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的互聯網三農市場大爆發,到2016年部分電商資金鏈斷裂的變化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12-29 9:34:00 |
國家連續多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特別是提出“互聯網+現代農業”戰略之后,互聯網三農市場終于在2015年大爆發。農村電商、農業電商、農產品電商、農資電商等各種電商風起云涌,驚擾了平靜中的傳統農資人,被紛紛喊著“狼來了”口號的“互聯網”們搞的坐臥不安。 (一)怪現象 2015年中最奇怪的一種現象是:這些“電商”自己既沒有核心商品,也沒有核心渠道,更沒有終端用戶。他們想借著“電商”的旗號,乘著農資人們“半睡半醒”的狀態,來利用農資人現在經營的產品、現有渠道、現有客戶,來實現他們的線上流量。只是一個“電商”旗號,大旗一揮,傳統農資人紛紛來加盟,并且還向他們繳費,費用還挺高。這一種“借雞下蛋”的做法,確實高明!但注定無法長久。 (二)冷靜的思考者 在2015年農資界互聯網甚囂塵上時,有兩類人值得學習。 一是部分冷靜的踏實的農資人,“踏實”指的是十幾年來甚至二十幾年來自己在農資界沉淀的商業意識,“冷靜”指的是憑著沉淀的商業意識使他們很輕易的就看懂了這些“電商”的商業模式。比如四川成都獼猴桃大王李恒恒女士,她在大家都跟風“電商”時,卻在踏踏實實進行自己核心業務的再創新,在自己最擅長的業務上進行模式變革,向下向上逐步延展產業鏈條,當這一股“電商”之風逐步平靜時,她卻為自己爭來了發展先機,利用“時間”為自己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另外一類是不斷自我否定、自我變革、快速迭代自己,跨界而來的互聯網們,比如農村淘寶、京東農資、新農寶等,他們是互聯網IT界的精英,但他們也是農資界的初學者。他們最值得學習的地方就是“他們善于學習”。所以從不知道“NPK”為何物,到為農資生產企業、農資流通企業、飛防、作物植保等提供越來越便捷的互聯網交易、物流、管理等各式各樣的工具。 2015年,喧囂終將歸于平靜。正如2015年11月西安磷復肥大會上,新農寶董事長金明德先生的發言:商業終究要回歸到價值。即不管什么樣的商業模式,不但要為自己創造價值,最重要的是要為合作伙伴創造價值。 2016年之價值回歸 2016開年之初,部分“電商”們就紛紛傳出來“裁員”“結構調整”“模式調整”等,更有部分“電商”還傳出資金鏈斷裂等等新聞。平凡的開年,不平凡的“電商”,2016年注定成為“電商”的分水嶺。傳統商業也好,電商新貴也罷,所有的商業模式都要回歸價值。商業最核心的仍然是“價值創造”,首先應該是能為客戶創造什么樣的價值,然后才能為自己創造價值。 2015年喊“狼來了”,2016年則棄之若履,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可取的。我們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核心業務,冷靜的看待互聯網。 (一)電商≠互聯網 很多人,你給他說“互聯網”的時候,他的腦海中一定想的是“電商”。其實,電商只是將商品以電子化的形式完成交易,其只是互聯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已。一個企業僅僅只做電商是不夠的,需要將企業內的員工管理、渠道管理、用戶管理、技術服務等各模塊都要“+互聯網”,并且要和企業內部的OA系統、ERP系統等互聯互通。使企業管理不再碎片化,使企業數據能覆蓋到最后一公里,不僅要企業內部互聯、更要與渠道、與終端用戶互聯,從而不斷的用互聯網沉淀數據,讓企業經營往更精細化的方向邁進。 而混沌的農資電商,也分化為專業的電商,例如農一網;也分化出專業的互聯網服務商,例如新農寶。 (二)互聯網工具 一般從互聯網發展起來的企業們,都不太愿意承認互聯網是工具。其實,對于很多從事實體的企業們來講,互聯網就是一種工具。任何一個工具,只有一個評判價值:效率。那么企業+互聯網,最直觀的價值應該是:降本增效。新農寶云商通系列的SAAS產品,都是圍繞降本增效為企業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 互聯網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快”,周星馳電影《功夫》中火云邪神說過: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一句放在大部分場景里都是成立的,特別是商業環境了。所有商業成本里,最大的成本一定是“時間成本”。所以互聯網帶著這個特點,如水銀瀉地一般侵入各行各業。互聯網縮短了空間、時間,使曾經需要幾天甚者幾個月才能搞定的事情,現在一旦接入互聯網,都能隨時隨地處理任何事情。 商業都是為了“賺錢”,賺錢就是需要企業將自己生產的商品通過渠道流通到買單者手中,用商品快速的與買單者手中的“錢”交換。而互聯網天生就具備了這個特點。 +互聯網,讓我們更快的創新發展 國家提的“產業互聯網”概念,分解開來就是“產業+互聯網”,產業就是一個個的企業組成,那么產業互聯網就是“企業+互聯網”。所以,企業家們一定要讓自己的企業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中都要流淌著互聯網的血液。 因為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而+互聯網可以讓我們更快的創新發展。新農寶作為農資行業唯一的SAAS服務商,在創新的路上走的且穩且遠。 (一)淺談農資創新 農資界的創新,總體說來應該有兩種: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 無論是國家針對農藥、化肥領域提出的雙零增長,還是現在大氣、土壤、水等觸目驚心的環境污染,都需要農資生產企業進行產品上的創新。從原來簡單粗暴的生產方式,向節能環保的生產方式轉變。現在大家提的比較多的是各種微量元素、生物菌、刺激素等概念,也是都在尋求產品上的創新。 模式創新目前主要是指技物結合,即由原來賣商品,到現在的賣技術服務,并且向上向下延伸產業鏈。比如河南輝華面業,充分利用自己在小麥收購、面粉加工上的優勢,依托新農寶提供互聯網工具,向下延伸產業鏈:在企業所在地開展小麥訂單種植,與合作伙伴一起提供優質小麥種子、肥料、農藥、飛防等產品和服務;向上延伸產業鏈:上馬饅頭、面條等面粉加工生產線。從而使自己的企業完成轉型,也在當地樹立了非常好的一二三產業融合典范。 (二)創新止步于思維 2015年時,在農資流通領域流傳著農資電商要顛覆他們的說法。現在看來,他們自己都覺得自嚇嚇人。但這種說法是對的,只不過互聯網顛覆的不是你現在做的實實在在的生意,互聯網顛覆的是思維。 創新來源于思維,思維來源于不斷的學習和碰撞。而互聯網帶來的“免費”“跨界”“共享”“平臺”“生態圈”等理念,才是我們最值得關注和學習的。而作為一個企業家,更需要時時更新和學習的恰恰是企業管理理念和經營思路。 思維需要不斷的與同行碰撞、與其它行業碰撞,如果思維守舊,如果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不知廬山真面目”,那么則談不上創新,因為創新止步于思維。 (三)構建自生態 一談到“平臺”“生態”,大家都會想到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等這些巨無霸們,如果將“平臺”“生態”從水的屬性來講的話,大海是“平臺”“生態”,大江大河也是,那么一個村頭的小池塘何嘗不是“平臺”“生態”? 現在是自媒體時代、更是自平臺時代。一個個人朋友圈都能做成千萬生意,一個個人微信公眾號都能比上一個電視臺。所以,那么擁有著自身龐大生產能力、營銷能力的隊伍,擁有著眾多渠道商,擁有著眾多終端消費者的企業,不更需要借助互聯網工具來建立自己的“企業生態圈”么?企業一定要借助互聯網,將所有能鏈接到的資源用一套工具鎖住,達到社群化運營和管理,從而構建自己的企業生態圈。 結束語 互聯網不僅僅擁有“快”這個特點,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拿到了商業的兩個本質:用戶和數據。所以互聯網才能席卷一起,讓曾經看起來隔行如隔山的商業模式,現在都沒有了門檻。讓我們都能成為冷靜的思考者,不斷的迭代自己的思維,讓自己的企業溶于互聯網,更快速的創新發展。 |
相關閱讀 |
中微量元素肥料發展成科學施肥焦點 |
玉米結構調整,為什么他還堅持種玉米 |
野山參該如何走向市場?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