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免费看国产曰批40分钟,少妇三级全黄,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高粱條螟的特征介紹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2-12-17
    

  學名

  ChilosacchariphagusBojer異名Procerasvenosatum(Walker)屬鱗翅目,螟蛾科。又稱高粱條螟、甘蔗條螟。分布在東北、華北、華東、華南等省。

  寄主

  高粱、玉米、甘蔗、粟、麻等。

  為害特點

  北方主要為害高粱、玉米,以幼蟲蛀害高粱莖稈,受害莖稈遇風易折倒影響產量和品質。在廣東、廣西、臺灣等甘蔗種植區,主要為害甘蔗。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0—14mm,翅展24—34mm,雄蛾淺灰黃色。頭、胸背面淺黃色,下唇須向前方突出,長。復眼暗黑色。前翅灰黃色,中央具1小黑點,外緣略呈一直線,內具7個小黑點,翅面具黑褐色縱線20多條;后翅色淺。雌蛾近白色。腹部、足黃白色。條螟前翅上縱紋較深,前翅外緣頂角、臀角較宜,體型稍大,別于粟灰螟。卵扁平橢圓形,表面具龜甲狀紋,大小1.5×0.9(mm),常排列成“人”字形雙行重疊狀卵塊,別于玉米螟和粟灰螟。卵塊由數粒或幾十粒卵組成,初乳白色,后變深黃色。末齡幼蟲體長20—30mm,初乳白色,上生淡紅褐色斑連成條紋,后變為淡黃色。該蟲分夏型和冬型。前者腹部各節背面具4個黑褐色斑點,上具剛毛,排列成正方形,前2個斑橢圓形,后2個近長方形。冬型幼蟲子越冬前脫皮1次,脫皮后其黑褐斑點消失,體背出現紫褐色縱線4條,腹面純白色。蛹紅褐至黑褐色,腹末端具2個突起,每個突起上具2刺。該蛹尾部較鈍,別于玉米螟。

  生活習性

  遼寧南部、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北部年生2代,江西4代,廣東、臺灣4—5代,均以末齡幼蟲在高粱、玉米或甘蔗秸稈中越冬,個別在玉米穗軸中越冬。北方越冬幼蟲于5月中下旬開始化蛹,蛹期10—15天,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安徽淮北越冬幼蟲于5月上旬開始化蛹,5月中旬進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江西4月下旬羽化、廣東汕頭3月中旬至4月下旬羽化。成蟲喜在夜間活動,白天棲息在寄主近地面處莖葉背面,喜歡把卵產在葉背基部至中部,個別產在正面或莖稈上,每雌產卵24—459粒,一般200—250粒,卵期5—7天,河北至安徽淮北一代卵全產在春高梁、玉米心葉上,第一代幼蟲于6月中、下旬出現并為害心葉。第一代成蟲7月下旬至8月上旬盛發,8月中旬進入二代卵盛期,二代幼蟲于8月中下旬為害夏玉米和夏高梁的穗部,有的留在莖稈內越冬。成蟲晝伏夜出,有一定趨光性,羽化后2—3天交尾產卵,初孵幼蟲活潑靈敏,爬行快,喜群集于心葉內啃食葉肉,留下表皮,待心葉伸出時可見網狀小斑或很多不規則小孔,但不是排孔,幼蟲在心葉內發育至3齡,不等寄主抽雄或抽穗,便從節的中間葉鞘蛀入莖稈,別于玉米螟。遇風時受害處呈刀割般折斷。受害莖稈里同一孔道內常有數條幼蟲,該蟲齡數差別較大,少的僅4齡,多的9齡,一般多為6—7齡。生產上遇有越冬幼蟲基數大,越冬死亡率低,春雨多,濕度大時,第一代發生重。天敵主要有赤眼蜂、黑卵蜂、絨繭蜂、稻螟瘦姬蜂等。田間玉米螟赤眼蜂對2代卵的寄生率很高。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及時處理秸稈,結合不同用途對秸稈進行粉碎、燒、漚、鍘、泥封等,徹底處理越冬寄主,以減少蟲源。

  (2)藥劑防治。1.每畝用25%廣治乳油對水50千克于心葉期噴霧。2.用有效成份0.2%的辛硫磷毒土,在高粱的心葉期施于心葉內,有很好的防治效果。3.高粱用藥要注意安全,敵敵畏和敵百蟲對高粱敏感易發生藥害,不能使用。

相關閱讀
草莓土傳病害發生原因是什么,該如何進行防治?
茄子漚根的有效治療法
高粱矮花葉病的藥劑防治法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