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供給側改革,玉米種植面積5年減少5000萬畝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5-11 9:36:00 |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農業當前發展的主流趨勢,農業部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措施推動改革。根據農業部公布的相關信息顯示,預計未來5年內玉米種植面積將減少5000萬畝,增加大豆面積4000萬畝。還要實施提升牛奶質量、鼓勵雜糧雜豆和馬鈴薯生產的改革。 玉米供大于求 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在5月5日的新聞會上指出,玉米減少種植面積的結構調整有了好的開局,但是的確有一些問題。比如農民改種大豆收益低,種植玉米比種植大豆每畝多200元。改種大豆等作物,可能銷售困難,這要靠市場引導,搞好產銷銜接。 “對這些問題,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密切關注、積極應對,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曾衍德說。 中國實現糧食12年連續增長后,農業結構性矛盾開始顯現,其中玉米出現了階段性供大于求。 其余領域,小麥、稻谷口糧品種供求基本平衡,大豆的供求缺口逐漸擴大,去年有8000多萬噸進口量。同時,棉花、油料、糖料受到資源約束和國際市場的沖擊,進口增加。 中國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多年來快速增加,這是玉米走向過剩的原因,也是糧食十二連增的一個原因。 統計數據顯示,1985年中國玉米種植面積是2.65億畝,2015年達到5.72億畝,30年增加了2倍多。產量增加更快,1978年玉米產量是5594.5萬噸,到了2015年達到2.24億噸,增加了4倍左右。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指出,去年12月玉米庫存可能還有2.3億噸,1年消耗量大約是2億噸。目前種植大豆和玉米其實都不掙錢,因為國際大豆、玉米、大米價格都比國內每噸低500-1000元不等。這時大力發展大豆的話,需要把大豆食品加工業發展起來,才可以促進出口和生產。 少種玉米多種大豆 在目前農業領域的結構性改革中,《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調減玉米面積5000萬畝以上,今年調減1000萬畝以上。力爭到2020年大豆面積達到1.4億畝,增加4000萬畝。 農業部預計,今年玉米種植面積調減2000萬畝以上。大豆面積恢復性增加,預計今年可增加600多萬畝。其中玉米減少面積超出預期,但是大豆增產不如預期。 國家發改委確定2016年大豆目標價格水平為每噸4800元,合計每斤2.4元。今年的玉米臨時收儲價格為每斤1元左右,根據產量計算,農民種植玉米比大豆合算(玉米畝產是1000斤左右,大豆是300多斤)。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告訴記者,目前很多農民在咨詢是否增加大豆種植,了解大豆補貼多少。農民種大豆,只有覺得掙錢才會增加積極性,最好的方式和方法還是通過價格杠桿來引導。不過,中國大豆進口太多,多進口一噸,國產的就少消化一噸,國內價格難以抬升。 根據王小語的測算,去年全球的大豆消費量是2.7億噸,供應量3.2億噸。中國消費大豆5225萬噸,但進口量是8169萬噸,加上中國本國產的1235萬噸,供應量就是9400多萬噸,已經超過消費能力約4000萬噸。 目前國家對于玉米有進口配額,配額總量720萬噸,但是對于大豆沒有實施進口配額限制,只是實行單一關稅管理,進口關稅稅率3%。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認為,如果今年玉米減少種植面積2000萬畝,秋季有可能上升到每噸4000元的水平。 |
相關閱讀 |
農業部權威回應轉基因作物領域幾大焦點問題 |
2016春耕時間如何判定 北方春耕時間預測 |
農業農村部:盡可能減小疫情防控對春耕生產影響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