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來了化肥“游擊隊”,這七種情況一定要小心!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11-22 9:00:00 |
俗話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假農資一直是農民心頭揮不去的陰影,有哪些“陷阱”容易坑害農民呢?以下幾種常見的農資銷售“陷阱”,提醒農民朋友學會辨別真假,避免上當受騙。而企業(yè),在用這些方式做宣傳時,切記給農民提供可信的保障! 陷阱一:“高科技” 一些不法商販打著所謂“高科技產品”的旗號,包裝袋上標注一些農民朋友們看不懂的含量標識。他們三五人一伙,走村串戶“忽悠”。事實上農民朋友只要細心觀察,不難看出其中的“貓膩”。 陷阱二:“低價” 有一些不法商販“掛羊頭賣狗肉”,以“低廉”的價格銷售同一個品種。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他們銷售的農資或缺斤短兩,或含量不足,或是假冒偽劣產品。農民朋友購買后,得不償失。 陷阱三:“專家” 近幾年來,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大村,經常會來一些“專家”講課,打著“某某農科院”“某某研究所”專家的名義,帶著農資產品現場推廣、銷售。而他們推介的農資產品并不一定能給農民朋友帶來好的收益,也有部分“專家”所講的只是“一家之言”,并沒有權威性。農民朋友在這種場合,最好是少購試用。 陷阱四:“贈獎” 有些地方的經銷商,把多年積存滯銷的肥料、種子,進行“改頭換面”,利用農民貪便宜的心理,另外購買一些實用品(如鍋、傘等),采取“以贈獎促銷”的辦法,這其實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銷售手段,為自己的“偽劣假冒”產品鳴鑼開道。農民朋友切莫為一些贈品而“上當”。 陷阱五:“假廣告” 農資廣告是得到廣大農資經營者和農民朋友的認可。但是,媒體廣告上也不乏假劣農資,叫人真假難辨。在選購時要看價格、看使用范圍、看操作過程,千萬不要只認“廣告”,不計后果。 陷阱六:演雙簧 一些不法分子組團“騙錢”,發(fā)揮“托兒”的作用或現身說事,或踴躍購買。當農民們上當受騙后,這個團伙早已逃走分贓。 陷阱七:“熟人”推銷 一些農資廠商通過“親戚”“朋友”等“熟人”,在村里推銷肥料、種子或農藥,號稱廠家直銷、價格低廉。其實是給了所謂的“熟人”好處,這些產品質量沒有保證,他們賺錢走人,等發(fā)現問題時,“熟人”也負不了責。 提醒廣大農民朋友,警惕“免費午餐”,不要貪圖便宜,因小失大。同時,在購買農資時,一定索要營業(yè)執(zhí)照和供貨發(fā)票,一旦發(fā)現有售假行為,及時撥打投訴舉報熱線12315,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
相關閱讀 |
4萬斤假種子,黑龍江民警出手挽回損失! |
假農藥大案浮出水面,主犯被判無期 |
2015年農資專項執(zhí)法打假徐州市已開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guī)?/a>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