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并購潮持續升溫,全球農化催生新格局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9-23 17:05:00 |
2016年9月14日,德國拜耳(BAYER)公司和美國孟山都(MONSANTO)公司宣布雙方簽署了最終并購協議,兩大公司“聯姻”后將占領全球逾四分之一的種子和殺蟲劑市場。此消息一經披露,全球農化市場為之震動。 近年來,全球農作物價格下跌,農資產品需求持續低迷,企業通過合并攜手渡過難關已不是新聞。自去年12月美國杜邦公司與陶氏化學宣布合并為陶氏杜邦公司(DowDuPont)后,國際巨鱷牽手消息不絕于耳,全球農資市場迎來新一輪結構性洗牌。在此期間,中國企業主動出擊,并且在異常激烈的并購競爭中有所斬獲。記者整理多家觀點,采訪業內相關人士,剖析國際農資行業并購潮對市場的深層影響,探究這場變革為中國企業帶來的發展啟示。 抱團取暖 全球農資行業并購成風 2016年9月14日,德國拜耳(BAYER)公司和美國孟山都(MONSANTO)公司宣布雙方簽署了最終并購協議,拜耳將以每股128美元,總金額近660億美元的價格全現金收購全球規模最大的種子公司和農藥生產商孟山都。若該交易被反壟斷機構批準,將成為有史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全現金收購案,同時也創下德國公司史上最高金額海外收購交易記錄。 拜耳旗下主要包括醫藥保健、作物科學、材料科技三大主要業務,其在全球農藥市場的份額達到18%,僅次于瑞士先正達公司,排名全球第二。而以銷售額計,孟山都是全球最大的種子公司,全球市場占比達26%。合并完成后將誕生一家全球最大的種子和農用化學品公司,占領全球逾四分之一的種子和殺蟲劑市場。 事實上,在其他同業也在紛紛開展并購之際,兩大農業供應商的聯姻也在情理之中。早前陶氏化學和杜邦宣布合并后就有分析人士認為,陶氏化學和杜邦之間的超大合并,將會對其歐洲競爭對手產生深遠影響。歐洲化工企業可能會進行一系列的大規模合并,以便可以和這個行業巨頭抗衡。 在過去的一年中,國際農資行業的大規模國際并購突然興起并迅速走向高潮。去年12月,美國最大兩家化工企業,陶氏化工(Dow Chemical)和杜邦(DuPont)完成了價值1300億美元的合并;2016年春節前夕,中國化工斥資430億美元成功收購先正達;9月12日,總部位于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的薩鉀(PotashCorp)公司和在卡爾加里的Agrium公司在表示,兩家公司同意合并。薩鉀是全球鉀肥產能最大的公司,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20%。而加陽(Agrium)則是全球最大的化肥零售商。這場并購將催生一個價值360億美元的國際農資巨頭。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重磅收購之后,不禁讓人疑惑:國際并購潮為什么一發不可收拾? 近年來全球農化巨頭之間的角力進入白熱化,優勢此消彼長。加之全球農產品價格下降,農民對農化產品的需求降低,行業巨頭業績明顯下滑。拜耳和孟山都公司高管稱,如果交易完成將在未來三年節省15億美元的開支,并將“提供新的、可持續解決方案和技術來讓農民用更少的土地種植更多糧食。”薩鉀和加陽預計,合并后的公司第一年將產生2.5億美元的協同效應收益和5億美元的運營協同效應。降低成本、改善業績以應對疲弱的市場是企業并購的內因。抱團取暖,或許是這場并購潮的最佳注解。 格局變幻 行業龍頭欲爭奪霸主之位? 簽署并購協議后,拜耳集團首席執行官沃納·保曼說:“我們很高興地宣布兩家卓越的公司達成合并。這是我們作物科學事業部邁出的重大一步,它鞏固了拜耳作為全球創新型生命科學公司在其核心業務領域的領導地位。”觀察者認為,并購案將使拜耳有機會把其作物科學業務與孟山都強勁的種子業務結合起來,在現今快速整合的農化行業爭奪霸主之位。 可以看到,全球農資行業并購的最直觀影響是產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而各具優勢的企業攜手,有機會實現優勢資源互補,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創新水平,從而增加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2015年上半年,陶氏化學包括農藥和種子在內的總銷售額同比下降10.3%,為36.11億美元。杜邦2015年三季度業績顯示,杜邦季節性經營虧損為2.1億美元,其中農業板塊的銷售額同比下降30%。杜邦CEO Edward Breen表示:“兩家高度互補的龍頭企業的合并,為創造長期的、可持續性的股東利益提供了機會。每個業務企業都將能夠更有效地分配資本、更高效地運用其強大的創新能力,將其高附加值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延伸至全球更多的客戶。這一平等合并將通過巨大的成本協同效益和增長協同效應帶來的額外效益,創造顯著的短期價值。” 而在化肥領域,國際鉀肥產能大幅增長后,鉀肥售價從2008年的900美元/噸暴跌到現在的300美元/噸以下,鉀肥龍頭企業生存狀態同樣堪憂。薩鉀公司在7月份時進行了今年第二次減少股息分紅并下調了全年盈利預期。8月加陽公司也第二次下調了全年盈利預期。境外行業分析師指出,目前兩家公司都在弱勢市場中掙扎,此次合并可以使兩家公司削減成本,并重上增長軌道。 加陽公司首席執行官Chuck Magro表示:“與薩鉀的合并是一個轉型合并,會創造效益和增長機會,這是兩家獨立的公司所不能實現的。互補資產的結合將使我們更有效地為客戶服務,提供顯著經營協同效應,并且改善我們的現金流以提供資本回報和投資增長。” 對此,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蓓表示:“鉀肥價格過低使得行業利潤空間大幅度縮小,企業急于改變策略,尋找新的利潤點。”她還認為,加鉀、美盛等大型供應商在今年已經采取減產或停產措施,其目的有兩個,一是削減成本,使高成本產能退出;二是減少供貨量,以應對全球產能過剩的現狀。鉀肥行業內的行業并購不再制造寡頭控制價格,而是強強聯合,提高效率,并不會改變供應格局。綜合來看,并購將會為行業遠景帶來一定利好,并對短期市場起到筑底維穩的作用。 中國身影 資本先行能否成功搶灘登陸? 對中國企業來說,海外并購可以在極短時間內獲得國際銷售渠道和一流品牌,為全球擴張鋪平道路,這對中國企業至關重要。但在此前的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潮中,我們很少見到農資企業的身影。 可喜的是,在全球農資行業的再次洗牌中,我們終于看到了中國企業的身影。2016年春節前夕,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簡稱中國化工)公開宣布以430億美元收購全球農化行業的領頭羊、全球種子行業領先企業之一的瑞士先正達公司(簡稱先正達),創下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海外進行的最大收購案。 先正達首席運營官Davor Pisk在回答《中國農資》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化工提出的收購要約是對先正達公司的技術、產品質量、戰略,尤其是人才等方面的認可。先正達覆蓋多個技術領域,擁有廣闊的全球市場。但先正達在中國的種子市場的份額是1%,在全球是7%—8%;在中國植保領域的市場份額為6%左右,而在全球是中國的3倍。這些足以說明,先正達在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與機會。” 并購當道,中國農資企業也要走出國際范。當地時間2016年7月11日晚和12日上午,金正大集團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并購交割慶典和交割簽約儀式。金正大出資1.1億歐元收購德國康樸公司(Compo GmbH)100%股權項目圓滿畫上句號,中國化肥行業最大的一宗海外并購案順利完成。至此,金正大在歐洲擁有了本土化技術、品牌、團隊和營銷渠道,醞釀多年的國際化戰略完成關鍵一跳,躋身真正意義上的跨國肥料公司,也為中國面臨挑戰的農業和走向全球的化肥行業開啟了轉型新通道。 金正大執行副總裁翟際棟表示:“無論是拜耳并購孟山都,還是薩鉀與加陽合并,乃至雅苒收購印度塔塔化學公司的Babrala尿素工廠,都明確表現出三個特點。第一,全球大宗商品面臨的競爭壓力增大,國際龍頭農資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合作來積累對抗的資本。第二,各大龍頭企業擁有共同訴求,選擇業務上有互補、具備更好的協同效應的公司進行并購操作是提高競爭力的最終解決方案。第三,巨頭間的合并對下游市場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是降低成本,提升服務能力,不好的方面是高度的集中有可能造成壟斷,企業控制價格可能會傷害消費者。” 而對于金正大的海外開拓,翟際棟認為,金正大的海外收購是企業國際化的第一步。“我們首先關注的是一些境外的中小企業。在金正大的并購中,我們占據主導,主要目的是吸收、借鑒、學習。”當被問到海外收購對于金正大的意義時,他介紹說:“金正大走出去收購國際農資企業,主要看中三點:一是和金正大有協同技術。我們作為國內新型肥料的開拓者,在收購中重點考慮其是否具備國際領先的肥料制造技術,能否對金正大的產品研發提供幫助。二是國際化的網絡。通過收購成熟企業,我們能夠通過他們的網絡把金正大的產品順利銷售到國外。三是掌握國際知名品牌。在進行國際市場開發時,歷史悠久、口碑卓著的產品往往更受歡迎,無論在亞洲還是北美,這樣的品牌效應都很突出。金正大擁有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先進產品加國際品牌的組合能夠為公司帶來巨大的發展前景。” 嚴峻的市場逼迫企業做出選擇:是重新進行資源整合,提高產業效率,還是默不作聲,等待現實審判。國際農資巨頭的連續動作向迷茫中的中國企業展示了一條新路:龍頭企業間的合并有望優化企業產能,擴大市場份額,或將產業鏈進一步上移,鞏固市場地位。另一個層面上,中國農資企業也要緊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在合適的時機主動開展海外并購,把國外的品牌優勢與中國的成本優勢對接,為國產優質農資產品的全球輸出打通道路。 |
相關閱讀 |
尿素價格短期內估計會慢慢小調 |
針對農資價格上漲,種植戶都有哪些應對措施? |
生物綠色防控技術成為高檔優質稻生產必不可少技術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