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收購”+“補貼”今年實施,玉米補貼不低于每畝100元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4-12 9:55:00 |
根據國家發改委專家分析,玉米庫存成本每年高達655億,給財政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去庫存”成為當務之急。國家相關單位正就此事進行商討,相關政策將會逐步發布。 “國糧入庫”連年庫存高企 在玉米種植大省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村民王老漢告訴記者,他家的十九畝地全部種上了玉米。記者問為什么全種上玉米,王老漢回答說,“種玉米省事、省工、還不愁賣”。不只是王老漢,該村的村支書告訴記者,全村的耕地全都種上了玉米。該區村支書馬輝稱,種玉米國家收購有保障,都賣給國家了,所以說老百姓都認同種植玉米,價格也有保障。 村支書所稱的“玉米都賣給了國家”指的是我國實行八年之久的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國家確定一個合理的玉米收購價格,不限量收購農民玉米,換句話說就是有多少收多少?那么這收儲的玉米又到那去哪了呢? 在中儲糧位于吉林的一家直屬庫點,記者看到,該庫點31個倉庫全部儲存的玉米,倉倉爆滿,而且還臨時搭建了兩個露天倉庫來儲備收購來的玉米。按說倉滿糧豐應該是件高興事,但是該庫點的負責人侯殿坤告訴記者的時候,連說了三句“壓力大”——“人員壓力大,庫存壓力大,成本壓力大”。他說,像他們這樣玉米東北主產區直屬庫一個轄區,收購儲存的糧食就相當于南方幾個省的庫存量的總和。而且現在直屬庫的企業人員比較少,平均每位員工保管玉米的量在3——10萬噸左右。 不僅是在吉林,玉米庫存高企,倉容告急已經是全國玉米主產區普遍現象、2015年全國玉米總產量4491.6億斤,同比增長187.7億斤,而2015年全國玉米消費量僅為3500億斤,過剩矛盾突出。 “洋糧入市”搶占市場 既然有人說了,既然玉米過剩,那為什么不拿到市場上去賣呢?記者隨即來到玉米消費大省廣東,就當地玉米的銷售環節進行調查。 在我國,近70%的玉米被用于加工禽畜飼料。據了解,在飼料加工大省廣東,有879家飼料加工企業,飼料年產量2500萬噸以上,如此規模的市場,對玉米的需求一直很旺盛,但記者近期在廣州一家頗具規模的飼料加工企業采訪時發現,近年來,他們對玉米的需求越來越小,有些飼料品種甚至已經不需要玉米作為原料了,這又是為什么呢? 這家飼料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他們所生產的鴨飼料已經百分百用高粱和玉米酒糟作為原料,同時他還聲稱,現在這個行業競爭很是激烈,如果全部用玉米作為原料,從成本上來說他們肯定是虧的,根本上無法參加行業的競爭。 實行玉米收儲政策以來,我國多次提高玉米收購價格,但2011以來,國際玉米價格開始大幅跳水,導致我國玉米與國外玉米價格倒掛,雖然我國進口玉米在配額上有所限制,但國際糧商卻繞過政策,暗渡陳倉,大肆進口不受配額限制的高粱,大麥玉米酒槽等。以廣州港為例,短短兩年時間,高粱的進口量增長18倍。廣州港集團生產業務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2013年廣州港進口高粱不足18萬噸,但到了2015年已經達到了288萬噸。 一家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用國產玉米做飼料,每噸飼料成本在2300元,而用進口高粱和玉米酒糟,飼料成本僅為2000元每頓,一噸相差300左右。從事玉米大宗交易十幾年的陳先生說,近幾年,玉米貿易越來越不好做,客戶也大量流失。陳先生在東北玉米主產區收購的玉米價格差不多在2050元每噸,加上物流等成本,運到廣州每噸玉米價格大致在2150元每噸左右,但是現在廣州港口進口的高粱價格僅為1600元每噸,足足差了將近600元。 農業部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配額進口玉米473萬噸,同比增加82%;非配額管理的高粱進口1070萬噸,同比增長%85.3;玉米酒槽進口了682萬噸,同比增長了26%;三種產品進口量超過2000萬噸,基本上替代了2000多萬噸國產玉米市場需求。原本應該進入市場的輪換玉米在進口玉米的低價面前毫無競爭力,眼睜睜的看著偌大的市場被這些隱形的玉米替代品攻城掠地。 玉米收儲新政落地預計每畝補貼過百元 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劉小南3月下旬公開表示,從今年開始,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將被調整為“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并將采取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信貸支持等綜合性措施,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合理消化行業庫存。 劉小南公開的信息有限,只是明確了玉米是由市場定價,并未透露政府對種植戶的補貼“標準”。據獲悉,按照目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等方面達成的一致意見,下一步對玉米種植戶的補貼大約是每畝不低于100元。 補貼發放的程序是,先將中央財政補貼資金撥付到省(區、市),再由地方政府統籌補貼資金,直接發放到玉米實際種植者手中。 據了解,這次國家對玉米臨儲政策改革力度較大,為應對新政策實施后可能出現的大范圍賣糧難現象,國家發改委等方面仍將安排中儲糧等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適當的時候進入市場進行托底收購。不過,屆時政策給出的玉米托底收購價會很低,只夠彌補玉米種植戶的種植成本。 接近國家發改委的專家稱,簡單來說,新的玉米收購政策遵循的是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和保障農民合理收益三個核心原則,與之前對大豆、棉花實施的目標價格政策存在較大差異。 現在不少地方已經開始準備玉米種植。農業部初步掌握的情況是,今年玉米主產省的玉米種植意向已經呈現減少的趨勢,尤其是玉米面積庫存壓力最大的黑龍江省,今年預計玉米面積減少1500萬畝左右。 前述接近國家發改委專家補充表示,預計在經過對玉米的種植、收儲、補貼等一系列政策調整之后,國內玉米將會回歸到和國際玉米市場價格相近的水平,隨之,國內對高粱、大米等玉米替代品的進口也會停滯下來,這樣國內累積的2億多噸玉米就會逐步消化掉。 |
相關閱讀 |
黑龍江省供銷合作社召開備春耕第四次專題會議安排部署近期農資供應重點工作 |
農資好戲上演,總導演是“全球化” |
全國兩會,在農資領域會釋放出哪些信息?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