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免费看国产曰批40分钟,少妇三级全黄,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冬小麥的常見病害及防治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1-12-5
    

  一、紋枯病

  小麥受紋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階段出現爛芽、病苗枯死、花稈爛莖、枯株白穗等癥狀。主要癥狀有:①爛芽,芽鞘褐變,后芽枯死腐爛,不能出土。②病苗枯死,發生在3~4葉期,初僅第一葉鞘上現中間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葉而致病苗枯死。③花稈爛莖,拔節后在基部葉鞘上形成中間灰色,邊緣淺褐色的云紋狀病斑,病斑融合后,莖基部呈云紋花稈狀。

  一般發病適溫20℃左右。凡冬季偏暖,早春氣溫回升快,陰天多,3~5月高溫、多雨,光照不足的年份則發生重,反之則輕。冬小麥播種過早、秋苗期病菌侵染機會多、病害越冬基數高,返青后病勢擴展快,發病重。適當晚播則發病輕。重化肥輕有機肥,重氮肥輕磷鉀肥發病重。高砂土地紋枯病重于粘土地、粘土地重于鹽堿地。

  防治方法:預防小麥紋枯病要做到適期晚播,合理密植,避免密度過大,合理施肥,及時除草。重點抓好種子藥劑拌種,可用2.5%適樂時懸浮種衣劑10~20毫升加水100~200毫升;在小麥返青拔節期每畝用5%井崗霉素水劑150~200毫升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 50~100克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100克對水60~75公斤噴霧。

  二、全蝕病

  小麥全蝕病是一種根腐和莖腐性病害。小麥整個生育期均可感染。幼苗受侵,輕的癥狀不明顯,重的顯著矮化,葉色變淺,底部葉片發黃,分蘗減少,類似干旱缺肥狀,拔出可見種子根和地下莖變成灰黑色。嚴重時,次生根變為黑色,植株枯死。灌漿到成熟期這種癥狀尤為明顯,在潮濕情況下,根莖變色部分形成基腐性的“黑腳”癥狀。最后造成植株枯死,形成“白穗”。剝開有病部位基部葉鞘,可以看到全蝕病特有的“黑膏藥”狀物。土壤濕度大有利于病害的發展,晚秋或春季雨多年份發病重。堿性土讓發病嚴重即PH高于7的發生嚴重。

  防治方法:此病是一種土傳病害,可在播種前用12%三唑醇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02%~0.03%拌種。增施磷肥能減輕病害。

  三、根腐病

  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多引起莖基腐、根腐;多濕地區除以上癥狀外,還引起葉斑、莖枯、穗頸枯;小麥幼芽受害后變褐枯死,幼苗受害輕者芽鞘上產生條形或不規則形褐斑,重者幼苗變褐腐爛,稱為苗腐。嚴重時,幼芽不能出土而枯死;在分蘗期,根莖部產生褐斑,葉鞘發生褐色腐爛,嚴重時也可引起幼苗死亡。輕病苗成株可抽穗,拔取病株可見莖節基部變褐,根毛表皮脫落。成株發病很易辨認不會于肥害混淆。冬前溫度長時間在15~20℃時有利于發病。土壤粘重或地勢低洼也會加重發病。

  防治方法:①藥劑拌種,用25%粉銹寧或50%福美雙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拌種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2%。②藥劑防治,重病年及時噴藥保護第一次在小麥揚花期第二次在小麥乳熟初期藥劑有25%三唑酮和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

  四、病毒病

  秋苗期和返青期都可發病,典型癥狀是新葉從葉尖開始發黃,植株變矮,葉片呈金黃色到鮮黃色。冬小麥在各個階段都可感染黃矮病受病小麥一般葉片呈姜黃色植株有不同程度的矮化。幼苗發病,葉片逐漸退綠,出現與葉脈平行的黃綠相間條紋,后呈鮮黃色,植株生長緩慢,明顯矮化,分蘗少,根系入土淺,易拔起。拔節期發病,一般從新葉下l~2片葉開始黃化,自上而下,自葉尖沿葉脈向葉身擴展,葉色稍深,變窄、變厚、質脆,葉背有蠟質光澤。植株不矮化。孕穗期發病,僅旗葉發黃,自尖端向下逐漸延伸,根系不健全,主根短,次生根少,不矮化。

  小麥黃矮病的發生與流行,同當地傳毒蚜蟲數量與雨量和氣溫有關,秋季麥苗出土后降水多,有翅蚜少,則秋季發病少;反之發病就多。一般來講,秋季天旱溫度高,春季氣溫回升快,為重病流行年;秋季多雨而春季旱,為輕病年;如秋春季都多雨,則一般發病較輕。病毒只有經由麥二叉蚜、禾谷縊管蚜,麥長管蚜及玉米縊管蚜等進行持久性傳毒。

  防治方法:①治蚜防病。及時防治蚜蟲是預防黃矮病流行的有效措施。拌種,用種子量0.5%滅蚜松或0.3%樂果乳劑拌種。噴藥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氯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②加強栽培管理適期遲播:增施基肥、早追肥等,對減輕病害都有一定作用。

相關閱讀
食莢豌豆的冬茬早春茬栽培方法介紹
馬鈴薯黑痣病的病原、發病規律及防治措施
桃樹黑斑病的癥狀表現、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