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褐斑病發病規律及防治技術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6-23 16:56:00 |
花椒連續遭受花椒褐斑病危害,發病后引起早期落葉,嚴重減少花椒產量。為此,我們進行了發病規律及防治研究,現將研究結果介紹如下。 1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嫩梢,果皮也發病。葉片發病初期葉兩面出現許多淡褐色小點,逐漸形成黑褐色微隆起的小斑點,大小為1~2 mm,邊緣色淡,常多個小病斑連接成較大的病斑,葉背面為多。潮濕的條件下從病斑中溢出白色或黃白色的分生孢子堆,有時形成角狀物,長為2~3 mm。總葉柄、嫩梢發病時,病斑多為長橢圓形或梭形,褐色至黑褐色,長為2~3 mm,很少出現分生孢子堆。幼果受侵染,果皮表面生成褐色近圓形的小斑點,小斑點常匯集成較大的斑塊。 葉片、總葉柄上發生病斑多的時候,造成葉片枯黃早落。7~8 月落葉嚴重的樹,8 月中旬后出現2 次發芽,抽出新梢,特別是頂芽萌發多。新梢、嫩葉也常被侵染發病。 2 病原 花椒盤二孢( Marssonina za nthoxyla LuetLi) ,屬半知菌亞門、腔孢綱、黑盤孢目。分生孢子盤生于葉背表皮下,直徑288~520μm。分生孢子梗短,密生于盤上。分生孢子長卵圓形,無色、直或稍彎曲,雙細胞,上細胞大,常有兩個油球; 下細胞小,基部平截,大小為(13. 8~26.8)μm ×(5~10)μm. 分生孢子盤中常混生性孢子,有的盤中只有性孢子。性孢子橢圓形或卵圓形,大小為(3. 8~8. 8)μm×(1. 9 ~3.8)μm. 性孢子梗細長,大小為(8. 8~18. 8)μm ×(2.5~3. 8)μm ,有的基部分枝。 病菌菌絲體生長最適溫度為25 ℃。分生孢子萌發最適溫度為20 ℃。只有在水滴中或相對濕度100 %條件下才能萌發,而且在水滴中萌發率最高。 3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盤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春產生分生孢子為主要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風雨及昆蟲傳播,從氣孔、皮孔、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潛育期一般10 天左右,一個生長季節中有多次再侵染。越冬的分生孢子萌發率極低,所以在初侵染中不占重要地位。 5~9 月都可發病。當年降雨早發病早,降雨次數多發病重,尤其6~8 月份的降雨量大時,易形成病害流行。發病重時,7 月中下旬即可大量落葉。10 年生以上成年樹發病重,樹冠下部葉片先早落。肥城栽培品種中的大紅袍、小紅袍發病重,萊蕪椒抗病性強。 4 防治 4. 1 早春花椒發芽前,樹冠、地面普遍噴灑波美3~5 度石硫合劑,消滅越冬的菌源。 4. 2 發病期( 關鍵是發病初期) 噴多菌靈、代森錳鋅、甲基托布津等,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
相關閱讀 |
芥藍黑腐病的癥狀、發病條件及防治技術總結 |
菊花葉片枯落咋回事?葉片枯落怎么辦? |
葡萄缺鐵是什么原因導致的?農戶們該如何應對?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