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批發市場如何適應“互聯網+流通”轉型發展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5-28 8:58:00 |
作為目前承載我國農產品70%流通量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面臨著為適應“互聯網+流通”的形勢如何轉型發展的問題。這不僅關系到我國農產品流通格局的重塑再造,更關系到全國數以千計農批市場的興衰存亡。 農批市場“觸網” ——不能只是趕時髦 國務院常務會議后,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自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的概念以來,農批市場特別是農批市場行業巨頭自然不甘于收場租和收進門費這種粗放和不可持續的模式,紛紛試水電商模式:如北京新發地與京東合作搞的官方旗艦店、深圳農產品市場連續搞了幾個電商項目等等。然而,總體來看,農批市場的電商案例基本還處在“趕時髦”“摸石頭過河”階段,并沒有“成功模式”問世。究其原因,大概不外乎以下兩個方面: 傳統商業模式作梗。農批市場內的交易方大都是中間商,而互聯網思維也好,電商模式也好,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消除中間商,縮短產銷鏈條。農批市場作為農產品流通鏈條上的既得利益者,收租模式簡單有效,自我改造難度太大。但是,互聯網條件下農產品流通大趨勢是:農產品終將向著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品牌產品的物流鏈條將大幅縮短,優質農產品對農批市場的依賴逐漸降低,基于互聯網的供需雙方直接交易模式將長足發展。因此,加快改造和延展商業模式是農批市場企業繼續生存的必然選擇。面對互聯網創新的風險,農批市場亟需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偏愛自我搭建電商平臺。對于單個農批市場來講,最好避開自我搭建平臺的“重模式”,以業務“輕模式”作為切入點,邊干邊改,低成本積累經驗,培養用戶認知度。在環境不成熟的情況下,培育品牌、培育忠實客戶群才是工作側重點和可以有所積累和收獲的求實固本之道。其實,對于一個本地化的農批市場,可以利用第三方電商平臺和第三方物流,選擇市場內優質產品和商家,有利于穩定貨流和品控,做“火”幾款單品,形成品牌后,再擴大選品范圍,培養更多供貨商穩定供貨能力,以增強品牌知名度和供應鏈控制能力。 謀定而后動 ——先線下再線上 農批行業發展電子商務必須遵循其行業規律,不可一窩蜂而上,寧可慢點,也要謀定而后動。北京盛華宏林糧油批發市場是一個腳踏實地的探索者。這家以糧油批發為主,集水產、酒店用品、果蔬、肉蛋奶鮮活產品、副食、調料、休閑食品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成立13年來,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000多家糧油集團、民營糧食企業、農副產品經銷商在此投資經營。100%的店鋪出租率,體現了該市場的交易活躍程度。然而,在目前實體市場空間不變的情況下,他們也在嘗試著開辟新的發展方式。 他們認為,實體企業電商化發展,應在有限的空間內尋求立體化發展;借助互聯網空間,更好地發揮出相應的市場效應。從未來發展方向看,盛華宏林類農產品批發市場,在目前以及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是應以實體店鋪業務為主,網上交易業務為輔,逐漸實現轉型升級,當然,他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面臨的挑戰: 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公益性。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提供平價或微利公共服務,而現有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絕大多數是以盈利為目的,推行農產品批發市場公益性發展,必將會影響現有盈利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地位或者經營。 不正當競爭加劇。由于行業投資過剩,有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采取對經銷商免租免傭、現金補貼等手段,展開惡性競爭;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門檻低、同質化嚴重,同行業之間競爭激烈無序。 終端消費減弱。在經濟下行新常態下,農產品批發市場也不復之前的景氣,營業額下降,利潤下滑。盛華宏林市場2015年全年交易額為160多億元,同比減少了約20億元。 互聯網發展迅速。傳統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理念和業務模式面臨挑戰,農產品電商迅速占領了市場,給實體企業和批發市場帶來了壓力,電商的消費增長也擠占了實體店的消費市場空間。 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制約。中央要求,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認為,相對低端、低效益、低附加值、低輻射的經濟部門等都是非首都核心功能。農批市場屬于非首都核心功能,在未來的發展定位、轉型升級投入及建設經營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會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 盡管如此,他們積極制定了應對構想及策略: 掌握未來農業產業鏈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未來農批市場轉型升級的立足點是物流與信息流。農批市場掌握了信息流與物流,就掌握了未來產業鏈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他們將構建集農產品產地、生產企業、遠近期交易、規;c小批量協調、物流調度、安全狀況、信用評價等為主要內容的盛華宏林電子商務平臺,從傳統粗放式批發市場交易向精準的全面信息化交易轉變,掌握未來農業產業鏈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形成適度規模的商戶生態圈。目前,盛華宏林市場大小商戶并存。經驗表明,商戶規模太小,就會存在投機行為,影響質量安全;商戶規模過大,資金壓力就大,存在資金鏈斷裂風險。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構建全新的O2O模式,穩定大商戶,逐步淘汰、升級小商戶,形成適度規模的商戶生態圈。他們轉型的總體思路是,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背景下,通過“量不增,價值增”途徑,即不增加商戶的數量,提高商戶的專業化程度。 減少交易,增加服務;诂F有的“冷庫+設施”服務,大力發展采集、配送服務,尤其是滿足城市多元需求的產品組合價值。通過電子商務的價值組合,增加增值空間。同時,充分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契機,在產業鏈上實現時空組合的優化部署布局——改變原來基于分工的合作,轉向基于合作的分工,把成本高、效率低的功能轉移到京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打造花園式購物中心。通過市場內部改造升級,提升市場的容積率,實現土地和資產增值。實施環境改造工程,設配套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農產品購物體驗中心,將農批市場建成花園式的市場。按照經營創新和功能提升的要求,完善市場內部功能劃分,騰退部分市場用地,實現綠化美化,使綠化率達到20%以上。加大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市場垃圾、污水、消防等基礎設施,適應首都發展的要求。 “打鐵先得自身硬” ——主動應變 蓄勢待發 專家們認為,未來的農批市場,必須實現信息化的管理和交易。以現有批發市場批發業務為主軸,向前向后拓展,形成從基地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實現產銷一體化。 農批市場面臨危機,但也有機遇。面對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盛華宏林市場的決策者們較早意識到了農產品營銷將步入電商時代。為加快實現O2O電子商務,盛華宏林市場于去年實行了網絡化辦公。同時,為了提高市場網絡運行速度,使市場商戶更好地在網上銷售商品,市場主體網絡大幅度擴容,極大地提高市場商戶上網速度。市場商戶網絡使用率為100%,市場信息化率達到100%。為全面整合市場商戶電子商務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他們認為,要想成為線上的弄潮兒,先得成為線下的佼佼者。近年來,該市場在憑借“成熟市場、成熟商戶、成熟客戶群體”的優勢,新增經營項目,逐步形成集糧油交易、水產品交易、國際酒店用品交易、精品茶城、特色小吃城、海鮮美食城等八大區域于一體的綜合經營態勢,成功實現了“由專業糧油批發市場”向“現代化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戰略轉移,并著力把市場綜合優勢與電商經營特性融為一體,并為下一步全面實現O2O線上交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相關閱讀 |
上半年農資執法10大典型案例公布 |
未來三天中西南將集中降水 注意清溝降漬 |
溶化無殘渣、作物長得快,新洋豐肥料“棒棒噠”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