此造成發貨延遲的責任應由廠家承擔,經銷商有權向廠家提出退還貨款、賠償損失等訴求。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如果是國家出臺最新政策,對環保檢測標準有所提升,此時,若企業在新的環保政策下被查處,被令整改,由此造成整改時間變長,企業或可引用情勢變更的法律原則進行抗辯,這種情況廠家不一定要承擔賠付責任,此時,一般需要經銷商與廠家共同協商,協商不了,則由法院裁決審判。 由于我國環保力度不斷加大,吳承澤律師建議,生產企業應當有長遠眼光,具備政策前瞻性,在目前情況下,環保政策只會越來越嚴格,廠家應當根據法律政策要求,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改造,切忌抱有僥幸心理,更不能存在數據造假、偷放偷排等現象,否則,承擔的不僅是民事責任、行政責任,還或將承擔刑事責任。 |
相關閱讀 |
農資互聯網的“合縱連橫” |
廣東省供銷合作社打造上下貫通一體化經營服務網絡成效顯著 |
農業部緊急部署抗旱工作,保障夏糧安全生產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